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的定位与规划
第一章、初入大一
一、关于学校与专业
1、学校不如愿。
这是如何调整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落差的问题。
每个人初入大学都会有困惑,上了重点大学的同学痛苦一点不少,所谓的羡慕嫉妒恨真是盲目,成长的任务不只是把眼光放在别人比自己强和周围环境不好的方面,而是接纳已有的现实,目前学校与期望有落差,但这也是自己奋斗努力的成果,值得珍惜,重新客观评价自己的大学,找到自己的优势,这才是大一的发展和成长任务。
2、专业不如意。
没有所谓的热门专业,成才的关键也在与人本身,专业领域的宽不意味着学术知识上的肤浅,专业领域的窄也不意味着人生道路上的狭隘。
工科理科文科内部各自专业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都有各自相通的地方,可以在学好自己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凭兴趣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知识与课程来补充自己,扩展知识面。
二、关于学习。
1、大学、确定的,要学习。
2、但不是高中学习的延续,大学学习在于思维方式
的把握,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的监督。
3、大学学习特点:自学性。
理论性。
相关性。
创新
性。
专业性。
个性化。
实践性。
问题性。
方法性。
总结性。
博精结合。
4、学习内容:专业课。
选修课。
课外知识的涉猎。
(图书馆,聆听讲座,学术交流,课外实践活动,
同学间交流。
5、本科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设置的在
学习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还应该有人
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这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素质发展。
职业教育中只有技术的培养,长期来看发展途径会
愈加狭隘。
6、要考研的不必急于大一就开始,大一大二要充分
挖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在大三的时候正确性决
测自己的未来。
三、回归自我。
你曾经的梦想是什么,你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你的优势分析如何,学习优势又在哪?你的职业理想如何?
你了解自己吗?
不确定不妨试一下,写下来10条未来几年及一生认为自
己应该做的事,要确切,不要任何顾忌,不要低估十年后你能做的事。
第二章、定位大二
一、1、对自我再认识。
优势在哪?对能力、性格、喜恶多重分析,在实践中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优势。
2、养成专业素质,发展专业技能。
(1)要知道自己需要具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善于制定计划,规划学习生涯。
分清主次,把握专业学
习重点。
(2)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如何发展?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注意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积极参
与实践,将书本应用于实际。
看重培养自身的观
察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的培养。
探究精神,创新能力。
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人文精神,审美能力。
务实精神,实践能力。
好学精神,学习能力。
敬业精神,创业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基本点: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外语的应用能力,汉语的驾驭能力,计算机的使用能力,过硬的政治素养。
4、初步了解职业,定位职业方向。
职业选择:职业起点是什么?我的职业才能是什么?业余空间喜欢干些什么?哪种职业适合你的天性?你了解自己要从事的职业么?
5、职业资格认证。
最热门的职业资格认证书。
结合自
身情况,考取有用资格书。
第三章,选择与提升
一、自我再评估、再定位。
1、考研动力分析。
享受学问。
名校情结。
专业情结。
地域情结。
暂缓就业。
我并不比别人差。
家人的期望。
你考研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你决定好了么?
2、就业动力分析。
二、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
1、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打下扎实专业基础。
某招聘会
上,应聘前来的一位学电路控制的大学生画电机起停的主电路图,居然将符号搞错,把断路器画成隔离开关。
还有一些问到专业知识时竟说,两年前学的,早忘了。
2、结合职业要求,系统学习专业知识。
到了大三必须
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去向,并围绕职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完善。
3.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4、提高职业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提高
就业能力。
认真对待专业实验。
积极参与实习。
积极参与相关社团
活动。
重视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四、把握自我,确定发展道路。
1、理性选择
(1)就业:自我分析。
1、内部环境分析,自己长处是什么,劣势?
外部环境分析,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优劣势在
哪?
最佳选择?
现在应做的准备是?
2、知己即了解自己,知彼即了解就业市场,了解职场信
息,
3、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详细计划。
了解就业形势、政策
及就业技巧。
(2)考研。
正确的自我评估。
健康身体。
坚强心理素质。
有一定经济后盾。
(3)出国留学。
(4)公务员等考试。
(5)基层就业。
(6)自我创业。
第四章,成功与转变
一、拿什么去创业再思考。
1、闪光点。
2、职业价值观分析。
3、就业地点的选择。
大城市小城市?远方家乡?
4、就业单位的选择大公司OR中小民营公司?不同成长阶段公司的选择?
5、就业方向的选择专业是否要对口?专业形势?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做技术还是管理?
二、认清就业形势,增强就业信心。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每年毕业600万大学生就业难扩招惹的祸?
就业岗位总量不足。
供求脱节。
(二)本身。
期望值过高,就业心态不端正。
综合素质下降,就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
力不足。
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缺乏诚信意识,忽视社
会公德。
缺乏求职技巧。
自身定位偏颇,求职生涯模糊。
三、树立科学就业观。
择业心理误区:依赖心理。
从众心理。
自卑心理。
功利心理。
嫉妒心理。
虚荣心理。
焦虑心理。
克服择业心理误区:敢于并善于正视现实。
敢于并善于竞争。
敢于面对挫折。
志存高远,放眼未来。
学会自我调适。
四.就业技巧。
(一)热爱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了解自己的学校历史与文化,不要应聘时别人问你母校如何,你一无所知。
了解自己专业的特色。
(二)了解基本就业方式和途径。
(1)、签约就业学校推荐。
社会双选会。
网络报纸等求职。
社会人脉。
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
直接与企业联系亲友推荐或自荐。
(2)、参与国家的就业扶持。
公务员等招考。
基层就业。
(3)、继续学习深造
(4)、自主创业
(三)、准备所需文字资料。
自荐信。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简历。
社会工作。
特长兴
趣爱好与性格。
(四)、面试技巧。
礼仪。
回答问题技巧。
(五)、实习摆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