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4治理工程设计布置位置及内容 (1)1.5项目建设时间 (2)1.6项目总投资 (2)1.7结论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4)2.1##县十二五发展概况 (4)2.2新区概况 (6)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第三章建设条件 (10)3.1建设地点 (10)3.2建设条件 (10)第四章设计依据 (23)4.1设计基本参数 (23)4.2设计依据 (23)第五章工程设计布置位置及内容 (24)第六章治理工程量 (25)第七章治理工程施工说明 (26)7.1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26)7.2技术要求 (30)7.3注浆工程 (32)7.4灰土换填工程 (34)7.5排水沟工程 (35)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37)8.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37)8.2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37)8.3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1)8.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2)第九章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 (43)9.1安全、卫生等危害因素分析 (43)9.2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43)9.3消防设施 (44)第十章节能 (45)10.1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45)10.2节能设计依据和标准 (45)10.3项目节能措施综述 (46)10.4效果分析 (47)10.5资源综合利用 (47)第十一章项目管理与招投标 (49)11.1项目管理 (49)11.2项目招投标 (50)11.3项目实施进度 (55)11.4项目实施建议 (56)第十二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57)12.1编制依据 (57)12.2社会稳定风险调查 (57)12.3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58)12.4社会稳定风险估计 (61)12.5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61)12.6社会稳定风险等级 (62)12.7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 (63)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64)13.1编制依据及原则 (64)13.2总投资估算 (65)第十四章结论和建议 (67)14.1研究结论 (67)14.2建议 (67)附表:工程投资预算表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广场加固支护工程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县东南,##路西侧。
1.2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名称:##县新区管理委员会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电力出版社);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05330-20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9、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 治理工程设计布置位置及内容遵照《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另外根据项目地质条件,填土存在局部粒径较大,填土松散,自重固结尚未完成等特点,经过对各种方案的经济技术对比分析,结合类似项目采取如下加固方法:1、在边坡的顶部3米范围内沿着边坡走向布两排旋喷桩,旋喷桩桩长15m,桩径600mm,桩间距0.5m,共布置142根,旋喷桩起到固化土体又能有效防止边坡的上部土体的滑动和封堵广场注浆浆液外流。
2、广场南段严重变形区(见平面布置图)采用压力注浆加固处理,注浆孔深6-12m,孔径110mm,孔间距1m,注浆压力为0.3~0.5MPa,注浆孔呈正三角形布置,浆液采用水泥浆液另掺入少量粉煤灰,水、水泥、粉煤灰比例为:1:1:0.2,注浆压力0.3-0.5MPa,总孔数457个。
3、注浆施工完毕后上部釆用3:7灰土处理50cm,同时地表修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最后广场按照原样貌恢复处理。
1.5 项目建设时间建设期限:建设期为6个月,即2015年11月~2016年5月。
1.6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的总投资预算为196.25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费166.39万元,临时工程费用1.66万元,其他费用28.20万元。
1.7 结论本报告主要论述本项目的可行性,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涉及的职业安全卫生消防、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背景必要性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县规划发展“平安”的要求,符合项目建成后能保障广场中休闲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通过项目方案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支护加固工程满足设计要求;进度计划的安排比较适宜,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通过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可知,针对主要风险因素,采取适当防范和化解措施后,社会稳定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风险程度进一步降低。
本项目整体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县十二五发展概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跨越发展和全国生态经济强##县目标的攻坚时期。
随着世界绿色经济发展趋势的迅速到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西咸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将使##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适应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中国生态经济强##县”目标,为建设“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为此,我们要以“创建百万亩水果大##县、百万头牲畜大##县、百万吨煤炭大##县和百万人旅游大##县”为抓手,加快富民强##县步伐,打造“一核三区”,明确“五大定位”,完成“八项任务”、实施“十大工程”,强化“六大保障”。
——一核。
按照南拓北进、东延西伸的发展思路,把####县打造成##县域政治、文化、公共服务和商贸会展核心区,提升城市品位,塑造魅力新形象,集聚人气,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加速全####县镇化和城乡统筹的进程。
——三区。
按照“东畜、西菜、全##县果”的农业布局,以果蔬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认证力度,打造生态循环农业集聚区;以润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苹果、蔬菜、粮食、小杂粮、肉蛋奶制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生态工业集聚区;以新区为依托,着力发展物流运输、房地产、生态旅游、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等第三产业,打造生态服务业集聚区。
——五大定位。
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
努力把建设成为“中华名果之乡”、“西咸绿色食品基地”、“皇家避暑胜地”、“西咸能源建材基地”和“西咸生态屏障”。
——八项任务。
为了将战略构想尽快落到实处,必须积极完成八项任务。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二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三是加快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四是完善交通、电力和信息化设施网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五是境内优化布局与境外调剂相结合,保障水资源供给;六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七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八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十大工程。
着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重点实施果蔬名牌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城镇化惠民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工业振兴工程、文物旅游精品工程、交通提速工程、水资源供给保障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生态名##县工程。
——六大保障。
着力促进“十二五”各项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采取六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和评估机制;二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四是利用好财政税收杠杆,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五是健全投融资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六是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满足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增强人大、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的民主参与作用。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
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和规范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
加强司法工作和普法教育。
加强和改进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健全民意沟通机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群防群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平安”的建设成果。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大责任事故。
加强高危企业、行业监控,定期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污染排放治理和监察。
加强交通、花炮、非煤矿山、公共聚集场所和食物药品安全监督工作。
加强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管工作。
2.2 新区概况2010年全####县镇化率达到29.3%,较“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建成了梨园广场、垃圾填埋场、####县体育场等市政设施10个,实施了秦直大道景观建设、仿秦汉风格街景整治、宋城墙遗址保护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30处,建成限价商品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6.4万平方米,####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2平方米,较“十五”末增加8平方米和4平方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积极实施润镇重点镇和胡家庙、马家、石桥、方里等示范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新区建设,开拓出城乡统筹的新模式,促进了人口、资金、技术和产业向城镇的集聚,城乡统筹的步伐大大加快。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新农村示范村96个,扶贫移民搬迁村82个,搬迁群众1.4万人。
全##县行政村水泥路通村率、广播电视通村率、自来水入户率和通电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