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资料全

流行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资料全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教案静宁二中王倩一、导入如今电子科技遍布全球,信息的传递也是飞快,相对来讲,对音乐也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那么我们接下里来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分支。

2、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世界流行音乐的展史课前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

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

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

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

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

19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

后者是将质朴单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

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19世纪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

即便到了今天,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20世纪后,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叮砰巷”风格的流行曲等,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19世纪更甚。

“乡村与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

20年代后,经过广播电台、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

在60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8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

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

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控戈、伦巴和桑巴等)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

本世纪20年代初,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Symphonic Jazz)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语言与交响音乐的形式相结合。

50年代的“第三潮流”(Third Stream)音乐和60年代末的“艺术摇滚”(Art Rock)则是从音乐思维的层面上将这两种音乐相融合,比“交响爵士”更进了一步。

70年代末兴起的“新时代”(New Age)音乐更是综合了自中世纪的天主教圣咏、原始部落的宗教乐舞、直至当代锋派的实验音乐。

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又称“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一样,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 并不等于“流行的音乐”、“通俗的音乐”。

“流行”、“通俗”只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的特征。

例如:贝多芬的《致艾丽丝》世界流行,但它属于“古典音乐”,而非“流行音乐”;爵士乐在中国并不很流行,但它却是“流行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三者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将其截然分开,同时在产生的时间上、传承及社会存在的方式上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

产生时间上的区别民间音乐最为古老,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的今天,所谓的民间音乐通常特指那些产生并流行于农业地带的音乐或由此类音乐演变发展而来的音乐。

古典音乐萌芽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又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王公贵族的扶植,中产阶级市民的参与,在18、19世纪中达到全盛。

流行音乐的出现则要晚得多,是在19世纪上半叶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流行音乐史中的两次飞跃————爵士乐和摇滚乐分别出现于本世纪初和50年代,恰好于现代工业中的“电力革命”(电力能源的广泛应用)和“电子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应用)相同步。

传承方式上的区别民间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形态相对比较稳定,发展演变比较缓慢。

有时一首民歌历经几百年而依然保持原貌。

民间音乐的流传范围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较大,相互间的影响渗透亦相对较少。

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间音乐的这种某一特定局部的稳定单调恰恰构成了其整体上的丰富多彩。

古典音乐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

学生通过大量的书面文献和体系化的理论学习来了解把握传统,又以高度的理性自觉来突破传统,以求创新。

古典音乐既有承袭前人,保持传统的一面,又有不断创新,飞速发展的一面。

流行音乐的传承也是以口头为主,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体系化理论和书面文献。

但流行音乐借助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唱片(录音)和广播电视,故而受地域空间和时代的限制比较少。

听众的喜新厌旧又使得流行音乐不断翻新。

但由于受制于流行音乐家自身的素养和听众的欣赏习惯,流行音乐的形态演变远不及古典音乐那般迅速。

社会存在方式上的区别民间音乐是一种集体创作的音乐,一首民歌往往要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加工完善。

民间音乐的主要功能是自娱自乐,创作表演者与接受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的角色区分。

古典音乐是一种精英文化,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知识。

严肃的古典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20世纪的先锋派音乐更是完全不顾大多数接受者是否能充分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流行音乐是一种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音乐商品,音乐家的个性与理想的展示常受制于市场需求。

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们的消费需求,流行音乐呈现出混杂多变的面貌,使人很难确切把握其整体文化特质。

流行音乐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任何一种思想意识。

(二)、世界流行音乐的分支1、爵士乐爵士乐是19世纪末在新奥尔良首先发展起来的。

爵士乐形成的主要来源是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的原意是哀怨、忧郁之意,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大部分的布鲁斯的歌词内容是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

每段歌词采用三句的结构形式,第二句重复第一句。

在曲式结构上构成AAB的曲式,常用慢4/4拍。

其歌曲的音阶形式常使用降三音和降七音,切分节奏也比较多。

布鲁斯的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者的情绪。

布鲁斯歌曲的伴奏乐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后来逐渐加进了其它多种乐器。

布鲁斯经历了农村布鲁斯、古典布鲁斯和城市布鲁斯等不同发展阶段。

拉格泰姆音乐形式与布鲁斯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其最明显的区别大致有两点。

一是与纯粹的布鲁斯相比,拉格泰姆似乎是比较“有修养”。

当美国黑人音乐家用管乐队形式演奏布鲁斯或拉格泰姆时,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就诞生了,这就是爵士乐。

爵士乐自诞生以来,风格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既有音乐家们对不同风格本身的探索、融合与创新,也有他们对爵士乐商业化现象的不满而进行的努力。

例如,继20年代的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以后,又出现了30年代的摇摆乐、大型乐队、冷爵士、自由爵士等等。

爵士乐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创作的曲目有《西区布鲁斯》、《哭泣的威力》等。

其它代表人物还有杜克·埃林顿、戴维斯等。

从总体上说,早期的爵士乐比较简单,逐渐才发展成比较复杂。

其原因主要是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音乐家们的参与,使得专业音乐创作技巧与爵士乐的创作相融合。

尽管如此,以黑人音乐为基础的爵士乐特点依然存在,即连续的切分节奏、特殊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兴性等。

爵士乐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一直存在着争议,褒贬不一,但爵士乐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

我们在20世纪西方许多严肃音乐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爵士乐的痕迹。

这些音乐家有德彪西、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

而美国作曲家格什文的《兰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则是把爵士乐融入到现代严肃音乐中的典范。

2、廷潘胡同歌曲19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市第28街(第5大道与百老汇之间)集中了许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推销员整天在那里弹琴吸引顾客,琴声就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廷潘”胡同由此而得名。

廷潘胡同在美国一度成了流行音乐的集中地,也形成了流行音乐兴盛的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的象征。

它几乎是沿续了半个世纪。

廷潘胡同歌曲早期的部分作品是沿袭了美国流行歌曲作曲家福斯特的音乐风格,其音乐具有怀旧、感伤的情绪,但大部分歌曲是欢快、风趣、诙谐的情绪,歌词内容基本上以爱情主题为主。

廷潘胡同歌曲发展到中后期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艺术性也有所加强,并且吸收了黑人音乐的节奏特点,其旋律与和声也趋于复杂化。

廷潘胡同歌曲流传的范围基本上是城市里的白人。

3、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这种音乐形式的形成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各州农业地区。

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

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流行全美国,被称作为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的形成初期,其风格带有较多的乡土气息,歌词内容涉及家庭、恋爱、流浪、宗教等,其歌曲带有一定的叙述性和分节歌的形式,音乐伴奏常用小提琴、班卓或吉它。

乡村音乐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弦乐伴奏(通常是吉他或是电吉他,还常常加上一把夏威夷吉他和小提琴)及歌手的声音。

乡村音乐抛开了在流行乐中用得很广的“电子”声(效果器)。

最重要的是,歌手的嗓音是乡村音乐的标志(民间本嗓),乡村音乐的歌手几乎总有美国南部的口音,至少会有乡村地区的口音。

然而,与音乐本身同样重要的是音乐所包含的内容,而在这一点上,乡村音乐与流行乐、摇滚、说唱乐以及其他流派非常不一样。

乡村音乐后一般有八大主题:一、爱情;二、失恋;三、牛仔幽默;四、找乐;五、乡村生活方式;六、地区的骄傲;七、家庭;八、上帝与国家。

前两个主题绝不是乡村音乐所独有的,但是后六大主题则把乡村音乐与其他的美国流行音乐流派区分开来。

简而言之,乡村的人们有他们自己的幽默感;喜欢牛仔风格的疯玩;以一种与城市人很不同的方式生活;以自己所在的乡镇、州、地区为荣;极为重视家庭;不羞于表达宗教情感与爱国情感。

这些主题使乡村音乐有别于诸如小甜甜与N-Sync的音乐。

4、摇滚乐5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声乐器的出现以及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流行音乐注入了丰实的乡村音乐和一些其它民间音乐的新鲜血液,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

当时有部名叫《一堆混乱的黑板》的电影引起了社会人们的广泛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