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传导、对流

热传导、对流


Nu=0.023Re0.8Prb α=0.023(λ/d )Re0.8Prb

α=0.023(λ/d )Re0.8Prb
特性尺寸:管内径d,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1当流体一定、定性温度一定时 u0.8 α= B —— d0.2 *2 u↑→α↑→Q↑ d↓→α↑→Q↑ *3 如果以上所列条件得不到满足,对按上式计算
液体和蒸汽的性质
加热表面的粗糙情况的表面物理性质
操作压强和温差
4、沸腾传热过程的强化
从加热表面和沸腾液体两方面入手
4—4 稳态传热计算
一、稳态传热过程及载热体 1、稳态传热过程
热流体
2、载热体
壁面
另一侧壁面
冷流体
加热剂
冷却剂
二、稳态传热速率方程
1、平壁面
根据Q = Q1 = Q2 = Q3
热流体
t2
δ x
分离变量积分: ∫d t=-(Q/λA)∫d x 积分上下项为 x=0,t=t1 ; x=δ,t=t2 则 t 1 – t2 Δt Q = ———— = —— δ/λA R 式中:Δt—导热推动力;R=δ/(λA)—导热热阻。
② 平壁内的温度分布(t—x关系)
当λ按常量计算时 ,有 tt

T-Tw
1/α1A
Tw –tW
所得的结果适当加以修正。
(1)对于高粘度液体
α=0.027(λ/d )Re0.8Pr
0.33
(μ/μw)0.14
式中 μ——液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粘度; μw——液体在壁温下的粘度。 适用范围是: Re>10000; L/d>30—40;
Pr=0.5—100的各种液体(不适用于液体金属)。
特性尺寸:管内径d; 定性温度:除μw以外,其余都取液体进出口温度的平 均值。 (μ/μw)0.14可以按下式取值:
式中 λ -- t 温度下固体的导热系数, W/m℃; λ 0-- 0℃下固体的导热系数, W/m℃; α --温度系数, 1/ ℃; t --固体的温度, ℃. ( B ) t↑ λ金属↓,λ非金属↑;
纯度↓
λ金属及λ非金属↓
(C)绝热材料的λ通常 < 0.2 W/m℃
(D)热传导过程物质的导热系数通常按平均值计算
② 多层平壁内的温度分布(t—x关系) 当λ1、λ2、λ3按常量计算时,每一层中t—x呈线性关 系,且热阻大的壁层,分配于该层的温度差亦大。
3、通过单层圆筒壁的定态热传导 ①与平壁的区别:圆筒壁的传热面积不是常量, 随半径而变,同时温度也随半径方向变化。 ②导热速率 设:r1 圆筒内径, r2圆筒外径, 壁厚δ=r1-r2 , L 圆筒长度 t1内壁温度, t2外壁温度, 且t1>t2, Q 传热速率方向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 此时,付立叶定律可写成 Q =-λAd t/d r=-λ2πr L d t/d r
(3)气体的导热系数
λ气 = 0.006——0.4 W/m℃
λ空气 = 0.02 W/m℃(常温常压下) (2)液体的导热系数
λ非金属液体 = 0.09——0.9 W/m℃
λ水 = 0.6 W/m℃(常温常压下)
二、定态热传导
特点:Q为定值。
1、通过单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t1
Q
① Q的计算
根据Q=-λAd t/d x , 当λ按常量计时, 0
Nu=AReaPrbGrc
各准数的意义: Re 雷诺数 Re =d uρ/μ 表示流体的运动状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Nu 努塞尔数 Nu = αL/ λ 表示对流使传热系数增大的倍数(相对于纯导)。 Pr 普朗特数 Pr = cpμ/λ 表示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Gr 格拉斯霍夫数 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以上准数关系式中的A、a、b、c需通过实验确定。 使用实验方程式Nu=AReaPrbGrc (经验关联式) 时应注意: 1、适用范围 2、定性温度 3、特性尺寸
(三)管外强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 (P128—129) Nu=CεRen Pr 0.4
C、ε、n值与管子数及管子排列方式有关。
(四)大容积自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
四、冷凝传热与沸腾传热
(一)冷凝传热 1、冷凝传热过程 膜状冷凝与滴状冷凝 冷凝过程热阻 2、冷凝传热系数 ①垂直圆管外的冷凝传热系数 层流时的平均冷凝传热系数 高度 ρ2g rλ3 α=1.13(——————)1/4 μLΔt 特性尺寸:管长L α 定性温度:膜温(tS与tW的算术平均值),r 取tS下的数值。
t—x关系为线性关系
2、通过多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
① Q的计算(三层平壁) 根据Q=Q1= Q2 = Q3 有: t1 –t2 t2 –t3 t3 –t4 ———— = ———— = ———— δ1/λ1A δ2/λ2A δ3/λ3A
δ1 δ2 δ3
Q
t1 t2 t3 t4
根据加比定律有: t1 –t4 Q = ————————————— δ1/λ1A +δ2/λ2A +δ3/λ3A 同理可得,通过n层平壁的方程式为 t1 –t n Q = ————— Σδi/λi A
例有一单层平壁,δ=0.24m,λ=0.52w/m℃,
A=1 m 2,t1=15℃,t2=0℃ 。 ①求q=? ②将原单层分成两层δ1=δ3=0.12 mm, δ2=9mm,λ1=λ3=0.52w/m℃, λ空气=0.024 w/m℃,且内外壁温度不变, 求q'=?
① q=32.5 w/m2 ②q'=17.9 w/m2
4—3 对流传热
一、基本概念及牛顿冷却定律
(一)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二)对流传热过程的分类 流体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过程, 强制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传热 发生相变化的对流传热过程 蒸汽冷凝传热 液体沸腾传热
冷流体
TW
T
Q
此外,根据流动情况又可分为层流与湍流。
(三)牛顿冷却定律和对流传热系数
工程上将对流传热的热流密度写成如下形式:
三、无相变的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一)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 Nu= A Rea Prb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下列条件下: ① Re>10000; ② 0.7<Pr<160(一般流体都可满足,不适用于液体金属); ③ 流体是低粘度的(不大于水的粘度的两倍); ④ 管子长径比L/d>30—40。 上式中的A=0.023, a=0.8,当流体被加热时b=0.4, 当流体被冷却时b=0.3, 即 或
流体被加热时 q=α(tW -t)
流体被冷却时 q=α(T- TW)
或 Q=αA(tW -t)
Q=αA(T- TW)
式中
α—— 对流传热系数,w/(m2℃);
tW 、TW—— 壁面温度,℃;
t 、T——流体的平均温度,℃;
A——传热面的面积, m2 。
以上两式称为牛顿冷却定律。
注意:
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及准数关系式
传热过程为: 对流 热流体 壁面 传导 另一侧壁面
对流
冷流体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两类间壁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
4.传热速率(heat transfer rate)
传热速率(热流量)Q,单位:J/s (W)
热流密度(热通量)q,单位:J/sm2
q = dQ /dA
三、传热的条件和方向 1.传热的必要条件(温度差的存在)
流体无相变化时,影响因素有: ①流体的物理性质 ρ、μ、cp、λ和体积膨胀系数β等; ②强制对流的流速,u; ③自然对流的特征速度
可用单位体积流体由于密度不同所产生的浮力gβΔt表征;
④固体表面的特征尺寸,用L表示。
则用函数形式表示为:
α=f(u、L、ρ、μ、λ、cp、βgΔt)
准数方程式( 由无量纲量组成的准数关系式,由量纲分析得)
物理意义:
影响因素: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 压力 物质的导热系数可由实验测定,
通常,λ
金属

非金属




(1)固体的导热系数
λ λ
金属
= 420——3 W/m℃ (或 W/mK ) = 1——0.02 W/m℃(常温常压下)
非金属
(A)对于大多数均质的固体
λ = λ 0(1+αt)
湍流时冷凝传热系数 ρ2g rλ3 4LαΔt α=0.0077(—————)1/4 (————)0.4 μLΔt rμ ②水平圆管外的冷凝传热系数 ρ2g rλ3 α=0.725(—————)1/4 μdΔt
特性尺寸: 定性温度: **水平圆管与垂直圆管的传热系数之比为 α水平 L ——— = 0.64(——)1/4 α垂直 d
⑶当Re=2000—10000时
⑷对于弯管
用前式计算的结果应乘以校正系数εR,且
εR =1+1.77(d/R)
εR > 1
⑸非圆形直管对流传热系数
非圆形直管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有两个途径。 一是沿用圆形直管的计算公式,而将式中的定性尺
寸用当量直径de代替。 当量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de = 4 A /π
2.传热的方向
高温
自动进行
低温
本章主要内容:
1、通过固体壁面的热传导
2、对流给热 3、间壁式传热计算* 4、热交换器
4—2 热传导(conduction)
一、 基本概念和付立叶定律 1、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 系统中各点温度分布总和,可用以下函数式表示: t = f (x、y、z、τ) 稳态温度场 t = f (x、y、z) 一维温度场 t = f (x、τ) 一维稳态温度场 t = f (x) t t+Δt 2、温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 gradt=lim(Δt/Δn) grad t Δn 0 Q Δn 一维稳态热传导 grad t=d t/d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