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圈区缺陷

胎圈区缺陷


缺陷名称1 :胎圈宽(胎圈区大big bead)
原因11:卡盘与胎圈配合不好。 措施:确保硫化时胎圈与上卡盘、下钢圈配合好,定型一定要正,避免把 胎坯装歪。 原因12:钢丝圈内径偏小。 措施:在钢丝圈缠绕时,必须保证钢丝圈内径符合工艺施工标准。若有 偏差,应立即调整钢丝圈缠绕盘的直径,待达到工艺施工标准后方可继续生 产。
胎圈区缺陷原因及其纠正预防措施
杨辉林 2007.7
缺陷名称1 :胎圈宽(胎圈大边big bead)
缺陷说明:轮胎的一侧或二侧胎圈区过厚。在与胎趾对应的位置上可 能只出现周向胶边(circumferential spew)的毛病,也可能只出现橡胶 和/或包布毛病,或者橡胶,包布,胎体层的毛病。由于胎坯胎圈部位局部 材料过多,硫化时多余材料无处流动,而从卡盘和胎圈配合处挤出,在胎 圈处形成飞边。
缺陷名称3 :胎圈区缺料(bead shortage胎圈缺胶和胎圈圆趾)
缺陷原因及纠正措施: 原因1:胎圈区缺料。胎圈区胶料的流动方式是自上而下,由于胶料的流 动性有限,首先满足的是上部的材料要求,如果胎圈区半成品部件的尺寸不 够或定位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该部位缺胶,在最后填充区胎趾部位产生圆 角现象。胎圈区缺胶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造成:(1)内衬层厚度不够或宽度过 小。(2)胎侧耐磨胶厚度不够或宽度过小,或胎侧和耐磨胶的复合件定位过宽。 (3)胎体帘布平宽过小,硫化时帘布伸张大,钢丝圈局部上抽,造成该部位材 料填充不足。(4)胎圈三角胶尺寸过小。(5)胎侧钢丝包布定位过高。(6)钢丝 圈直径过大,钢丝圈底部相应需要更多的胶料来填充,胶料不够易造成圆角。 措施:1)检查半成品部件的尺寸:胎圈、帘布、内衬层、包布、填充胶 和胎侧。杜绝不合格半成品部件流入下道工序。
缺陷名称2 :胎圈窄(胎圈区薄thin bead )
原因6:硫化定型过大。 措施:降低定型压力并检查暂停时间和暂停高度。 原因7:模型中胎体位置不正(一方面可能是卡盘定中心不理想;另一 方面可能是操作工操作不细心,胎坯在存胎托盘上没有放正,致使抓胎器抓 胎不正,导致生胎在模具中发生偏歪,使硫化后的胎圈某一部位过薄,而另 一对应部位出边)。 措施:检查卡盘中心(cartridge centering)。
缺陷原因及纠正措施: 原因1:硫化期间胎胚定心不准/胎坯未装正。 措施:检查卡盘定心及其边缘(the centering of the cartridge and its blades)。严格控制硫化机机械手及向心机构的定中心度,确保 处于同一中心。 原因2:定型不足。定型完毕,合模过程中钢棱圈与上环相互配合将胎 坯的钢圈夹在中间,此时如装胎不正或定型压力不足,就会使胎圈的一侧 或两侧超厚,超厚部位的胎圈包布或胶被挤压成周向胶边,即“胎圈出 边”。胎圈出边严重者会露出钢丝,影响将轮胎固着在轮辋上的固着力, 降低轮胎使用寿命。 措施:增大定型压力;检查定型时间和暂停高度(interval distance)。 合模至充入内压蒸汽间定型压力不得降低。 原因3:胎圈压不紧。 措施:避免胎圈产生重叠变形(avoid the formation of folds in the bead)。
2)检查成型期间半成品部件组合。 3)检查胎圈区各部件的压合压力(stitching pressure)。 原因2:胎圈区圆周(circumference)和尺寸不规则。 措施:检查胎圈区圆周,成份和尺寸。 原因3:胎圈偏心。 措施:1)检查胎圈定心环(centering of bead setting rings)。 2)检查胎圈尺寸。 原因4:胎圈区和硫化模钢环压不紧。 措施:检查钢环是否符合规格。 原因5:硫化胶囊(过度)膨胀。 措施:检查胶囊条件,一旦注意到膨胀过大(会使胎圈部位缺胶过薄), 就替换下来。
缺陷名称2 :胎圈窄(胎圈区薄thin bead)
缺陷说明:轮胎一侧或二侧胎圈区厚度不够,或内部轮廓缩小。 缺陷原因及纠正措施 原因1:胎圈材料不足(胎体帘布裁断不规则,子口包布宽度不够,子 口耐磨胶厚度不够,以及钢丝圈不圆,形状不规则,使成型后胎坯子口部位 缺材料,而引起硫化后的胎圈相应部位过薄)。 措施:1)检查胎圈、帘布、内衬层、包布和胎侧等半成品部件的尺寸。
2)检查半成品部件在成型期间的组合。 3)检查胎圈区部件的压合压力。 原因2:隔离剂(antiadhesive)过多。如,胎趾圆角有可能由胎圈部位材 料不足造成,但最常见的是由于硫化胶囊隔离剂涂得过多流入胎圈部位造成 的。模具的胎圈部位若没有排气线,或排气线不通畅,也会造成胎趾圆角。 措施:1)减少硫化模型上隔离剂喷涂量。 2)检查硫化、成型期间隔离剂过多,清洁未硫化胎圈。
缺陷名称3 :胎圈区缺料(bead shortage胎圈缺胶和胎圈圆趾)
缺陷说明:轮胎的一侧或二侧胎圈区存在:a)轮辋法兰标记线(the rim flange reference line)和胎趾(the bead toe)间周向缺料;b)圆趾 (rounded toe)。
胎圈缺胶主要出现在胎周或局部胶料不足的痕迹,且大都出现在下模,而胎踵处缺胶 往往是局部胶料不足,上下模都可能出现。胎趾圆角是指在胎趾一侧或两侧 出现圆角现象,小的长30~40mm,大的在整个圆周方向上连续或断续出现圆 角现象,造成这种缺陷主要有胎圈区缺胶、胶囊破裂或卡盘蒸汽泄漏、排气 不畅等原因。
缺陷名称1 :胎圈宽(胎圈区大big bead)
原因4:胎圈偏心。 措施:检查胎圈定心环。 原因5:胎圈钢丝数不对。 措施:检查胎圈钢丝数。 原因6:用错硫化胶囊。 措施:检查硫化胶囊规格。 原因7:在同一硫化模型中,胎圈和钢环压不紧。即硫化模型钢棱圈和 胎圈配合不当也会产生出边。 措施:检查钢环(bead ring)是否与规格相符。 原因8:胎侧上偏。 措施:成型时确保胎侧位置定位准确,保证胎侧位置上正。 原因9:胎侧尺寸不合格。 措施:挤出胎侧时,胎侧口型板必须达到工艺施工标准,保证宽度、厚度 等符合工艺要求,并按成品材料分布尺寸严格控制胎侧尺寸。 原因10:内衬层尺寸不合格。 措施:在内衬层挤出时,必须使内衬层口型板达到工艺施工标准,确保宽 度、厚度、质量符合工艺要求,并按成品材料分布尺寸严格控制内衬层尺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