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ndroid基础应用课程标准

Android基础应用课程标准

《Android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基于Java方向的Android应用层程序开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作为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Android技术进行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并培养其良好的编程规范和职业习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案例驱动的学习和综合训练,熟练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Android中的常用控件和四大系统组件进行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并为后续Android高级知识的学习做下铺垫。

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善于自我学习、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

并养成规范的编码、按时交付软件等良好的工作态度。

(一)知识目标
1.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熟悉Android应用的基本框架,了解Activity、layout的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报告的拟定以及实训报告的编写;
3.熟练掌握Android常用的UI组件的用法,熟练使用Android的UI组件来搭建用户界面;掌握Android
中用户事件处理的基本方法;
4.掌握APP系统分层架构的搭建;
5.熟练掌握AdapterView相关UI组件以及Adapter模式、常见Adapter的定义;
6.熟悉Activity、Service和BroadcastReceiver的生命周期方法,熟练掌握它们的用法
7.熟悉Intent的用法,熟练使用Intent的诸多属性用途及用法;
8.熟练掌握Service与广播机制的使用和工作原理,为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9.掌握SQLite的语法,熟练掌握Android SQLite 数据库的使用。

能够用多种方式实现数据存储和数据
共享;
10.掌握Android的异步加载机制;
11.了解自定义控件的实现原理并掌握自定义技巧。

12.了解Android应用程序的屏幕适配、国际化方式及APP上架流程和盈利方式。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搭建典型的Android开发环境;
2.能应用Android控件及布局搭建基本的程序界面;
3.能应用Activity完成程序的界面交互;
4.能应用Intent完成各大组件之间的启动与数据传递;
5.能应用Service完成Android程序中的后台操作;
6.能应用BroadCast Receiver实现Android组件中的消息传递;
7.能应用SharedPreference完成轻量级的数据存储;
8.能应用SQLite完成Android中数据库的数据存储;
9.能应用ContentResolver完成对系统中常用Provider数据库进行解析;
10.能应用Handler、ASyncTask完成异步任务。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按时、守时的软件交付观念
2.规范、优化的程序代码
3.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性格
4.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5.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6.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职业技能证书参考目标
暂缺。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Android基础》课程教学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根据每一个案例所需要的知识点,从基础知识循循渐进的重构了课程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9个章节的内容:
表1 《Android基础》内容及要求
四、教学资源要求
(一)教材选取原则
教材选用时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以真实任务为驱动,在真实环境中介绍局域网组建知识和技能,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与参考资源
1.讲解Java SE的相关教材;
2.讲解Android应用层开发的相关教材;
(三)老师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Java应用程序和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开发经验,同时,需要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课堂组织能力。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建立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运行机制,逐步建
立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会学和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课程在培训职业能力和和传授相应知识的同进,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渗透,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施工等职业意识。

(四)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计算机硬件要求:WindowsXP及以上,CPU主频>2Ghz, 内存容量>=4GB
●软件要求:jdk1.6或更高,Eclipse indigo或更高,Android API10(2.3)或更高(不包括3.0系类)
●其他要求:该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
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结果;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产品展示、模拟软件,能同时开展讲授、训练和项目教学。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改革传统的以目标评价为主教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目标评价采用期末一次性目标评价和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目标评价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过程性评价可占到60%以上的比重。

2.考试要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本课程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对编程规范、程序可读性、程序可维护性等专业技能项目,可采取项目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4.注重评价的多样性,结合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技能训练过程、工作质量及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课程考核方式如下:
表2 《Android基础》课程考核方式
六、教学实施建议
该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按照“项目展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课堂实践→总结提高”流程为组织教学过程。

整个课程由多个案例驱动,每个教学单元完成项目中典型的工作任务,96课时内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全过程全部安排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企业现场专家全程负责讲授知识、答疑解惑、指导项目设计,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

在完成该Android 基础内容的教学后,可开展本教材配套的《Android高级》部分的授课任务。

七、其他说明
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