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力作用(精)
-50
0
大 家 动 手 画 画 大 气 垂 直 分 层 吧 !
50 温度/℃
课堂探究
结合P37“大气的保温示意图”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如何形成的?方向 指向哪? 2、什么是大气逆辐射?方向指向哪?它有什 么作用? 3、为何说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今天;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 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课堂练习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保温作用
地 面 辐 射
削弱作用
直接 地面辐射 热源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逆温现象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 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 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 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 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 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 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 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 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电离层反射 无线电波
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利于飞行 流 层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50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 乎所有的水汽与固体杂质 天气现象
平 流 层 12 对 流 层
0
对 复杂,与 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人类关系 层 最密切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50
0
50
温度/℃
高 度
高 层 大 气
50
平 流 12 层 对对 流流 层层
射向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到 达 地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地
面
大 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昼
夜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强,气 温不会太高。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 作用(保温作用)强, 气温不会太低。
课堂练习
A、B两个地方白天气温较高的是( A 晚上气温较高的是( B ) )
(3)在商业区、居民区、工业近郊区、农田区域中, 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工业近郊区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 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光化 学烟雾。
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 氧气: 干洁空气源自低 层 大 气 的 组 成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水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高 度
大气垂直分层
分层 高 层 大 气 高层 大气 主要特点 密度很小 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②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 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
,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每个2分
T实际温度 ≥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
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
-8℃
3000米
10 ℃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判断理由是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 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在商业区、居民区、工业近郊区、农田区域中, 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 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课堂练习
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 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 现霜冻。
冬季,为什么农民在田间燃烧秸秆来防御霜冻?
燃烧秸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 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防御霜冻。 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从 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