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诵读 《诗经》专场

国学经典诵读 《诗经》专场

《诗经》诵读篇目推荐1.《桃夭》:表现桃花之美。

(周南)2.《甘棠》:表达深深的思念。

(召南)3.《凯风》:献给母亲的歌。

(邶风)4.《河广》:夸张中显真情。

(卫风)5.《木瓜》:表现了与人交往之道。

(卫风)6.《采葛》:表达深情。

(王风)7.《风雨》:启发情志。

(郑风)8.《子衿》:对友情的珍视。

(郑风)9.《硕鼠》:爱憎分明。

(魏风)10.《蒹葭》:优美的写景与抒情。

(秦风)11.《无衣》:抒发英雄情怀。

12.《伐柯》:含有哲理(豳风)13.《采薇》:眷念和平生活,文辞优美。

(小雅)14.《鹤鸣》:可以开拓心胸。

(小雅)15.《白驹》:有好客之道。

(小雅)第一篇:《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1)夭夭(yāo):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zhuó):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6)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第二篇:《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译文:梨棠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莫砍伐,召伯曾经住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莫损毁,召伯曾经歇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不要修剪莫拔掉.召伯曾经停树下。

注释:(1)蔽芾(fèi):小貌。

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

甘棠:棠梨,杜梨,高大的落叶乔木,春华秋实,花色白,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

(2)蔽芾(fèi):茂盛。

(3)召(shào)伯:姬虎,周宣王的伯爵,封地为召。

(4)茇(bá):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5)败:毁坏。

(6)拜(bá):扒。

(7)憩(qì)、说(shuì税):通“税”,休憩,止息。

第三篇:《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

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

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

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注释:(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凯风:和风。

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这里喻母爱。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

’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3)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

这里喻子女。

棘,落叶灌木,即酸枣。

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

心,指纤小尖刺。

(4)夭夭:树木嫩壮貌。

(5)劬(qú)劳:操劳。

劬,辛苦。

(6)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7)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8)令:善,好。

(9)爰(yuán):何处。

一说发语词,无义。

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10)浚(xùn):卫国地名。

(11)睍(xiàn)睆(huǎn):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

一说美丽,好看。

黄鸟:黄雀。

(12)载:传载,载送。

第四篇:《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

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

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注释:(1)河:黄河。

(2)苇:用芦苇编的筏子。

杭:通“航”。

(3)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

予:而。

一说我。

(4)曾:乃,竟。

刀:通“舠(dāo)”,小船。

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5)崇朝(zhāo):终朝,自旦至食时。

形容时间之短。

第五篇:《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

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第六篇:《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注释:(1)采:采集。

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2)萧:植物名。

蒿的一种,即艾蒿。

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3)三秋:三个秋季。

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

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4)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

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5)岁:年。

第七篇:《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注释:(1)喈(jiē皆)喈:鸡鸣声。

(2)云:语助词。

胡:何。

夷:平,指心中平静。

(3)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

(4)瘳(chōu 抽):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5)晦:黑夜。

第八篇:《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注释:(1)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领。

(2)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3)宁(nìng):岂,难道。

嗣(yí)音:寄传音讯。

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4)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5)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挑,也作“佻”。

(6)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第九篇:《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注释:(1)硕鼠:大老鼠。

一说田鼠。

(2)无:毋,不要。

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3)三岁:多年。

三,非实数。

贯:借作“宦”,侍奉。

(4)逝:通“誓”。

去:离开。

女:同“汝”。

(5)爰:于是,在此。

所:处所。

(6)德:恩惠。

(7)国:域,即地方。

(8)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

”一说同值。

(9)劳:慰劳。

(10)之:其,表示诘问语气。

号:呼喊。

第十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 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16)右:迂回曲折。

第十一篇:《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