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机械制图测绘技能实训一、实训说明《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且实践环节对课程的学习掌握及运用尤为重要。
该实践环节是在继《机械制图》课程理论教学之后,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以设计、测量、手工绘图为一体的工程设计绘图能力的综合训练。
机械制图测绘技能实训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制图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机器或部件的测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动手能力、测绘能力,提高了手工绘图能力。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二、实训目的机械制图测绘技能实训,要达到和完成下述目的: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
使学生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
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
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三、实训要求测绘前要认真阅读测绘指导书,明确测绘的目的、要求、内容及方法和步骤。
①在测绘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测绘过程中要做到复习教材,查找资料,学以致用;②要求在机件的表达方法上有独到的见解,视图选择正确、布置合理;③要求学生弄清所测绘的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懂得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各零部件间的装配联结关系;④要求学生所绘图样要符合机械制图的标准,标准件要按标准画法、简化画法或比例画法绘制,并要标准化,要有正确的、较完整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⑤ 熟练掌握测量工具,准确测出外圆,内孔,中心距,高度,深度,长度,孔距,齿顶圆,螺纹等有关尺寸。
⑥ 要用理论课堂教学的要求规范实训纪律 ,严格作息时间和考勤制度,将实训平时表现列入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⑦ 在学生测绘过程中 ,应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在绘图室进行现场辅导答疑。
四、实训内容①正确拆装装配体、绘制示意图(标出标准件标记及各件材料);②画出所有非标准件的零件草图;③画出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④根据装配示意图和零件草图画装配图;⑤ 根据装配图和零件草图画主要零件工作图;⑥ 全面检查装订成册;⑦回装测绘部件;⑧书写实习总结报告。
五、实训组织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 5~8人,每组测绘一个装配实体。
每组借用装配体测绘件一台(齿轮油泵),测绘工具二套(游标卡尺,钢板尺,内、外卡钳,螺纹规和圆角规等)。
测绘实训进度计划表六、测绘程序及方法(一)了解和分析部件在测绘之前,首先要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及认真阅读指导书,这样可以了解部件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
1.用途齿轮泵是各种机械润滑和液压系统的输油装置。
用来给润滑系统提供压力油的。
2.性能该齿轮油泵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积效率高、压力比较高、应用广泛。
3.工作原理齿轮油泵是由装在泵体内的一对齿数相同的齿轮组成,泵体、端盖与齿轮的各个齿间槽三者之间形成密封的工作容积。
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吸油腔的轮齿逐渐分离。
齿间的工作容积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部分真空。
因而,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
吸入到齿间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容积中随齿轮旋转带到左侧压油腔,左侧轮齿逐渐啮合。
使密封工作空间逐渐缩小,油压升高,将油从齿间挤出,经过出油口送入液压系统中。
(二)拆卸零件画装配示意图1. 拆卸零件① 在动手拆卸前,应弄清拆卸顺序和方法,准备好所需要的拆卸工具和量具。
② 在拆卸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齿轮泵,要记住装配位置,必要时贴上零件的标签,编上顺序号码。
③拆卸时须注意:u 精密的或重要的零件,不要使用粗笨的重物敲击。
u 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部分,不要随便拆卸,以免再装配时发生困难和破坏其原有精度。
u 对一些重要尺寸,如相对位置尺寸、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尺寸、装配间隙等,应先进行测量,以便重新装配部件时,能保持原来的装配要求。
u 拆下的零件不要乱放,最好把它们装配成小单位,或用扎标签的方法对零件分别进行编号,并妥善保管,避免零件损坏、生锈或丢失。
对螺钉、销子、键等容易散失的小零件,拆完后仍可装在相应的孔、槽中,以免丢失和装错位置。
拆卸零件时,应注意分析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结构特点,以便对部件性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2.绘制装配示意图① 示意图一般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且大多只画一个图形,所有零件尽可能地集中在一个视图上。
如果表达不完整,也可增加图形,但各图形间必须符合投影规律。
② 为了使图形表达得更清晰,通常是将所测绘部件假想成透明体,即画外形轮廓,又画内部结构。
③ 有些零件如轴、轴承、齿轮、弹簧等,应按国家标准中的规定符号表示。
如果没有规定符号则该零件用单线条画出它的大致轮廓,以显示其形体的基本特点。
④ 在装配示意图上编出零件序号,其编号最好按拆卸顺序排列,并且列表填写序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等。
⑤ 由于标准件是不必绘制零件图的,因此,对部件中的标准件应及时确定其尺寸规格,并将它们的规定标记注写在表上。
⑥ 两相邻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之间应画出间隙,以便区别。
(三)测绘零件及画零件草图零件草图是根据实物,通过目测估计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徒手画出的零件图(即徒手目测图),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测量的尺寸数字填入图中。
① 了解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结构,确定视图表达方案。
② 在草图上画图框、标题栏,画各视图的中心线、轴线和基准线,画各视图的外形轮廓。
注意各视图间要留有标注尺寸等内容的地方。
③ 根据确定的视图表达方案,画全视图、剖视等,擦去多余图线,校对后描深。
注意画视图必须分画底稿和描深两步进行。
仔细检查不要漏画细部结构。
如倒角、小圆孔、圆角等,但铸造上的缺陷不应反映在视图上。
④ 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
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⑤ 测量零件尺寸,并逐个填写尺寸数字,注写零件表面粗糙度代号。
填写标题栏。
最后完成零件草图。
⑥ 标准件不画草图,但要测出主要尺寸,辨别型式,查阅有关标准后列表备查。
现简单介绍主要零件的视图选择1、主轴视图选择:以轴线水平放置,对着键槽观察的方向作主视图,在螺孔的部位作局部剖,在有键槽部位取断面图。
2、主动齿轮( 1)测量计算模数:①数出齿数;②测量齿顶圆;③用公式计算出模数m,并将计算出的m与标准模数表中的标准值对照,取其相近的标准值。
( 2)视图选择:主视图过轴线,键槽向上取全剖视,再画一个仅反映轴孔和键槽的局部视图,键槽尺寸要查表核对。
3、泵体视图选择:由于泵体的内外结构都比较复杂,应选用主、俯、左三个基本视图。
主视图为了表达进出油口的结构作局部剖。
俯视图全剖,左视图局部剖,保留出油口的外部结构,对与压盖的接触面画局部视图。
4、泵盖视图选择:主视图为轴孔水平放置取全剖视图,取左视图或右视图以表达外部轮廓。
5、压盖视图选择:主视图以孔的轴线水平放置,作全剖视,再取左视图以表达端部外形。
6、轴衬轴套共有四个。
主动轴有两个,从动轴上装有两个。
视图选择:轴线平放取半剖或全剖视的主视图。
表面粗糙度 Ra值适用范围0.8~1.6 配合表面、重要接触面3.2~6.3 一般接触面12.5 一般表面零件的表面粗糙读要求补充:尺寸测量在测量零件时,应根据零件尺寸的精确程度选用相应的量具,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外卡、内卡、直尺、角度规、螺纹规等,精度低的尺寸可用内、外卡及钢尺测量,精度较高的尺寸应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一、常用的测量工具 :二、测量方法:dfdf d三、齿轮、螺纹的测量及计算方法1.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测绘方法和步骤① 数出齿数 Z 。
② 测量齿顶圆直径d a :如下图所示,如果是偶数齿,可直接测得,见图( a )。
若是奇数齿,则可先测出孔的直径尺寸D1 及孔壁到齿顶间的单边径向尺寸H,见图( c ) , 则齿顶圆直径:da =2H+D1③ 计算和确定模数m:根据公式m = da /( Z+2) 算出m的测得值,然后与标准模数值比较,取较接近的标准模数为被测齿轮的模数。
( 同时要根据标准模数反推出理论da 值 )④ 计算分度圆直径d:d =mZ,与相啮合齿轮两轴的中心距a校对,应符合a=(d1+d2)/2=m(Z1+Z2)/2⑤ 测量计算齿轮其它各部分尺寸。
2.测绘螺纹方法(1) 外螺纹测绘:①测螺纹公称直径:用卡尺或外径千分尺测出螺纹实际大径,与标准值比较,取较接近的标准值为被测外螺纹的公称直径。
② 测螺距:可用螺纹规直接测量。
无螺纹规时,可用压痕法测量,即用一张薄纸在外螺纹上沿轴向压出痕迹,再沿轴向测出几个(至少4个)痕迹之间的尺寸,除以间距数(痕迹数减去1)即得平均螺距,然后再与标准螺距比较,取较接近的标准值为被测螺纹的螺距。
也可以沿外螺纹轴向用卡尺或直尺直接量出若干螺距的总尺寸,再取平均值,然后查表比较取标准值。
③ 旋向:将外螺纹竖直向上,观察者正对螺纹,若螺纹可见部分的螺旋线从左往右上升,则该外螺纹为右旋螺纹,若螺纹可见部分的螺旋线从右往左上升,则为左旋螺纹。
④ 测螺纹其它尺寸。
( 2)内螺纹测绘:内螺纹一般不便直接测绘,但可找一能旋入(能相配)的外螺纹,测出外螺纹的大径及螺距,取标准值即为内螺纹的相关尺寸。
螺纹孔的深度可用卡尺直接量取。
四、注意事项( 1)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
( 2)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
( 3)一般尺寸,大多数情况下要园整到整数。
( 4)重要的直径要取标准值。
( 5)对标准结构(如螺纹、键槽、齿轮的轮齿)的尺寸要取相应的标准值。
( 6)没有配合关系的尺寸或不重要的尺寸,一般园整到整数。
( 7)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查阅手册。
( 8)有些尺寸要进行复核,如齿轮传动轴孔中心距要与齿轮的中心距核对。
( 9)零件的配合尺寸要与相配零件的相关尺寸协调,即测量后尽可能将这些配合尺寸同时标注在有关的零件上。
(四)根据装配示意图和零件草图画装配图① 画装配图时,对零件草图上的差错及有关零件间的不协调处 (如有配合关系的轴与孔,其基本尺寸是否一致,它们的表面粗糙度等级是否协调等)应予以改正,以供画零件图时参考。
② 拟定方案该部件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比较复杂,为清晰表达结构形状,传动路线和工作原理必须采用主、俯、右三个基本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