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六一居士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不同“归隐”的个人及社会意义。
3.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做铁肩担道义的有用之人。
二、课文助读1.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
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
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
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
欧阳修力辟其非。
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
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2. 文章简介《六一居士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该文为唐宋经典散文之一,形式别具一格。
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三、预习题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熟读课文。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诵读全文,给难读字注音,画出难懂的字词句2.解释句中加点字词含义(1)是为五一尔.,奈何?( )(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 )(3)是.岂不为六一乎?( )(4)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5)聊.以志吾之乐尔( )(6)吾之乐可胜.道哉( )(7)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8)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 ( ) ( )(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 ( )(10)其大者..有二焉( )(1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1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13)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14)庶几..偿其夙愿焉( )(15)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16)累于彼者..已劳矣( )(17)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18)已而..叹曰( )(19)夫士少而仕.( )(20)吾素.慕之( )(21)宜去.一也( )(22)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3.指出文言特殊句式(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3)六一,何谓也( )(4)吾其何择哉(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6)复何道哉( )(7)累于彼者已劳矣(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四、思考:1.比较本文与《醉翁亭记》,两个人生阶段都围绕一个“乐”字来书写人生,为什么所追求的“乐”如此不同呢?2.与“六一”相对,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8《六一居士传》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子刘子自传刘禹锡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
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③。
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
魂无不之,庸讵知兮!(选自《刘梦得文集》有删改)注:①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
②通籍博望:可出入太子(唐顺宗)的富苑。
③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东汉顺帝为宦官所拥立。
后梁冀进毒弑质帝迎立桓帝..贵臣指宦官。
这两句暗示了顺宗之死为宦官所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间岁:隔了一年B.上火奇.之奇:以……为奇C.能以口辩移.人移:调动D.时上索被.疾被:遭受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禹锡“重屯累厄”的一组是()①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②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③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④予出为连州⑤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⑥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为父守丧期满后,宰相杜佑因为与他熟识,请他出任了掌书记,但他告知母亲后,由于母亲的反对,又请求调任其它地方。
B.王叔文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因擅长下棋得以与太子亲近,进而与太子讨论国家大事。
太子即位后他得到重用。
顺宗去世后因宦官掌权,他最先被贬谪。
C.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和作者关系亲近,作者经常去拜访他们,称赞王叔文有才能,他们也同意作者的看法。
D.刘禹锡在71岁时,感到生命将尽,便为自己写铭文一篇,感慨自己一生命运多舛,但心怀坦然。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
(2)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3)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8《六一居士传》课堂检测班级姓名座号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hái)骨(2)讥(qiào)(3)(sù)愿(4)初谪.( )滁山(5)轩裳珪.( )组(6)讫.( )无称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吾素.慕之( ) (3)吾之乐可胜.道哉( ) (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 (5)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6)庶几..偿其夙愿焉( ) (7)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8)聊.以志吾之乐尔( ) (9)夫士少而仕.( )(10)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以志.吾之乐尔记述,表明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达到极点,享尽C、庶几偿其夙.愿焉向来,往日D、吾负.三宜去辜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既老而衰且病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①则又更号六一居士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①六一,何谓也?②大王来何操?D、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②太山(泰山)在前而不见5.按示例,分别举例说明“焉”的用法。
示例:(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于何”。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②③(2)代词。
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②作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3)语气词。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②(4)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②6、翻译。
①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②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8《六一居士传》当堂训练班级姓名座号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劳:使……疲劳B、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去:离职C、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任职D、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组:印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B、①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②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B、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4、下列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将退休于颍水之上B、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C、方其得意于五物也D、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5、下列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六一,何谓也?B、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C、吾其何择哉?D、其去宜矣,复何道哉!6、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出作者的“乐”的一项是()(1)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太山(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5)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A、(2)(3)B、(1)(3)C、(2)(4)D、(4)(5)8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参考答案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1)尔:通“耳”,罢了。
(2)以:把,介词。
(3)是:代词,这(4)诮:讥讽(5)聊:姑且(6)胜:尽(7)虽:即使。
(8)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9)患:忧虑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10)大者:大的方面(11)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12)病:名动,生病(13)乞:请求(14)庶几:差不多(15)子:您其:自己的(16)彼者:官场(17)置:停止(18)已而:不久之后(19)仕:做官(20)素:一向(21)去:离职(22)筋骸:身体3.指出文言特殊句式(1)被动句(2)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4)宾语前置(5)定语后置(6)宾语前置(7)被动句(四)思考:1.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时候,虽然被贬滁州,但心态仍是积极乐观的,有与民同乐的思想,渴望有所作为,为百姓办事,为社稷出力,有如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