名词解释1《新青年》1915年9月15《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有陈独秀主编,新文化运动即以次为肇事。
1916年2卷起改名《新青年》主要代表有鲁迅、李大钊等。
他将整个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峰同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文艺阵地。
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
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以及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为,宣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必然趋势。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主张以“革命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问题小说”1919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
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等。
它的形成主要受五四理性之光和外国小说刺激。
其主要理念是写实主义。
5“零余者”形象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同现实社会势不两立,宁愿贫困,也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以种种变态行为表示反抗。
郁达夫用其表现自己精神困境,并通过拷问自己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6象征派代表作家王金发,穆木天,提倡“纯诗”即强调朦胧,暗示的特点和“诗的贵族化”以及“独语体”和“谈话风”主要表现人的内心感觉,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7“随感录”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
有李大钊、陈独秀、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其主要特点立论坚实、短小精悍、富于战斗力。
8“语丝”派1924年11月创刊,1930年3月停刊。
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鲁迅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其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
9“现代评论”派20年代中期出现,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等。
特点是自由,华丽。
“闲话家”、“贵族化的立场”。
10春柳社1907年组办,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等。
他们的特点是借鉴西方,以语言动作为表现手段,创造新的戏剧形式。
同时注重写实性,以建立新的演出方式。
11“二元三人”模式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限度,有三人构成,但是二元对称对峙格局,第三人起结构性作用,或是引发矛盾,或是提供解决矛盾的契机。
简答1鲁迅在《呐喊》,《彷徨》演化的的“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在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看/被看”:例如《示众》。
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
也没有主观抒情,议论。
只是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只有一个动作“看”。
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
”由此构成了“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
根据“被看者”不同,分为两类A“祥林嫂”被看,文中看客背后隐含作者的一种看。
B看与被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
例《药》,“启蒙者”的努力变为笑料。
“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归乡模式”。
无论是《故乡》、《祝福》、《孤独者》,叙述者讲述他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构成复调。
《祝福》中“我”与鲁镇的关系,正蕴含归乡模式。
2《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1)彻底破坏的“我”: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新人。
通过“黑暗中女性之”形象的表达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战斗的、雄强的民族精神。
(2) 自我崇拜的“我”: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的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人的价值得到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3)自我袒露的“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如《女神》中“我”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都真实表现了郭沫若胸襟开阔乐观的个性。
3《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1)两种想象力:雄奇与童真。
想象力的渊源:“泛神论”(2)形象特征:壮阔性、奇异性、飞动性(3)形象形式:自由体式、排比、复沓、对偶4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特点周作人是《新青年》,《雨丝》一派的主要作者,对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
他引进“美文”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而他的散文风格分为两种: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
前者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更加积极。
而后者却是真正显示周作人的创作风格,影响力更大。
其散文多闲谈体,追求自然而隽永。
典型风格为“闲适”。
且融入不同风格形式,使之形成平和冲淡、徐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周作人有叛徒+隐士的二重性格。
既关注现实,反抗黑暗;又尽可能远离激进,保持平和。
而他更倾向于“言志”即抒我之情。
因此言志派散文特点为闲适、青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
论述1《子夜》结构特征蛛网式的密集结构,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很有节奏,多种矛盾同时出现,互相纠缠,既有利于多侧面的展开主人公的多重性格,又便于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小说的结构形式与所反映的复杂内容取得某种一致。
《子夜》有三条主要线索:1、吴荪甫与工农运动。
2、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冲突。
3、吴荪甫与家庭关系。
三条主要线索交织在一起,串联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内容和形形色色的人物。
从工厂到农村,从经济到政治,从家庭到社会等,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
有资本家,有买办资本家,有地主,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少妇,交际花,军人,差不多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各种人物都写了进去。
从人物出场的小细节,到情节发展的主线和副线关系的矛盾冲突,都表现出宏伟而严密、跌宕起伏又有条不紊、头绪繁多又舒卷自如的小说结构特点。
三条矛盾线索安排主次分明,吴、赵之争贯彻全书主要章节,中间穿插其他矛盾线索,彼此互为因果。
人物的心理描写负载着文化历史的内容。
吴荪甫的复杂心理活动与现代都市文化、政治、经济变动相联系。
2《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骆驼样子》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他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破产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以及其精神毁灭的过程。
祥子刚进城时具有一般小市民的精明,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但在“逃匪”和“孙侦探”等欺压下,祥子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心常有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
之后成为虎妞的丈夫:祥子还保有体面,但未改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初衷。
在虎妞死后,祥子精神已不存在,潜藏与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大发作,沦为一具行尸走肉。
虽然祥子自身的自私、不合群、别扭等性格致使他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但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却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
祥子似乎注定被腐败的环境所著而不得不堕落,他想向命运搏斗而终于向命运曲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全部人性。
社会在城市化过程中已经道德沦丧,金钱腐蚀了畸形的人伦关系。
如虎妞的变态情欲等。
都让样子不得不沉沦于这个黑暗冷漠的社会。
小说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来写丑恶的环境如何扭曲人性,写他在环境的驱促下如何层层给自己的灵魂泼上污水,从洁身自爱到心中的“污浊仿佛永远也洗不掉”,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
最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吞噬,自己成为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风。
3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
1.“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胜利法2.《阿Q正传》接受史(1)40年代以前:国民劣根性的象征(2)50-70年代:强调阿Q是未庄的第一个“造反者”(3)80年代: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重读《阿Q正传》。
强调阿Q造反的负面意义。
(4)近年来:“阿Q精神”人类学内涵探讨阿Q形象:胆小、怯懦、欺软怕硬、善良、精神胜利法(自尊、自大;自轻、自贱;忘却——奴隶性)重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时间、地点:1921年1月,北京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戏剧》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2创造社(浪漫主义)时间、地点:1921年6月,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陶晶孙等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宗旨:“为艺术而艺术”3新月社时间、地点:1923年,北京成员: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栏目宗旨:“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4语丝社时间、地点:1924年,北京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刊物:《语丝》周刊宗旨:社会批评、文明批评,“语丝体”5浅草-沉钟社时间、地点:1922年,1929年成员:冯至、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刊物:《浅草》季刊、《沉钟》周刊宗旨: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6湖畔诗社时间、地点:1922年,北京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刊物:《湖畔》诗歌合集宗旨:吟诵爱情选择填空1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野草》(23):《朝花夕拾》:《故事新编》:3林纾(琴南):“林译小说”。
古文家,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
4乡土小说:从“问题小说”起步,又称为“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叶圣陶。
乡土作家的成熟作都产生于五四之后,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骞先艾(《朝雾》)、许杰(《惨雾》)等,几乎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乡土作家的实力雄厚和20年代中期写实小说的粗具规模。
鲁迅:《孔乙己》、《风波》、《故乡》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
王鲁彦(1902-1944):《柚子》、《菊英的出嫁》、《许是不至于罢》彭家煌(1898-1933):《怂恿》、《活鬼》、《隔壁人家》、《我们的犯罪》台静农(1903-1990):《烛焰》、《蚯蚓们》、《负伤者》许钦文(1897-1984):《故乡》骞先艾(1906-1994):《朝雾》、《水葬》、《在贵州道上》、《盐巴客》许杰(1901-1993):《惨雾》、《赌徒吉顺》5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征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作家:郭沫若《鼠灾》、《未央》郁达夫《沉沦》小说集倪贻德《玄武湖之秋》《残夜》、陶晶孙《音乐会小曲》周全平《梦里的微笑》《楼头的烦恼》叶鼎洛《前梦》《双影》叶灵风《菊子夫人》《姊嫁之夜》腾固《壁画》《银杏之果》王以仁《孤雁》庐隐《海滨故人》淦女士《隔绝》郁达夫作品:《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迷羊》、《银灰色的晚上》、《沉沦》、《南迁》、《茫茫夜》、《采石矶》、《迟桂花》6冯文炳:(废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春桃》{风格:东南亚异域特色}7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