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与评定(试行)前言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乡村旅游建设,规范乡村旅游点的服务管理,提高乡村旅游点的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特色多样、方便舒适的旅游享受和旅游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乡村旅游实际情况,借鉴省内外有关乡村旅游标准的素材,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
本标准由江苏省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江苏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服务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二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 1493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9663旅店业卫生标准GB 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19085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GB/T 14308《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6766《旅游服务基础术语》的要求GB/T19004.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务指南GB/T15971 导游服务质量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定义和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吸引物,以城乡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3.2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点是指以具有一定数量规模,且地理较为集中,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农民生活、田园居所、农村民俗风情等人文自然资源为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就餐、购物、农事体验等乡村游览活动点。
4、乡村旅游点等级及标志4.1乡村旅游点等级根据乡村旅游点的设施建设与服务要求,可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乡村旅游点质量与服务水平越高。
4.2乡村旅游点等级评定的依据与方法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依据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服务管理等软硬件水平进行评分确定。
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由乡村旅游点提出申请,江苏省旅游局负责评定、实施与管理。
4.3乡村旅游点等级符号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用星表示,用相应的星数来表示相对应的等级。
(一颗星表示一星级,两颗星表示二星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四颗星代表四星级。
)5、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条件5.1四星级5.1.1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和保护5.1.1.1生态环境a) 空气、噪声、地面水环境质量和污水排放达均达到国家标准。
b) 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乡村环境相协调。
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突出,并烘托乡村环境。
周边建筑物与乡村环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
c) 乡村文化气息氛围浓厚。
绿化覆盖率高,农作物、动植物与乡村景观配置得当,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宜人度假、休闲、健身。
d)点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生态保护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
5.1.1.2资源保护a) 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
b)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
c) 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
d) 活动项目能充分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充分坚持环保原则。
5.1.1.3环境保护a) 乡村旅游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b)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严格的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
c) 乡村旅游点配备有必要的资金支持。
5.1.1.4旅游规划a)制定有专门的旅游总体规划或农村地区发展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b)规划通过旅游部门或当地政府审批。
c)规划中的各项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得到全面实施。
5.1.2乡村旅游点布局5.1.2.1 布局与分区a) 乡村旅游点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分隔明显、布局合理。
b) 乡村旅游点有足够面积的绿化区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
c) 乡村旅游点内有明确导引和介绍标识,中英文对照且美观醒目,造型独特,艺术感和乡村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乡村环境。
文字准确规范,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d)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5.1.2.2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产品a) 游览点达15处以上,且有科技性、唯一性、参与性、民俗性、农事性等,线路编排科学,内容丰富,逗留时间达到1.5天以上。
b) 乡村旅游点能提供特色多样的活动项目,参与性活动项目不少于10个,有较强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充分地体现当地农业(渔业)和农村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
c)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有较大的游客聚集场所,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游览、体验等活动能有机结合,协调统一。
d)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
e) 娱乐活动多,尤其夜间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每周不少于二场文艺演出,且表演形式和内容要突出当地乡村民俗风情,乡土气息浓郁。
5.1.2.3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a)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建有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上报及时。
b) 乡村旅游点设有游客接待中心,且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
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接待制度健全,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
c) 乡村旅游点有介绍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更新适时。
已开办旅行社或同区内外不少于5家旅行社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定。
d) 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求,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全体从业人员均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有文采。
导游服务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
5.1.3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5.1.3.1建筑装修a) 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够充分地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
b) 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充分体现民族性、地方性、环保性和农村特色。
5.1.3.2 旅游交通a)可进入性好。
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
道路状况良好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直达旅游景区;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与乡村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舶船码头。
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
场地平整坚实、绿化美观。
标志规范、醒目、美观。
c) 主干线通往乡村旅游点支线公路路口、支线公路通往乡村旅游点公路路口有醒目指示牌。
d) 点内游览线路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
e) 点内应使用清洁环保能源的交通工具。
5.1.3.3住宿设施a) 乡村旅游点的住宿床位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有套间、标准间,装修良好,照明充足,床位数不少于60个。
并配备有足够的冷暖设备、换气装置及电视机。
b) 客房内有独立卫生间,配有相应的卫生设备,淋浴设施完好,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24小时提供热水。
c) 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能做到配备齐全,且一客一换。
d) 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统一收集、统一清洗消毒。
5.1.3.4餐饮设施a) 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b) 餐饮服务设施规模能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且能满足游客要求。
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气氛豪华,布置典雅,其使用面积不少于400㎡。
c) 餐饮场所能达到GB16153-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
设施设备完好,能随时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d) 餐厅地面已做硬质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e) 有中文、英文印制,装祯精美的菜单。
5.1.3.5厨房a) 布局合理,厨房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b) 墙面满铺瓷砖,有吊顶。
c) 厨房地面硬化处理,防滑材料满铺地面,易于清洗。
d) 粗加工间、烹调间、凉菜间、洗碗间应独立分开设置。
e) 凉菜间及面点间有足够的冷气设备,有空气消毒、清洗消毒设施,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口。
f) 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消毒池设置合理,蔬菜清洗池、肉类清洗池独立分设。
g) 有食品库房和非食品库房。
h) 外购大宗辅料、粮油、副食品等有索证资料(进货单、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i) 有较充足的冷藏、冷冻和保鲜设备。
j) 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k) 有符合要求的密闭废弃物存放容器。
5.1.3.6卫生设施a) 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且有防滑设施,建筑造型生态化。
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盥洗、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
b) 厕所设专人服务,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异味、无堵塞。
室内整洁,有乡村文化气息。
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
c) 设施齐全,配有手纸、手纸筐、挂衣钩、洗手池、烘手器、镜台。
d) 设有直接排污水管道,单独设置化粪池,防渗、防腐、密封,能有效处理粪便,污水排放达标。
e) 乡村旅游点内垃圾箱的数量与布局适当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乡村环境相协调。
垃圾箱分类设置,桶(箱)体完好、有盖,材质防火,表面干净无污渍,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f) 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和卫生消毒设施和制度。
5.1.3. 7 旅游购物a)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 购物摊点证照齐全,管理有序,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c) 旅游商品种类丰富,且有数量充足的自产农副产品,其中自产不少于10种,乡村民俗文化特色突出。
5.1.3.8通讯设施a) 乡村旅游点出入口和游客集中场所有固定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