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五年级马红霞
一、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的规划,是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设计出教学方案。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要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知晓研究学生发展。

做好这些准备,是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1、把握课程总目标。

2、把握年级段教学目标。

3、把握学期教学目标。

4、准确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5、准确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1、教材的主要特点。

2、各年级段(册)教材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3、类型课的特点及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解读教材——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种是还原,一种是重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从三个角度入手:①读者,②学生学习,③教师钻研)。

(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情况1、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2、了解学生发展优势(自信心兴
趣特长个性特点)。

3、知晓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了解学生情况——就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应该给学生,什么对学生的发展更需要。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进行一节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备课和撰写教案的过程。

需要:(一)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1、分析本课教材包括哪些教学内容,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向帮助学生建构推进。

2、分析本课教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3、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有哪些,那些可用,那些与实际不适应?(二)进行学情分析,做好设计准备(年段特点)。

1、分析学生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情感储备;
2、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一般心理过程;
4、分析特殊学生(平时学习水平很高或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可能状态。

(三)定位教学思想,突显教学风格(教学特点).1、分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析自身特点,在本课教学中可能发挥的个性特长、教学风格。

3、分析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准备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四)设计理念与目标,把握教学方向设计理念:1、说明本课教学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或者是名人思想。

2、交代清楚你本课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教学策略。

3、点明通过这种设计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往往是一节课的核心和关键性的过程与方法,解决这部分知识和方法,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

教学难点要依据教材内容尤其是学生的情况而定。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五年级李满
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借鉴价值。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否则就是像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必输无疑。

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情景,的确能提高教学效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动画城》这一单元中,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接触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要将儿童对童话的兴趣引向音乐。

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先将歌曲涉及的几部动画片剪接好配上歌曲展示给学生,运用学生熟悉的动态情境创设一种浓郁的动画城的氛围
二、创设情境、深化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围绕音乐作品创设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与奇妙的音乐情境之中,这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欣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低年级欣赏《国歌》这一歌曲时,针对低年级学生音乐知识匮乏,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都较差,单纯给学生讲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可以借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途径了解、学习《国歌》。

真正领悟国歌的内涵和精神体现。

课堂的引入部分,我们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升旗仪式的录像画面(在天安门广场上,解放军仪仗队的战士们正在举行升旗仪式。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冉冉升起,庄严的国歌声迎风飘荡……)。

画面配结束后,利用投影采取文本形式提出问题思考:“1、录像的内容是什么?2、录像里播放的音乐叫什么?3、你在什么时候、场合还听到过这首音乐?”学生们会纷纷举手发言回答:……在国庆大典的时候听到过国歌;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举行的交接仪式上听到过国歌;在世界级的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荣获冠军的时候会升起我们中国的国旗,
奏响我们国家的国歌……。

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它缩小了孩子和音乐间的距离,使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精神的体现。

将对音乐的体验深化到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效能的提高。

三、丰富教学情境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太贫乏,一台钢琴一本书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的音乐知识是有限的,学习也是被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实现。

然而我们可以利用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画面,丰富教学情境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例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聆听过程中,我们可以营造这样一个画面: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架着渔舟纷纷而归……。

音乐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丰富巧妙的配器,都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表现出来,栩栩如生的迷人的月夜春江的美景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人们泛舟畅游、满载而归的欢快心情。

经过这样的学习,大大丰富了教学情境资源,通过交流增加了知识面,通过看看、听听、唱唱、比比……拓宽了他们学习的空间,孩子们获得的戏曲知识百花齐放,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能。

总之,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效能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