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风险识别主要从物质危险性以及生产设施危险性两个方面去分析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
10.3.1物质危险性本项目储存的原辅材料中醇酸类钢结构专用漆及稀释剂为易燃易爆品(危险成份为二甲苯)。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危险性以及泄露对人体健康危险性。
项目主要原辅料危险性见下表。
表10-2 物质危险性一览表油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混合物,有机混合溶剂。
包装标志:第3.2类易燃液体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为粘稠油性颜料,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挥发液体。
未干情况下易燃,不溶于水,微溶于脂肪,可溶于醇、醛、醚、苯、烷,易溶于汽油、煤油、柴油。
熔点(℃):300-350 溶解性:溶于稀释剂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物质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流速过快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在高温、高热环境下受热的容器有爆裂危险。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尽快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安全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穿消防服,使用不发火工具收集、堵漏。
防止进入下水道。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内。
禁止明火、热源、库温不超过30℃。
防止太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采用防爆型照明,配制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滤装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
防护措工程控制:作业过程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应急淋浴和冲洗眼设备。
施呼吸系统防护:供给新鲜空气设备。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戴非化纤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作业现场严禁进食、饮水,实行定时工作制。
职业禁忌症,妇女怀孕期、哺乳期,未成年人不准从事涂装作业。
稀释剂包装标志:第3.2类易燃液体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各色粘稠液体,低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挥发液体。
熔点(℃)-78 沸点(℃)143 溶解性:可混溶于有机溶剂毒理学信息:微毒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物质:高温禁忌物: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废弃物处理方法回收、暂存进入人体的途径吸入、皮肤、眼、误服健康危害眼接触:可引起眼睛刺激、发红、流泪、视力模糊。
吸入: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呼吸道刺激、头昏、虚弱、疲倦、恶心、头痛皮肤:可引起皮肤刺激、皮炎。
误服:可引起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腹泻。
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苦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户籍,就医。
误服:饮足量温水、昏迷者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擦拭污染物后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水或专用洗涤剂冲洗。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如仍感刺激,就医。
消防措施燃烧性:易燃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砂土灭火注意事项用:水喷雾冷却火场中的容器。
消防员必须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对泄露区进行通风、排除火种。
避免吸入蒸气,用砂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采用合理的通风。
采用无火花工具。
避免眼和皮肤接触。
空容器禁止动火切割。
远离火种。
避免与强酸、强碱和氧化剂接触。
控制流速3m/s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全面通风或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眼睛保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有必要可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有必要可化学品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10.3.2生产设施危险性⑴贮运系统风险识别本项目油漆在运输过程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有:因路基不平或发生车祸导致容器内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发生火灾等;运输人员玩忽职守,未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有关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第35-46条),如无证上岗、不熟悉物料特性、未对容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晒、防火、粘贴危险标志)等,使容器内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事故。
⑵生产装置风险识别根据我国对1972-1982年154件喷漆作业事故发生火灾的原因调查统计结果,我国喷漆作业发生火灾的事故中因电器设备故障,陈旧导致的火灾占15%,因烘箱故障、简陋导致的火灾占18%。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有喷漆房火灾、爆炸等;在涂装作业中形成的漆雾、有机溶剂蒸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一遇明火甚至火花就会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10.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及评价范围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表1规定,本项目所用油漆及涂料属于“23℃≤闪点<61℃的液体”,临界量为5000t。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详见表10-3。
表10-3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一览表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及说明临界量(t)1 易燃液体(表2)23℃≤闪点<61℃的液体50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
本项目所用醇酸类钢结构专用漆及稀释剂为桶装,密封,每月运输一次,故醇酸类钢结构专用漆日常储存量约为1.875t,稀释剂日常储存量约为0.625t。
本次评价将整个厂区做为一个单元,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种时,则按(1)式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 n/Q n≥1.. (1)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 n—与各种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值,单位为吨(t)。
表10-4 风险识别一览表序号名称厂区最大存在量临界值(t)比值1油漆 1.87550000.000375 2稀释剂0.62550000.000125 3合计0.0005由以上计算知,以上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量与相对应的临界值的比值之和小于1,即q1/Q1+q2/Q2+…+q n/Q n<1,故本项目单元内的危险化学品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详见表10-5。
表10-5 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一览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厂区周围环境敏感程度及HJ/T169-2004确定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以厂区为中心,以3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10.5最大可信事故10.5.1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根据本项目原辅材料的特性,以及生产和储运过程易发事故点位分析,以及国内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出现几率,参照《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中化工、石化行业事故风险评价与管理中关于典型泄漏的简化确定方法及国内化工行业泄漏事故的调查,确定本项目最大可信危险事故为:醇酸类钢结构专用漆及稀释剂桶破损泄露,导致有机气体挥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0.5.2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根据国内典型事故风险概率水平一般在8.025×10-7/年,故本次风险评价以8.025×10-7/年做为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10.5.3泄漏量重点考虑桶装醇酸类钢结构专用漆及稀释剂发生大型泄漏事故(即漆桶出现孔径为10mm的泄漏孔,连续泄漏)条件下,易挥发性有机气体对周围大气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液体泄漏速度可用流体力学的柏努利方程计算,公式如下:Q0—液体泄漏速度为,kg/s;C d—液体泄漏系数,一般为0.40-0.65;A —裂口面积,m2;ρ—泄漏液体密度,kg/m3;P —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 —重力加速度,g = 9.8m/s;h —裂口之上的液位高度,m。
挥发性液体泄漏后蒸发量大,大量蒸发在液池上面后会形成蒸气云,并扩散到厂外,对厂外人员有影响。
本评价从最不利角度考虑,预测发生泄露事故时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取C d =0.65;h=0.2m;由于本项目所用贮存的液体均为常温常压,所以P=P0,计算可得油漆桶中液体的泄漏速度为0.000113kg/s。
图10-1 液体泄漏速度-柏努力方程10.6风险管理10.6.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建筑设计贯彻方便工艺布置的原则,平面简洁规整,功能分区明确。
项目设置专用于喷漆作业的带强制通风的喷漆房,有效去除漆雾。
生产车间采用机械送风,本项目采用上送下吸式,送风量大于排风量,车间呈微正压,保证车间的清洁度。
喷漆及生产作业场所的耐火等级、防火间隔、防火分区和防火构造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设计建设。
并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设置了消防系统,配备了必要的消防器材。
喷漆及生产作业场所的出入口设置符合GB50016中3.7的要求,其出入口至少应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应直接通向安全区域。
喷漆及生产作业场所的门向外开,其内部的通道宽度不小于1.2m。
10.6.2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⑴涂漆的储存涂漆及辅料入库时,应有完整、准确、清晰的产品包装标志、检验合格证和说明书。
涂漆作业场所允许存放一定量的涂料及辅料,但不应超过一个班的用量,存放涂料的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⑵涂漆的输送及处理本项目无集中供料系统,工作结束后应将剩余的涂料及辅料送回调漆室或倒入密闭容器中。
不能继续使用的涂料和辅料及其容器,应放到有明显标志的指定的废物堆放处,按有关危废处置规定集中妥善处理。
废弃的液体涂料和辅料严禁倒入下水道。
10.6.3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⑴喷漆室的操作位置所占空间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并应考虑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
⑵喷漆作业人员应接受喷漆作业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⑶喷漆室的机械通风装置气动后才能喷漆,喷漆工作停止,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5-10min。
⑷调配涂料一般应在调漆室内进行。
调漆室应为不燃烧、不发火的地面;室内通风换气次数15次/h-25次/h;照明及各类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调漆室应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及配置消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