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魏救赵读后感

围魏救赵读后感

读《围魏救赵》有感
早就听说过《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一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细节。

这次偶然看到,便细细阅读起来。

看完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的都城,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就派出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出战。

田忌出发后,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决定不直面魏国强大的军队,而是出其不意,直接进攻并包围了魏国的都城,迫使庞涓连夜撤兵,救援都城,从而撤了赵国之围,还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后来,“围魏救赵”这一计策被列入了《三十六计》,用来比喻通过迂回手段,来达到最终目的。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的大谋略家、军事家,他这次所使用的“围魏救赵”更是军事上的经典之作,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我们看来,仍不失是一条好计。

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正面攻打,直接解围,由于兵力悬殊,能否获胜是一个问题,即使胜利,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而且,能否把魏军赶走也是一个问题。

而偷袭大本营,不但不用与对手鏖战,而且还轻而易举地达成了最终目的——让对手撤军,还能减少损失。

只是,能想到这一点的,都是十分聪明的人,而孙膑便是其中一个。

其实,在大约两千多年之后,西方的德国人也用上了这
一计策。

在二战中,法国为了保护首都,特地设计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号称“无比坚固,不可能被攻破”,里面的军备十分充足,而且覆盖整个平原,几乎是必经之地。

这么大的难题摆在德国人面前,如果试图直接突破,也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在战争之后,还不一定有条件进攻法国首都。

所以德国人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辟蹊径,翻越过一旁的山,神兵天降般地出现在法国人面前,将法国人吓了一跳,直接投降了。

这样做,不仅能不正面与马奇诺防线交战,还能直接达到最终目的,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所以,围魏救赵排在三十六计之次,也是不无道理的,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它可以使很强大的困难以很容易的方式解决。

只要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你也能像田忌和孙膑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