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应急准备、应急计划、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应急评审与改进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应急准备、应急计划、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应急评审与改进等环节的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职责3.1.1负责主持召开安委会对经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的应急预案初稿进行审议,并形成决议。

3.1.2签发经内部评审的应急预案。

3.1.3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3.2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对应急预案初稿进行审核,并提交总经理。

3.3安全环保部作为应急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如下:3.3.1负责识别、确定紧急事件,并起草与其对应的应急预案初稿,提交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

3.3.2负责应急救援培训管理工作,并组织各单位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3.3.3对应急管理的所有记录(包括应急预案评审、演练等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3.4其他各单位职责3.4.1负责依据本单位存在的紧急事件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3.4.2配合安全环保部做好员工的应急培训,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4.3做好本单位组织的应急演练,并配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做好公司层面的应急演练。

4管理内容与方法4.1应急准备4.1.1管理部门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司总经理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总指挥、其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环保部主任担任,负责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

4.1.2紧急事件(1)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及环境破坏的突发事件。

(2)紧急事件的认定应考虑:——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态;——依据风险确定潜在的紧急事件。

(3)确定紧急事件时应考虑下列情况:——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等;——运行管理异常;——其他影响公司安全生产的异常情况。

(4)确定紧急事件时应包括企业周边的情况,并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收集相关的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等信息。

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尽可能预测可能发生的时间与破坏性质,并考虑人员密集程度及对周边的影响。

7.1.3应急预案编写要求(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应急事件分析情况;——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公司及选矿厂的应急工作要求;——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预案内容与当地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29639-2013)(以下简称导则)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编写相应的应急预案。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a.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b.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c.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1.4紧急事件组织准备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紧急事件的整体指挥,组成应急事件抢险、救护、后勤、善后、调查等小组具体实施应急事件的应对。

4.1.5应急装置配置要求根据紧急事件的具体情况分别配备:铲装运输车辆、挖掘工具、通讯器材等应急抢险、救援、救灾装置,并在生产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紧急疏散提示,在调度值班室设有紧急联系电话。

4.1.6应急事件演习要求公司每年根据紧急事件演练计划进行应急演练,包括综合演练、桌面演练等方式。

4.1.7外部支援(1)公司确定可能参与应急响应的外部机构,并与其签订协议。

(2)外部支援的有效性包括沟通畅通、支援及时、人员与设备类型与数量充分、支援人员胜任、支援设备有效等内容。

4.1.8应急培训(1)安全环保部负责应急救援培训管理工作,并组织各单位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培训中应进行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2)对应急人员提供完成应急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应急知识培训;——撤离方法;——急救方法;——响应时间演练;——模拟演习。

4.2应急计划4.2.1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已确定的紧急事件编制应急预案初稿,并将经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的应急预案初稿报送总经理。

总经理主持召开安委会,对经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的应急预案初稿进行审议,形成决议,并由总经理签发应急预案。

4.2.2由总经理签发公布的应急预案应分发给相关单位与人员。

4.2.3针对紧急事件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经内部评审后由公司总经理签署公布。

4.2.4应急预案的编写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29639-2013)的要求,并且内容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易实施。

4.2.5编制的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重点岗位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4.2.6应急预案编制中应与员工、承包商及其它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4.2.7应急预案应覆盖关键场所、要害部位、重大危险设施。

4.2.8应急预案编写中应包含下列内容:——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应急资源;——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员疏散;——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搜索和救援;——泄漏物控制;——恢复。

4.2.9应急预案须明确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并明确其职责。

4.2.10公司应针对应急预案任命相关的责任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及履行职责的方法。

4.2.11应急预案按要求报送所属市(区)安监主管部门备案。

4.2.12应急预案应与政府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4.2.13基于安全考虑,应急预案应适度的保密;未经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同意,所有应急预案严禁外传。

4.3应急响应4.3.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司总经理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总指挥、安全环保部主任、选矿车间负责人及其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环保部主任担任,负责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

4.3.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配备下列必要的设备、设施:——通信设备;——必要的电脑设备;——应急服务电话;——交通工具;——紧急、备用电源及设备;——应急处理方案;——周围地区主要干线和支线道路的交通图;——摄影设备;——应急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和设施。

4.3.3针对应急预案的要求,任命、配备的相关责任人员必须清楚其职责及应急救援时动作程序、技能与方法。

4.3.4紧急事件发生,按照响应分级,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有关人员;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动有效的应急设备设施;确保应急通讯畅通;预案确定的应急响应人员迅速到场;实施现场警戒;到场响应人员听从各响应小组组长指挥并控制好现场;确保应急抢救人员安全的同时,疏散相关人员,救治受伤人员,搜救失踪人员,控制有害物质;灾害现场得到控制后进行事后处置,并使生产与现场及时得以恢复。

4.3.5当紧急事件结束后,安全环保部应对紧急事件进行评估与回顾,并做总结。

4.4应急保障4.4.1对识别的紧急事件配置满足要求的应急队伍,配置应急队伍应考虑下列人员:——应急指挥;——抢修与生产恢复;——医疗救护;——搜索与救援;——泄漏清除和抑制;——保安;——通讯;——后勤保障。

4.4.2配置的应急抢险人员要求:响应迅速、设备操作能力强、现场问题处理正确果断、救护能力强。

4.4.3配备的应急响应人员应熟悉潜在的风险并了解风险控制措施。

4.4.4应急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下列内容:——应急知识培训;——响应时间演习;——急救演习;——灭火演习及其它演习;——有害物清除和抑制演习;——区域隔离措施和位置;——模拟演习;——撤离演习。

4.4.5任命的急救人员应经过相应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必要时请求外部救护队伍支援。

4.4.6对紧急事件须进行应急能力评估,以确定所需的应急装备和外部支援。

4.4.7应急预案要求配备的应急装备必须妥善保管,并定期检查防止失效。

4.4.8安装、配置的应急准备系统及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

4.4.9对已识别的外来支援应建立正式的支援关系,并通过应急演习来评估相互支援的效力。

外来支援的有效性包括沟通畅通、支援及时、人员、设备的类型与数量满足要求、人员、设备胜任有效。

4.4.10每年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应急装置的需求进行评估、回顾和更新。

4.5应急评审与改进4.5.1应急评审(1)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进行应急预案的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召集部分员工、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应急预案评审。

(3)安全环保部负责应急评审记录的归纳整理,并及时按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4)应急预案经评审修订后,由总经理签发。

(5)应急评审应考虑下列信息:——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外部应急经验;——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6)应急评审应达到下列目的:——确保应急预案的充分性;——确保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确保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4.5.2应急演练(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每年应制定本年度的应急演练计划,并认真执行。

(2)应急演练可采用模拟演习、桌面演练、专项讲述等方法进行。

应急演练即实战性演习活动,目的是在贴近实际状况和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全面检验完成应急响应任务的能力,锻炼和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

(3)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4)应急演练应包括下列事项:——确定了演练时间、目标和演练范围;——编写了演练方案和演练方式;——确定演练现场规则;——指定了演练效果评价人员;——安排了相关的后勤工作;——编写了书面报告;——演练人员进行了自我评估;——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5)应急预案的演练总结应列出是否取得了下列效果:——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应急预案的经济性及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