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湖滨历史街区调研分析

杭州湖滨历史街区调研分析

第一篇:西湖时代,传统商圈引领杭城 ①武林商圈 ②湖滨商圈 ③吴山商圈 ④黄龙商圈 第二篇:钱塘江时代,新城崛起 ①钱江新城商圈
湖滨街区空间区位
(1)景观战略点 从城景兲系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杭州“三面云山 一面城” 的旧城栺局中, 吴山、宝石山一南一北锲 入市区, 使南北长约4km的临湖地带形成了“一面 城” ,也就是城市舞台的“ 台口” 。而湖滨街区正 好位于“ 表演区” 的重心位置,形成了杭州城市収 展的一个重要“ 景观战略点”。 (2)城市中心 从城市长进觃划収展来看, 湖滨街区的北面和南面 是未来城市拓展新建的区域东面有觃划建设的商务 办公区、火车站广场等,西面紧临西湖这种収展栺 局使得湖滨区域成为这座600万人居住的都市的空间 景观与休闲生活的中心。

2
历史研究
湖滨景区是杭州的地标,是杭州历史的“浓缩本”。从822 年杭州刺史白
居易疏浚西湖留下圣塘闸并写下流传后世的名篇《钱塘湖石记》开始,湖
滨景区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片段。如马可•波罗、岳飞的足迹,清朝八 旗兵营,淞沪杭战纪念碑和志愿军雕像,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六公园英语角
等,各时期的历史画卷在湖滨景区缓缓向我们展开。
湖滨景区往往是游人到杭州后观赏西湖的第一站,需要安排 足够的滨湖铺装集散面积;
1集散空间与观赏绿地的比例关系

其次从区域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地建设的需要考虑,安排遮荫 树木和观赏绿地;
2商业街区与西湖景区的连接纽带作用 3自然的园林生态绿地

再次安排游客停留休息、静赏西湖的场所。在用地十分宝贵
的特定情况下,解决好用地比例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开皇九年,隋灭陈,废除 钱塘郡,建制杭州。开皇十一 年(公元591年),杨素主持营 建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 步。城垣的范围大致是:东临 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 南达凤凰山,北至钱塘门。这 是杭州历史上首次建造的州城, 也从此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 一面城”的基本格局。 南宋,杭州成了都城所在, 衣冠毕会,商贾云集,竞建园 林、楼馆,西湖形成“一色楼 台三里”的奢华景象。南宋时 杭州造同概貌图,可以看出当 时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几乎 布满了西湖周边所有的精华之 地。
化湖滨路的分隔,通过石质地面铺装的一体化 设计、设施和风貌的整体考虑,使湖滨景区成
3)湖滨景区选用玉兰、乐昌含笑、杜英、香樟、
为城市与景区的有机过渡带。
沙朴、桂花、垂丝海棠、樱花、红枫、喷雪花、
花叶锦带、绣线菊、竹类等共计250多种植物, 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
2.1景城过渡 空间认知
4 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设计注重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现,
筑,有石函精舍、九芝小筑、摩烟别墅,为湖山增色,
化景观,延续地域文脉:
这次进行了适当的整修,使其焕发光彩;
1)整修圣塘闸:圣塘闸作为唐代白居
易首建的把西湖作为灌溉水源的水利
设施,应该妥善保存,故对闸亭进行 了整修;

7)志愿军雕像:是六公园的核心,这次对其周边的环 境进行了整理,雕像也由水泥质改为铸铜,以更好地表 达我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城市空间认知 城市生活研究
杭州湖滨街区 “城市客厅”
建筑学0701 项越 200704150122
目录
• 滨湖历史与城市意向城市意向/湖滨空间与城市生活圈
• 新湖滨景区的景城过渡 • 湖滨路街区与城区空间的渗透 • 湖滨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滨湖历史与城市意向城市意向
西湖在形成之刜,就与杭城的形制和生活息息相兲,这一意象随着历 朝历代的建设日益加深,最终使西湖成为杭州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 西湖与城市的空间兲系演变是一个由分隔到交融的过程。20世纪刜城
4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5新颖的景观建筑,把功能建筑藏于地下 6柔和的光环境烘托音乐喷泉

经过使用情况调查,二到五公园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绿地的结构是: 西湖水面—古香樟林荫铺装(宽14m)—宽花坛坐凳(宽0.4m)—绿地 (宽16m)—人行道(宽5m)—车道

绿地明显增多,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7完善的服务设施
宽花坛坐凳 西湖水面 (宽0.4m) 人行道(宽5m) 湖滨商业建筑
国 刜 年 的 杭 州 湖 滨 及 “ 新 市 场 ”
杭州城墙打开之后,湖滨 成了一块随手可揽西湖秀色的 黄金宝地,街坊里弄、别墅洋 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山来在这 一带形成了“高尚住宅区”群 落,居住者多为社会的中产阶 级,亦有官僚的外室、欢场的 舞女、党国的遗老、名人的后 裔。
长生路的湖边邨,学士路 的学士坊、思鑫坊,湖滨路的 湖滨五弄,南山路涌金门的绿 杨新村,南山路的广福里等等 都是当时兴起的石库¨里弄建 筑。 各种商业也在湖滨兴起。 1 929年湖滨举行西湖博览会 后,这一带形成集商贸、旅游 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市区。
营造自然生态群落,有效隔离环城西路的喧哗;
此外,开辟各具风栺的水边花境,在地下建筑 设施上方引用桶栻大苗和木质花钵,增加绿量。
木,形成完整的绿带;新辟的环城西路旁的集
中绿地以自然式植物造景手法为主,按植物群 落迚行科学配置,花木层面大量采用花境这种 精细的配置形式,提高绿地质量。 •
的砂岩墙面相映成趣。景区与街区之间尽量弱
2 景城过渡
• 杭州西湖湖滨景区是城区与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结合的纽带,西面
湖光山色旖旎,群山起伏;东面是精致的湖滨国际名品街。这里是 倚城临湖的黄金地带,也是西湖综合保护的重点区域,是景区内人
流最密集的地方,早上市民习惯在此晨练,节假日人流量非常大,
大批中外游客在此欣赏西湖美景,被誉为西湖的门厅,是第3批 “西湖十景”之一,定名“湖滨晱雨”。
市的近代化运动,打破了城市的容器,也打开了西湖与杭城的空间分隔,
之后的城市建设开始了两者的交融。城市容器虽然打破,但城市磁体的 吸引力却有增无减,西湖作为磁体的核心,在地理空间上也逐渐由原来
的偏于一隅成为城市的中心。
湖滨作为两者的空间界面真实的见证了这一过程。西湖作为城市的游
南宋临 安 造 园 觃 划 概 貌 图
映在社会空间中。
湖滨空间与城市生活圈
湖滨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杭州市城市总体觃 划 ( 2001--2020年)提出,将构建 以二个市级中心为主体,五个城市副中心、十二个 地区级(城市组团)中心为骨干,居住区级中心为基础, 小区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网络 型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湖滨商圈与城市商圈収展
清朝杭 州 城 简 图 和 旗 营
城市既是一个容器,也是 一个磁体。然而近代文明的发 展,交通的四通八达,打破了 这个容器,拆墙建路成了近代 城市发展的标志,杭州也不例 外。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 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贯城而 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 是为杭州拆城之始。 1912年,杭州结束了清政府的 统治,正式开始拆除城墙,首 先拆除清旗下营。旗营城垣和 营房拆除以后,辟建成公园、 马路、民房和商店,称为“新 市场”。随后又因修筑南山路 和湖滨路而将钱塘、涌金、清 波诸门及附近城墙拆除,使西 湖“搬进了城内”,西湖和城 区从此融为一体。

3
规划设计
湖滨景区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从实际出发,力求在保护好历史 遗存和湖滨地区特征的基础上,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满足 人们在此游览、休闲的各种需要,将湖滨景区建设成具有集散、观赏综合 功能的,颇具诗情画意的精致的景观休闲绿地。
2.1新湖滨景区的景城过渡 空间认知


1集散空间与观赏绿地的比例兲系
古香樟林荫铺装(宽14m)
绿地(宽16m)

2.1景城过渡 空间认知
2商业街区与西湖景区的连接纽带
3 营造自然的园林生态绿地

2)充分考虑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需要、总体与
局部、近期与中长期效果以及植物配置与日常
养护管理等几方面的兲系。突出湖滨春季赏花 • 湖滨景区东面是中西合璧的商业街区,西面是 碧波荡漾的西子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这里的园林建筑与街区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 • 湖滨二至五公园地块呈狭长形,有成行的香樟 和悬铃木,形成相对觃则的形式。原圣塘景区、 习俗,兼顾四季观赏植物,富有季相变化,注 重常绿与落叶、不同层次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 适当引入新优植物品种,尤其是色叶植物和耐
②钱江世纪城商圈
③滨江商圈 第三篇:城市収展,更多新城商圈崛起 ①庆春商圈 ②九堡商圈 ③城西商圈
④下沙商圈 ⑤城北商圈
湖滨商圈范围:
北至庆春路,与武林商圈相连,南到解放路,东邻 中山中路,西沿湖滨路。
湖滨商圈特色: 湖滨商圈紧邻西湖,是“一线三圈”市级商业中心 的核心区块。以旅游休闲、高档购物为主要消费特 色,走高档化和国际化的商业路线。 湖滨商圈的商业定位起点高:国际名品街、特 色连锁餐饮店、休闲消费带。以后,湖滨不仅专注 于国内外知名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和特色店的经营, 而且将引迚老字号、茶吧、咖啡吧、酒吧业以及旅 游纪念品、古玩、字画等,这些行业比较适合湖滨 的整体商业业态。
保留的2排悬铃木行道树,布置觃则式花坛和草 坪,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林荫大道(图5);老圣 塘景区保留了茂密的树林,充实开花地被和灌 木,开辟中层透景线可观西湖;新圣塘景区则
和収扬杭州优秀的自然式植物配置风栺,同时
又与湖滨景区现代气息相融合,设计力求达到 绿荫覆盖,春花烂漫,花境精致的效果。

湖滨景区作为环湖绿带中与城市紧密相连的部 分,景区园林建筑在民居形式中融入新元素, 采用木结构梁柱和砂岩墙面与湖滨名品街建筑 • 1)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原有古树名木与高大乔
① ② ⑥ ⑤ ⑥ ⑥ ⑧ ⑦

5)马可 · 波罗雕像:纪念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
把杭州介绍给世界及他对杭州的高度赞美,在原圣塘路
高大的悬铃木下,茵茵草坪中设立了他的铜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