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的演变及未来的出路
姓名:
学号:
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居设计)
日期: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摘要:介绍自远古部落时代至清朝家具,着重研究家具的材料变化和技术工艺的发展,同时介绍各朝代家具的主要造型、风格以及新发展等。
主线为席地而坐时期——过渡时
期——垂足而坐时期——鼎盛时期四大主要时间模块,按照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细分,从材料、工艺这两个侧面分析家具发展
至今的内在变化,并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
结尾并上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展望。
关键字:材料、技术工艺、造型、风格
正文:
人类自远古时代以来,便知道使用茅草,树叶或兽皮为席,艺术装石块作墩,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家具雏形。
“从距今约7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一些编制席的实物,已知当时的席就已采用二经二纬的‘人’字形和交互编织工艺……许多建筑木结构上已采用带有销钉孔的榫结构形式①。
”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就用双手为后来确切纪年开始的商周奠定了家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
商朝时代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极盛时期,其中青铜器的俎和禁是代表的礼器,礼器上的兽足、高座、加盖、附耳是当时的人追求美和高压华贵的体现,是当时家具的一大特征,用饕餮纹、夔纹和蝉纹作为器物的装饰也是商周文化的特征之一。
商代的造车技法已经成熟,木工技术也得到发展,直至西周,出现了髹漆技术和在漆木家具上镶嵌蚌壳的技术。
但当时的家具制作总体水平不高,且加工木材的工具有限,所以漆木家具较少。
春秋战国时代,手工业很发达,铁器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家具的制作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鐀匏、陶冶、梓工。
②”说明这个时期木工(梓工)作为一个行业出现了。
由于席地而坐的居座方式依然盛行,故这一时期仍是各种低矮的家具,包括席、床、榻、俎、禁、几、案、箱等。
而当时出现的银锭榫、凹凸榫、格角榫(如图)和燕尾榫(如图),亦说明了当时木工技法的高超。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腾飞,手工业蓬勃发展,漆器制作工艺成为最重要的家具制作工艺。
低矮型漆木家具的制作使用榫卯架构,装饰以彩绘为主,颜色有红黑彩绘发展到多彩,并出现了堆漆手法,髹漆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超,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法也标志着装饰上的成就,使当时的家具更显华丽无比。
而家具的类型也从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其中的几到了汉代的作用更是多样化,有时起到与案同用的功能,“古人席地而坐,疾者凭几,食后观书则皆用几案”也由得而来。
魏晋时期中外文化及民族交流活跃,输入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家具,带来了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凭几,隐囊的出现也意味着人们在坐式上的改变,床、榻增高增大并形成了封闭式屏风床。
装饰上除秦、汉以来的传统纹样,更多了入火焰纹、莲花、卷草纹、狮子、飞天纹等与佛教有关的纹样。
而其家具用材除了漆木家具外,竹制家具和藤编家具等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
尤其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和装饰纹样,其造型浑圆丰满、装饰华丽。
如月牙凳的小口凳腿,桌案的丝腿,床榻的腿足无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装饰,而且漆工艺品类繁多,技艺高超。
唐末至五代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遍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在须弥座丰富多彩式样的启迪下,中原工匠风湿创造出许多有束腰结构的新家具。
五代风格变唐家具之厚重为轻简,变浑圆为秀直,家具高足化,装饰减少,应用框架式结构,显得挺拔、简明。
五代家具是唐代家具的改进和发展,是宋代家具简练质朴新风的前奏。
宋代,包括辽、金,历史三百余年,高型家具的系统已基本建立。
宋代家具的种类、形制以及室内陈设都有了新面貌,家具多采用梁柱式框架结构,造型朴素、简洁、工整规范。
新发展还包括有抽屉、圈椅和交椅的出现,而凭几也变为了圆形和方形的高几。
工艺技法方面也更突出在零部件进行装饰,尤其为桌腿,
桌椅四足的断面除了方形和圆形外,还做成马蹄
形(如右图);桌面下开始用束腰,桌面的四周镶
边,枭混曲线的应用也十分普遍。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一大统封建王朝,存在
不足百年,故未形成新特色。
但仍有许多创新:
如抽屉桌、罗锅椅、展腿式椅的出现,霸王伥这
一新结构的运用,多用云头、转珠、委角等线型
做装饰等。
同时髹漆、雕花、镶嵌工艺的发展,显示了元代家具制作技术的成就,并为明代家具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明代中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明代家具材料的革新,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返回有珠宝、香料、药材等,还有许多东南亚地区产出的高级家具用材,如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乌木、红木和楠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强度高并且色泽纹理优美,使得家具在造型艺术和工艺结构中有不少创新,故而硬木家具大量取代漆木家具。
明代家具用材将就,造型大方优美,比例合理,结构科学,重在表现木材本身的色泽和自然纹理,制作工艺精湛严谨。
家具中主要运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极少用钉和胶,牢固美观,没有丝毫的做作。
在装饰上,工匠们在意的靠背板、桌案的牙子等显眼部位雕刻一些简单的纹饰或镶嵌小块玉石,使小面积的装饰在大面积的素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不破坏家具的完整性和自然美,充分体现了木料的优雅的色泽和纹理。
故而得到了“王世襄先生对明代家具总结的‘十六品’:简练、淳朴、后拙、凝重、雄伟、浑圆、沉穆、秾华、文琦、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高度概括为‘简、厚、精、雅’③。
”的美评。
清代传统家具进入了繁缛华丽的时代,虽然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企望家具能像皇权一样流传百世的不凋朽,清代家具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雕饰繁琐。
强调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尺寸较前代大、宽,与此对应,局部尺寸、部件用料也会随之加大,线条平直硬拐,如明代桌案的腿为内翻或外翻马蹄,则清代则多用直角回纹马蹄。
在清代家具中,太师椅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太师椅式样极多,各方面都不同于清代之前任何类中的一种,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师椅的产生也表明了清朝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清代的桌、椅、榻、屏风、杌凳等石材镶嵌的螺钿家具(即用
螺片嵌饰的家具)又是清代家具的一明显特点,同时清代家具还用象牙、珐琅、竹藤、丝绳等多种材料,结合雕刻、雕嵌、漆饰等多种工艺手法,精雕细作,吸
取外来文化长处,仿制西欧家具的样式。
(如上图)
此外,清代家具在风格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地
域性特色,以苏州、广州、北京为代表,形成“苏
氏”、“广式”和“京式”等不同风格的家具流派。
另有学者也认为“清代家具在风格上过多的
追求装饰而忽视了使用的功能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尤其道光后清末家具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一般,再
也没有当初一统天下的气魄,所剩下的仅有刻意
追求奢华的俗套。
④”
中式家具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
现代社会从服装、造型、生活模式各方面都兴起了一股复古热潮,并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国元素慢慢渗入生活各方面时尚潮流的模块,中式传统家具的兴起指日可待。
且中国传统家具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和谐性,与当代日益重要的养生观念相贴合,必能在今后的家具发展道路上占据很大的地位。
参考文献:
①顾杨.传统家具[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3
②墨子,周才珠.墨子全译[Z].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③李雨红,于伸.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33
④李雨红,于伸. 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