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A.蒸汽机B.电动机C.内燃机D.计算机2.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①蒸汽轮船②早期汽车③电灯④火车机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这主要是由于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4.“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
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5.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A.珍妮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子计算机6.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A.巴尔扎克B.列夫托尔斯泰C.高尔基D.伏尔泰7.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8.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①制定《1787年宪法》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④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9.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0.《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A.牛顿B.麦克斯韦C.达尔文D.爱因斯坦11.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它的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它”是A.《物种起源》B.《战争与和平》C.《社会契约论》D.《英雄交响曲》12.“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段话出自一位科学家之口,而这位科学家又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是A.麦克斯韦B.爱迪生C.牛顿D.哥白尼13.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蒸汽轮船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下列属于他的科学发现是()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地圆说D.万有引力定律1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
这些“邻居”中,包括:A.亚里士多德B.贝多芬C.巴尔扎克D.牛顿17.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18.诺贝尔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19.《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指的是( ) A.但丁及《神曲》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20.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
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
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21.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22.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23.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4.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A.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B.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D.促使女性走上领导岗位25.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2.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汽车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符合题意;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符合题意;蒸汽轮船、火车机车都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3.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和良好条件,因此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剧增,故C符合题意;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属于客观原因,故AB不合题意;欧洲国家联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750—1850年间”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4.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对物体是由引力作用的,因此会出现江河的水往地处流,爬山和上楼梯感觉累,故C正确;AB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5.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 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 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A符合题意;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故B不符合题意;高尔基是苏联文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解析: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制定《1787年宪法》的时间是1787年;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时间是1862年;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时间是1861年;④明治维新的时间是1868年;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9.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B符合题干材料;ACD不能说明农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