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PPT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 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 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观沧海
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 沛国谯(qiáo)人。东汉末
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的 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 建安风骨。(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 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 面。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 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 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 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 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 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三曹”: 曹操、曹丕(pī)、曹植。
※★ 赏析名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发挥的奇 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 ,托明月以传情。构思新巧,想象美妙, 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小结: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 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 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谪的关切 与同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 的名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简介作者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杰出的浪漫 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 称“李杜”。著有《李太白全集》。
•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理解题意
闻: 听说
左迁: 贬谪,降职。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往来
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 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 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 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 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 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 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 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 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文体常识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 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 中晚唐时期。
律诗共八句,常见的类 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 种。
律诗的每个双句称为一 联,共有四联。第一联叫 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 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 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息,遥对着朋友所他。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 意思: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 同情。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意思: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直叙其事。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思: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 ——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名句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 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悬”是端端直直
高挂的样子。只有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揭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寄寓对 未来的希望,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
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
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大都人,著名杂剧 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 白朴、郑光祖合称为 “元曲四大家”。
他的代表作是杂剧 《汉宫秋》。因小令 《天净沙·秋思》脍炙 人口,被称为“秋思之 祖”。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 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 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思想感情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宏伟抱负。
诗歌理解: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 划分层次,哪些句子是实 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第一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 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实写)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气概。(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 容无关。
龙标:常 所荒 以远 诗的 中地指方王,昌王龄昌,龄古这人次常是用被官贬 职为 或龙 任标 官尉 之。 地
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遥: 遥远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这首诗
写作背景及缘由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 要好的朋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到离京城长安 三千多里外的“荒地”龙标做龙标尉。李白写这 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 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 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消除 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 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 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 桓(huán)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时所作。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jié]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dàn]澹,山岛竦[sǒng]峙[zhì]。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sè],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āi], 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