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工作简报第58期UDS项目组2014-9-28发展与项目同行改变从计划开始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小学通州分校通州分校于2010年9月1日建成使用,四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1至5年级共32个班,1370名学生,103名教职工,有市区骨干教师12名,班子成员7名。
新建学校,新组班子,教师逐年递增,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7%,学校制度尚不健全,活力教育特色办学刚刚起势,学校文化尚未形成,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校要高品质实现“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需要项目引领与支持!“基于UDS合作下的学校自主发展行动计划”是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开展的一项以学校实践改进为直接目的,促进学校全面自主发展的行动研究计划,是地方行政部门、大学、学校三方共建的合作计划。
UDS代表三方构成合作共同体。
2014年3月,通州区教委与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合作引入该项目,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有幸成为项目成员校。
项目组通过对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制定、执行、总结三个环节的优化与创新,促使学校建立起自主发展的闭环长效机制(戴明环,计划——行动——检查——改进——再循环),以形成以学期为基本发展单元,以“三划”(规划、计划、策划)能力为基本手段,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各个大小齿轮持续自主发展和运作的良好局面。
项目组4月9日进入北分调研拉开活动序幕已有五个多月时间,我们走出去参看同伴校活动,专家、教授到校亲自指导以及假期学习培训,活动已达10余次。
特别是暑期以来的培训学习,使我们对计划的认识发生了理性的转变,明确了计划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平台,是实现改变在日常,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依托。
我们的改变就从计划做起。
一、在培训中提升对计划的认识在UDS项目组的学习与培训中,我们对学期工作计划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在学校管理中,计划制定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承载着学校理性向现代教育迈进,提升学校工作效能,改善教师发展环境等价值功能,起到了目标聚合,资源优化配置,组织的自我监控等作用。
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指导性、约束力和执行力,它规定着学校日常运行的轨迹和内容,决定着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学校文化内涵和办学品质。
二、在比对中反思计划制定的问题一份好的计划应是兼具日常工作开展与学校发展功能于一体,应兼具针对性、引领性、系统性、执行性、约束性于一身。
用好的标准比对我们以往的计划,我们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教师主体缺失。
制定计划的主体是校长和部门领导,缺少教师的参与,不能反映教师集体智慧。
2.内容大而全。
以往我们制定计划往往是结合上级部门教育会议精神和区教委重点工作确定目标和内容,目标空泛,内容齐全,但缺少措施落实,实操性不强,不能反映学校发展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不能起到计划应有的指导作用。
3.计划呈现方式脱节,对上级主管部门交计划详案,对教职工发工作要点、月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通过灌输式宣讲,强化教师学习计划,被动学习的结果就是将计划束之高阁。
多数教师每天知道做什么,但不知为什么,重点、常规工作分工不清,限于繁多的事务性任务的完成;学校没有考核举措和评价,使计划失去监督作用和约束力。
4.计划中缺落实举措,我们比较注重办学理念阐述与解读,特别在行政要点中特别突出,但在部门计划中缺少理念和落实,所以引领性有待加强。
参加UDS项目培训,使我们对现实计划做出了客观剖析,我们的改变从制定新学期计划开始。
三、在研磨中改进、制定计划1.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校长在计划制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是办学方向的领跑者,是行动的施令者。
改变要从校长开始。
暑期培训回到学校,校长马上召开班子会,定调子,明观点:“新学期计划制定要请教师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谏言;要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参看6月9日项目组调研反馈),变大而全为重点突出,措施得当,指导性强;办学理念目标清晰,变虚为实,部门落实,责任到人,引领发展;要解读到位,变校长一言堂为分管领导细致讲解,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好不好等问题,使全体教师认同”。
2.专家指导,持续改进专家每周一次深入学校,面对面指导是UDS项目组不同于其它教育研究机构的独到之处。
也基于此,最大限度调动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负责我校的指导专家高玉兰校长暑假前和暑期中四次亲临我校,培训干部团队(我校的干部都是从教师中选拔到行政岗位的,年纪轻,阅历浅,缺乏管理经验,亟需系统培训),修订计划文本。
第三次杨朝晖教授和高校长一同前往,杨教授肯定了整体部分,对教学,德育两个部门工作存在的目标多,措施不明确,时间节点不清,缺少统筹等问题,提出了实操性修订意见。
最后一次,高校长从校长到部门负责人分别指导,最终完成文本。
改进的过程是每名干部自我内化的过程,是对学校办学理念梳理的过程,是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
例如,德育计划的制定过程艰难、费时,因为德育副校长调出,新上任干部7月初刚刚接手工作,是真正的门外汉。
从征求教师意见,到最终定稿修改了10余次。
入门的高起点,系统思维的运用,重要工作的把控,常规工作的落点,都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升。
终于,现在的计划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四、在思变创新中,落实计划1.落实计划,制度跟进通过计划的制定,干部团队的思变意识得到提升,由计划的制定,我们进而思考制度的跟进,以良好的机制和体制保障计划的有效实行。
假期中,新学期工作思路确定后,我们边定计划,边新建、修改制度。
比如,本学期,在项目组的建议下,我们的管理机制实施年级长负责制并着手制定《年级长工作职责》。
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以人的发展为办学质量的核心,我们依据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和发展过程中问题,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对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校章》、《教育教学成果奖发放方案》》、《课时方案》、《考勤制度》等进行拉网式修改,教师人手一套,目前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达成共识后,教代会通过执行。
2.策划先行,精细管理策划让计划执行更精细,让成果更精彩!在项目学习中,一个个学校的精彩策划给予我们很大启示。
好的策划是科学的,目标清晰的,可操作的,更应该是可反馈的,可以通过师生乃至家长反馈效果。
新学期工作计划,一年级新生工作既是常规又是重点工作。
新一年级开学前工作繁多,新任年级长凝聚本组教师主动承担,策划了假期家访,新生培训、新生入学三个活动。
9月1日,“新生入校走红毯,学长牵手进班级,梦想伴我每一天”活动,一改“家长送,教师接”的传统做法,使小孩子一下子有了安全感、亲切感,消除了上学第一天的恐惧心理,《通州时讯》为此进行了报道。
3.闭环管理,创新形式计划-执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行动)-调整。
我们启用这种管理模式,创新实践形式,激发管理智慧。
我校部门联动编写《工作日志》,内容包括:北分教师10项行为要求,教师誓词,部门计划,月工作重点,周工作安排,班级课程表,教师一日值班表,周末及假期值班表,校本课程安排,新学期日历等等,《日志》成为指导干部教师一学期行为的工具书。
教师在翻阅的过程中督促自己按计划时间节点完成任务,每一项工作提前准备。
9月1日刚刚启用,期待《工作日志》能够达到促进教师工作主动性,保证工作质量,提升计划管理效能的效果。
我们会及时征求教师意见,更好改进《日志》的版式和内容,挖掘其功能性,促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
我们继续实行管理团队《月工作表格总结制度》,在项目理念指导下,做了微改进。
变办公室负责为校长主抓,改进要求,注重思辨,交流分享,推进工作。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我身边的感人故事、工作感悟栏目”,培养干部用发现的眼睛,欣赏的目光看待教师;促使干部理性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揭示本质,解决问题。
2014年3月参加项目组体验式培训以来,对照我们已往的工作,推动学校发展的作法,经验,模式传承下来,需要完善的,通过微调整,微改进,提升工作效率。
这种边研边改,反思推进的管理思维成为干部的工作常态。
五、在改变中突破固化和惯性,在探索中提升能力和水平改变从计划开始,我们历练的是干部,突破的是自我。
从校长到班子每名成员在专家的引领,在“致力于改变,改变在日常”的理念指导下,从计划的制定,策划的先导实现管理习惯的改变,管理思维模式的转变,短短的两个月,我们的管理行为应势而变,管理能力日渐提升。
1.改变干部思维定势,计划的可操作性强。
目前,我们的工作计划理清了整体部分和部门工作的关系,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实操性强。
比如,在学校整体部分中,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特别是专业素养亟待提升,那么,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师培养上就提出分层培养,分类推进的具体目标,通过“新教师入格培训,青年教师升格培训,骨干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培养”等措施来落实。
2.改变了干部习惯的工作方式,激发了管理者潜能。
强化了干部“三划”意识,即让规划起作用,提升干部的战略思考能力;让计划能实施,全员执行有效果;让策划入基层,教师参与能内化。
增强了年级长和教研组长自我发展意识,他们带领教师自觉承担策划任务。
本学期开学典礼,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次年级组长会,教师节庆祝,都有精心的策划和细致的布置,每一次的活动效果都有成功的喜悦,和预期外的收获!3。
改变了干部角色,实现了干部动态管理,做到五抓五落实:“抓走进师生,促深入落实;抓常规管理,促规范落实;抓课堂研究,促高效落实,抓队伍建设,促专业落实,抓课程建设,促特色落实”。
干部变行政布置工作为重心下移,深入到教师,深入到班级,“尊重、服务、高效”的理念在干部的行动中得到体现。
开学仅一周的时间,每天下午四点,干部召开不同教师层面的会议,主要是反思一天的工作,提示第二天的工作,理顺人,码好事,保证工作的质量。
9月2日下雨,德育,教学,总务三部门领导提前做出预案,解决了拥堵问题。
9月3日,所有干部深入一年级,半日跟踪,走动管理,了解新生课堂情况,常规情况等等,要求干部观察反思写案例,研讨交流会思考。
以上是我们参加UDS 项目对学校发展的深度思考和改变。
“改变从计划做起,发展与项目同行”,是我们坚守的信念!在本学期计划制定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听取教师意见范围小,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让教师站在前台”成为我们落实计划过程中推崇的重要理念和举措。
我们相信,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在计划的制定,执行,反思过程中,在项目组专家,小教科领导的指导下,一定会走出学校自主发展之路,实现“办一所充满活力学校的”教育梦想。
项目组点评:实现“办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是通州北小的教育梦想。
“活力”也是通州北小人特有的精神特质——年轻而富有朝气,行动迅速而敏捷,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看一看从培训到开学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北小干部团队干了多少事情,就可以知道这所年轻的学校致力于改变的决心有多大,改变有多多,干部团队的活力有多强!同时也能体会出这个假期他们的劳动付出有多大!最难能可贵的是,学校发展他们不仅从计划开始,更从“我”开始,从校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