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附小三上晨读材料和必读书目

清华附小三上晨读材料和必读书目

附件(一):积累——古诗词三年级上册(二十首)带★的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学生背诵的古诗文75篇(1—6年级)中的诗文,共7首。

1.★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宋)杨万里毕竟④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⑥莲叶无穷碧⑦,映日荷花别样⑧红。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

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安人。

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他的诗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著有《诚斋集》。

【注释】①晓出:清早走出。

②净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任直阁秘书。

④毕竟:到底。

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⑥接天:与天空连接在一起。

指湖中莲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

⑦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⑧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译文】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天的景色,此时的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主题】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2. ★望天门山①(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②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注释】①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夹江对峙。

②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④。

【作者】李白(701—762),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仙、诗侠”。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一生漫游飘泊,性格豪爽,热爱祖国山河,关心人民疾苦,爱饮酒赋诗,想象丰富奇丽,风格雄健奔放,存诗990多首,有《李太白集》传世。

所以叫楚江。

③回:回转,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④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夹江对峙,一只船扬起风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天门山夹江对峙的特点,着重突出了江水奔流的气势和天门山的峭拔挺立的姿态,气象雄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 赠花卿①(唐)杜甫锦城②丝管③日纷纷④,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⑤有,人间能得几回闻⑥。

【作者】杜甫(712—770),唐朝现实主义诗人。

今河南巩县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注释】①花卿:即花敬定,是成都府尹崔旰的部将,曾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在成都威风一时,大概是开宴会,杜甫也去了,听到场面上的音乐很美,写诗为赠,并带讽刺意。

②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③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④纷纷:多,杂。

⑤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⑥几回闻:听到几回。

【译文】朋友花卿住在锦城,他的家里每天都在吹奏众多美妙的乐曲,这些音乐一半随风飘向江面,一半袅袅飘入白云之中。

少陵,杜工部等。

平生忧国忧民,共写诗1500多首,用大量的诗歌反映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落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本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这么妙不可言的乐曲,只应属于天上神仙所有,平常的百姓家能听到几回呢?【主题】诗人形象地描绘了乐曲的美妙,也对不顾国家困难和人民疾苦,天天过着帝王一般生活的官吏,给予了巧妙的讽刺和批判。

4.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②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今山西祁县人。

唐代有名的山水诗人、画家,对音乐也很精通。

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存诗400余首。

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信奉佛教,故人们尊称他为“诗佛”。

有《王右丞集》。

【注释】①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②复:又。

③啸(xiào):长声呼啸。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④深林:密林深处。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吹口哨。

密林深处没人知道我的一切,只有一轮明月与我相伴。

【主题】全诗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得其乐、与自然相伴的隐居生活,同时也表露了无人可倾诉的孤寂心情。

5. ★示儿①(宋)陆游死去元知②万事空,但③悲不见九州④同⑤。

王师⑥北定⑦中原日,【注释】①示儿:告诉儿子。

②元知:本来就知道。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家祭⑧无忘告乃翁⑨。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忧国忧民,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他才气纵横,一生作诗近万首,被后人称为“诗魔”。

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这里代指中国。

⑤同:统一.⑥王师:国家的军队。

⑦北定:向北方平定。

⑧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⑨乃翁:你的父亲。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主题】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6. ★元日①(宋)王安石爆竹②声中一岁除③,春风送暖入屠苏④。

千门万户曈曈⑤日,总把新桃⑥换旧符。

【注释】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②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③一岁除:一年已尽。

④屠苏:药酒名。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农历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⑤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今江西省抚州人。

曾两次当宰相,推行新法,改革弊政,但受到守旧派反对,退职闲居,后来因为新法失败,忧愤而死。

有《王临川集》。

⑥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shēn shū)、郁垒(yù lǜ)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后演变为春联。

【译文】在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春风送暖,人们饮屠苏酒避祸求福。

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都在用新桃符换掉旧桃符,盼望新春吉祥如意。

【主题】王安石当时身为宰相,正在实行新法,这首诗描写了旧时民间欢庆新年的热闹景象,也抒发了作者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7. ★敕勒①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⑥牛羊。

【作者】《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注释】 ①敕勒:古代少数民族名,是匈奴族的后裔,北朝时群居今山西一带。

②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一带。

川,平原。

③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④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即蒙古包。

⑤ 野:应读为yě,也可读作yǎ。

⑥见:同“现”,应读 xiàn,呈现,露出。

【译文】敕勒川大草原, 在气势雄伟的阴山下,敕勒川的天空,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歌中著名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样,罩在辽阔的草原上。

天色是青苍苍的,草原茫茫无边。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主题】这首古代民歌,用质朴自然的手法赞美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8. ★望洞庭①(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④。

遥望洞庭山水色⑤,白银盘⑥里一青螺⑦。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今河北人。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的诗,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有《刘宾客集》。

【注释】①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泛指水面。

④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⑤山水色:湖光、山色。

⑥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⑦青螺:青色田螺,这里形容洞庭山像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望翠绿的洞庭山,好像白银盘中一只小小的青螺。

【主题】这首诗赞美了洞庭湖奇丽的景色。

9. 鸟(唐)白居易谁道①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②莫③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作者】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一向关心民生疾苦,曾任杭州、苏州刺史,颇有政绩。

他的诗,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今存三千多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中首屈一指,是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注释】①道:说。

②君:你,对人的尊称。

③莫:不要。

【译文】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轻微,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焦急地等候着母亲回来。

【主题】诗人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咏花诗6首10. 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①,我花开后百花杀②。

冲天香阵③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④。

【注释】①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②杀:凋谢。

③香阵:阵阵香气。

④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译文】等到秋天重阳节到来的时候,菊花开放之后其他的花都凋零了。

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菊花,阵阵香气浸透全城,开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金黄色的【作者】黄巢(?—884),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长于骑射,也爱读书。

因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今山东率众起义。

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起义失败后,被叛徒所杀。

铠甲。

【主题】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11.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家②,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③无花。

【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今河南洛阳人。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其诗描述细致生动,感情真挚朴实。

【注释】①秋丛:丛生的秋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