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尤其要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教学内容,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要好好把握教材
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4)学生完成不了作业不好处理。
(5)学生训练时间不充分。
采取措施:
(1)、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思品教育――→内驱力(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意平时观察,及时与学生沟通谈话,注意“节点”的培养。)
纪律教育――→明确课前、课堂、课后学生学习行为,建章立制,课堂教学中渗透强化学生培训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1、小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要讲清楚。
2、不要在新授课时,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讲。
3、学生没有理解使用运算定律的原因,学习很被动。
4、教学要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并要照顾全体学生。
5、运算定律很重要,分配律是难点,问题讲得不透,没有分类讲解。
6、相对于学生的基础而言,讲课的内容较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避免过于拔高。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3.10.17
地点:孟家小学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记录人:周艳伟
活动内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活动记录
一、教师的教学素养
1、不能用手擦黑板。
2、有基本的教态,课堂内容的安排基本符合数学课的要求。
3、讲课时,要面对所有的学生,用语要简练,声音大一点,指令要明确。
4、数学用语用得不够到位,如:(a+b)c,应该读a+b的和乘以c,不应该是括号a+b乘以c。
(4)、协调班级整体评价激励机制和数学学科评价激励机制。(无法处理某个学生问题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上报各处,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
(5)、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细、精)
要更为全面细致的备课
备学案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及时反馈,分层优化
A、加强疑难反馈卡的使用。
B、科学分层设计导学案,分层进行教学,把工作做到前头。
C、以训练为主,充分发挥黑板的作用。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加强。
D、注意课堂评价激励功能的使用。
(3)、备课要充分,题型设计要多样,加强“预习本”的课前督查,课中笔记本的互查互纠,课后纠错本和达标测评卡的检查。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3.11.15
地点:孟家小学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记录人:周艳伟
活动内容:
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分析
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期中质量检测的问题:
(1)两级分化严重,优生数上升,中间断层,差生数目增加。
(2)学生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学习兴趣,动力不行,行为习惯不好。
(3)平常落实不到位。
2、完整的板书应该有:
正板书:在正中间写课题和例题;
副板书:左上角写旧知识,右上角写新知识中的重难点,左下角和右下角留给学生板演。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1、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2、课堂巡视不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
3、一般15-20分钟讲课,25分钟做练习,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加强练习。
4、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过少,老师讲得太多,缺少学生探索的过程。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简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7、对于运算定律的主要例题,要让学生知道,并写在黑板的正中间,有课件可以事先准备好,教学生学会看例题。
8、注意结合律的特点是连乘,找特殊数如:5×8, 5×4,25×8,25×4, 125×8等;分配律要找相同数,“两边都是乘,中间加或减,乘法分配律真好用”。
条理。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孟家小学数学组
2013年9月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3.9.5
地点:孟家小学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记录人:周艳伟
活动内容:
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活动记录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