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变更和分立

公司变更和分立

第八节公司的变更与终止
一、公司变更公司设立后的营业过程中,公司的组织机能或者基本形态发生变化。

(一)公司的合并与分立
1、公司的合并
(1)概念: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订立合并契约并依照法律程序归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

(2)公司合并的方式:
吸收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其中一个公司继续存在,其他公司终止。

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为一个新公司,合并各方随着新公司的产生而终止。

(3)公司合并的程序
第174条公司合并,①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②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③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④(债权人异议)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⑤进行资产的合并和财产的转移,⑥办理合并登记。

(4)、公司合并的效力:公司的消灭、变更或者新生,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第175条),合并登记
2、公司的分立
(1)概念是指一个公司依法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行为。

(2)公司分立的方式
存续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将其部分资产另外设立一个或数个新的公司,原公司继续存在。

解散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将其全部资产分割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新公司,原公司解散。

(3)程序
第176条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

公司分立,①第44条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②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③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4)债务分担第177条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5)分立登记第180条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注销登记;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

(二)资本变动
1、增加资本是指依法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

包括增加票面价值,增加出资,发行新股,债转股(可转换债券)。

程序:股东大会决议,认缴,变更登记
2、减少资本是指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

包括减少票面价值,减少出资或者股份总额。

程序:
第44、104条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178条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3万与500万)。

第180条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三)公司组织形式的变更
1、概念是指公司在不中断公司法人资格的情况下由一种公司形式变更为另一种公司形式的情形。

2、我国规定
条件、债务承担第9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继。

须经多数股东同意第44、104条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出资须折合为股份以及股份的公开发行第96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

(四)公司章程的修改
1、概念是指公司成立后,由于某些情势的变化,而依法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公司章程进行变更的行为。

1、法律要求
(1)修改主体第74条依照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

对公司章程的该项修改不需再由股东会表决。

(2)公司章程修正案的通过第44、104条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3)变更登记
二、公司终止
(一)公司的解散
1、概念是指已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公司法人人格消灭的行为和程序。

2、适用情况解散的公司,除因合并、分立无须进行清算,公司人格保留至清算结束,公司才归于消灭。

清算组在清算时,对内组织公司,对外代表公司。

3、公司解散的原因
(1)自愿解散是指基于公司自己决定解散公司的情形:通过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会的决议,因合并和分立。

(2)强制解散是指非因公司自己的意志而解散公司的情形:命令解散(在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虚报或谎报注册资本,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不办理年检注册手续等,由主管机关命令解散);法院判决解散(①股东请求法院解散公司第183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②破产宣告③其它情形)
(二)公司的清算
1、概念是指公司解散后,处分公司财产以及了解各种法律关系以最终消灭公司价格的行为和程序。

进入清算程序后,清算人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业务执行机关,对内执行清算业务,对外代表清算中的公司。

2、清算的方式自行清算,指定清算,破产清算
3、清算事务的执行
第185条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通知、公告债权人;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第186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

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第187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4、清算组成员的义务
第190条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

清算组成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

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5、清算的中止和终止
中止第188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终止第189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