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两个课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两个课时)

板书设计
6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 清 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桂林山的特点。继续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
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感知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桂林的水,现在我们继续欣赏桂林的山。 好,那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领略一下山又是怎么的美呢?
三、山和水相映的景象。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 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 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 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 83 公里,沿 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 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 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 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 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感情朗读,感受美景。 教师:桂林山水是大自然鬼斧天成之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享受 一下吧! 学生活动:A.带着感情齐读课文。 B. 小组读,互相点评、指正。 五、以歌结束,升华感情。 1.今天,我们已经随着作者一起泛舟滴江,粗粗看了桂林的山水,初 步感受了她的美丽。当然,这样的美景还需要我们伫足细看,才能品出其 中的味道。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次细细品味这桂林山水。现在我们用《让 我们荡起双桨》这首优美的歌曲结束本课的学习。 2.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生共同高歌。 说明:当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的余音还在教室里缭绕时,教师和学 生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如同尽情地游览了桂林山水,加之《让 我们荡起双桨》中优美的画面,让人பைடு நூலகம்实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中让学 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之美。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作业本 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 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 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 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 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教师指名学生读、齐读、自由读,感受桂林山的美。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 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模仿 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 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 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 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 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 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之情。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
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 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 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 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 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 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 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今天,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 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 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 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学生活动:自由读这一段,想象体会滴江水之美。 8.教师提问:谁能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里?生 1:滴江的水是绿的…,. 生 2:滴江的水是静的…*,,,生 3:滴江的水是清的
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 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通过看图、学文,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重点
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满眼的青山秀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
生齐读:桂林山水甲天下 多媒体显示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说明: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再加上课 件中与动画同步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学生与 作者的心灵距离一下缩短了许多。 过渡: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我们就与作者 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三、通读课文,畅游桂林。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 教同学、老师。 3.指导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 学生汇报:主要介绍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美过渡:好,那我们去感受一 下这里的水之美! 5.指名学生读描写水的段落,师生评价。多媒体出示生词。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翡翠:矿物,绿色、蓝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有玻璃的光泽,也叫硬 玉。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水平如静: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6.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以上词语并播放课件: 波涛汹涌的大海,风光绮丽的西湖与漓江的水进行对比,显示出漓江 水的奇特之美,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两个词,进 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7.指导朗读。 教师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 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 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指导朗读: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
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 动人的神奇故事。如象鼻山,在天庭的王母娘娘很爱美,经常梳洗头发, 而且天天都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的?魔镜天天回答说:是王母娘 娘最美。而有一天,魔镜说象姑娘是世界上最美的。王母娘娘听了大发 雷霆,把魔镜丢到边去,什么象姑娘,于是,她派武士到人间去找象姑娘。 果然,有这么一个象姑娘,她派人把象姑娘抓回来给她看看,的确比王母 娘娘漂亮,王母娘娘嫉妒了,叫人把象姑娘杀死了。天帝知道了,很生气, 觉得王母娘娘欺人太甚,于是把可怜的象姑娘化成了一座山。天帝知道 象姑娘很喜欢漓江,曾在那里玩得流连忘返,于是把她放在美丽的漓江 边上。
3.桂林山水如此秀丽,现在我们游览结束了,这时你想说什么?把你 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6 桂林山水
总:甲天下
分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 美如画卷
观看课件,进入意境。 1.播放配乐朗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独特之美。 师: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这旖旎的风光,美丽的景色, 我们不禁为之陶醉。观看后大家还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来说说。 学生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 2.师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自己 的感受。
说明: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
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危用的作用,长期坚 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的生字、新词,并品读桂林山之美。 教师出示课件生字新词 峰峦雄伟:指山峰或山峦雄壮而伟大。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指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教师提问:这里的山又美在哪里呢? 教师指名学生说山美的句子,并出示桂林山的画面的课件这时教师 可结合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等词语。接着再出示描写山美的句子:
教师多媒体出示漓江水美的句子,请学生齐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滴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 翠 9.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漓江水的方法: 结合图画读课文一学习生字新词——找美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 说明: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 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桂林水的特 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 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方法。
本课比较好理解,因此在学习时主要让学生多读多悟,自主合作去 学习就可以了。本课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一句。引导学生在理解桂林山水的基础上去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