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板式及音乐秦腔属梆子声腔系统,是以板式变化表达不同情感和内容的音乐结构。
秦腔音乐主要有三大部分:唱腔部分、打击乐(锣鼓点)部分、曲牌部分。
唱腔部分秦腔板式共分为六大类:[二六板]。
基本板式为一板一眼(四分之二节拍),以它为基础,其它板式都是由它衍变而成的。
它的节奏适中,行如流水,运用普遍,起落方便,擅长于表达叙述性、诉说性的情调。
[二六板]有很大一部分的板头用铜器起板,叫做[带板]。
用大铜器起板的叫[大带板],用小铜器起板的叫[小带板]用牙子起板的叫[摇板]等[板]。
为三眼一板(四分之四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扩展一倍而成。
它是秦腔板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板式节奏严谨,旋律丰富,曲调婉转,抒情性强,擅长于揭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为了剧情与人物情绪需要,慢板在速度上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
在它的板头起法上慢速的有[大塌板]、[一锤安慢板]等;快速的有[紧塌板]、[拦头]等。
[带板]。
为有板无眼(四分之一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紧缩一倍而成。
它是秦腔唱腔中戏剧性最强、运用很频繁的一种板式。
它的板头起法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慢带板(包括慢剁锤带板),也叫(双锤板],长于表达开阔、豪迈、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是紧带板(包括“紧剁锤带板"),长于表现急躁、紧张、感情冲动的情绪。
它的节奏相当于吉或去节拍。
慢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紧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唱法属于紧打慢唱形式,可不受节拍限制,自由灵活。
但紧、慢剁锤板的节奏却很严整,有一定的格式节奏型。
带板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与其它板式相互连接,唱腔如由二六板,速度渐快、很自然的转入双锤板后,感情渐激,力度增强,有把音乐推向高潮的作用。
(箭板](尖板)。
为无板无眼的散板性质板式。
是将二六板的正规节奏去掉而成。
它的伴奏和唱腔都比较自由,每句或两句唱完后都要垫上两锤铜器,依次而得名,长于表达激越豪放、悲愤凄楚、内紧而外松的情绪。
[二倒板](二导板)。
为有板有眼(四分之一决赛节奏板式)。
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乐句,一般使用于唱段的首句,起着导入大段唱段的作用。
如二倒板起转入慢板。
又可用于唱腔中间,起着板式转换过渡的桥梁作用。
如由二六板转慢板,就必须经过二倒板。
[滚板]。
为无板无眼节奏散唱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滚板,唱词分上下句,每句五字,四句或六句为一段;一是滚白,唱词为吟诵式的散文体,唱腔有边唱边吟,有时乐器全停,由演员独白的一种特殊板式,擅于表现悲痛、哭诉、哀泣、恳求等情绪。
以上六大板式,除滚板曲讽为苦音外,其它各板式在调性上均有欢音与苦音之分。
除上述六大板式外,秦腔唱腔中还有彩腔部分,它是用假声(二音子)“衣"字拖腔,旋律优美华彩,娓娓动听。
亦有欢、苦音之分,对表达人物特殊的感情境界有独到的功能。
苦音慢板中,彩腔有[苦中乐]、[软三环腔]、苦腔子(也叫三拉腔)]。
欢音慢板中彩腔有[麻鞋底]、[十三腔]。
二倒板中彩腔有[欢音二倒板腔]、[苦音二倒板腔]、( 欢音二倒板序]、[苦音二倒饭序]。
箭板中彩腔有[大起板(也叫大箭板)腔]、(苦音箭板腔]等。
各大板式。
一般都有各自的完整的起板过门、句间过门、落板过门。
有的板式还有转入其它板式的过渡过门,如慢板转二六,二六板经过二倒板过渡可转慢板等。
落板过门有齐、留、砸、簧、辽之分。
根据戏剧情节与人物情感的需要,各板式既可单独运用,又可巧妙地交替转换。
彼起此承。
你转我合,变化多端,连接成套.构成散、慢、中、快、散这个戏曲音乐主体的完整组合艺术形式。
欢音、苦音两种情感截然不同的调式,调性交织,丰富多彩,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又有各种彩腔予以润饰,这是秦腔这一古老剧种能够持续几个世纪、受到西北五省广大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击乐部分打击乐是秦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配合演员动作、烘托戏剧气氛、接引板式和曲牌的过门,掌握演出节奏打击乐乐谱共分三类:开场锣鼓谱:将秦腔常用的多种锣鼓点组成套曲,主要的有:[湖广锣]、[暴落锤]、[南瓜蔓]、[闹元宵],特别受欢迎的是[十样景]。
又叫[十番]开场,是一种有名的吹打乐开场,每场开戏之前,用来招引观众。
配合演员动作的锣鼓谱。
接引板式和乐曲的锣鼓谱。
曲牌部分曲牌的作用:点明情景意境,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烘托戏剧气氛,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
曲牌可分为两大类:管弦乐曲牌。
一般常用的弦乐曲牌有[大开门]、[打莲香]、[小开门] 、[张良归山]、(柳生芽]、[跳门坎]、杀妲己]、[小桃红]、[永寿庵]、[扭门栓]、[大八板]、[夜深沉、[花梆子]、[梳妆台]、(大柳叶锦]等。
唢呐曲牌。
常用的有:[流水空场][水龙呤]、[山坡羊]、[江水儿]、[石榴花]、(寿筵开]、[画眉序]、[十三铰子]、[一枝花]、[朝天子]、[甘州歌]、[哪吒令][滴留]、[中军令]、[点绛唇]、[赏宫花]、[普天乐]、紧启]、(慢启]、[耍孩儿]、(压一拍]、[动銮舆]、[队伍、[将军令]、[黄龙滚]、[节节高]、[船歌]、[雁儿落]等。
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股弦、板胡、二胡、笛子、月琴、三弦、京胡等。
打击乐器主要有:暴鼓、干鼓、堂鼓、牙子、梆子、勾锣、云锣、马锣、铙钹、铰子、碰铃(也叫水子)、吊钗、木鱼等。
大号。
是一种烘托气氛、代替马鸣效果很强的乐器,一般由管前场的人兼任。
秦腔音乐的特点:既善于表现慷慨激越的思想感情,又擅于刻画缠绵悱侧的人物内心活动。
解放以来,随着时代的步伐,A秦腔音乐不论在乐器添置上还是乐队编制上都作了大胆的尝试;和声、复调、配器等新的作曲技法大大地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丰富了色彩,取得了喜的成绩。
秦腔唱法断字基础知识秦腔的剧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体,这可以认为是中国古典律诗的繁衍。
七字句是五言律诗的变种,十字句是七言古诗的变种。
秦腔的七字句一般以(二二三)形式切分,而五言律诗是以(二三)形式切分的,比如:秦腔戏词:(祖居,二)(陕西,二)(韩城县,三)(三滴血)律诗诗词:(离离,二)(原上草,三)一般在戏曲中把切分后的词堆叫做腔节,每一句依次就是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有时还有第四腔等等。
套用这个概念,就可以看出,秦腔七字句戏词和五言律诗的最后一个腔节都是三个字,这是共同的。
区别是秦腔七字句戏词是在五言律诗中增加了两个字,换句话说就是,在五言律诗中增加两个字就可以形成秦腔的七字句戏词,而这正是秦腔的七字句戏词发展成更多字句的一般路子:在七字句中间增加双数字从而形成多字句。
比如袁克勤在‘斩李广’中有:(实可恨,三)(马栾,二)(国贼,二)(和他,二)(妹妹,二)(以在,二)(宫中,二)(定下,二)(害我,二)(之计,二)(用酒,二)(灌醉了,三)(万岁,二)(冷本奏,三)可以注意到上例的第一腔是三个字,这正是秦腔作为梆子腔戏曲不同于律诗的又一大特点。
作为可以歌唱的律诗,它的音乐是由强拍开启的,而秦腔的音乐却是由弱拍开启的(所谓的碰板是后来吸收二簧来的,笔者注),但是,作为歌唱音乐的共性,秦腔由弱拍开启后又要回归其音乐的本性,因此就在第一腔两个字中间形成了一个调整性质的空拍,而往往这个空拍却是可以用字填实的,这样就形成了同(二二三)句型同样重要的句型(三二三),比如:(我家住,三)(杭州,二)(在临安,三)(金玉奴)。
上面‘斩李广’例句中‘灌醉了’一腔还是三个字,这在实际演唱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宋王爷,三)(坐江山,三)(凭杨将,三)(金沙滩)这就形成了‘三三三’句型。
其中对于第二腔多出的一个字,一般有三种办法对付,一种就是按十字句处理,这个后边讲;再一个就是把第二腔的第三个字拖后一拍在第三腔前面的弱拍上,老艺人把这种形式叫过板,比如李正敏在‘三击掌中:哪一个他中过状元郎?其中的‘过’字就是。
第三种办法就是用其中的一个字同另一个字共同占据一个音乐拍节,这个办法最通俗也最常用,并且由此可以进一步在多字句型中让更多的字共同挤占节拍,从而形成一种气氛和节奏上的变化,比如袁克勤演唱的‘斩李广’中:再不能粉底朝靴登龙楼中‘粉底朝靴’四个字就是。
尽管变化很多,七字句是从五言律诗演变过来的本性还是没有变化。
秦腔的十字句一般以三三四’形成切分,而七言古诗是以‘三四’形式切分的,比如:秦腔戏词:(见嫂嫂,三)(直哭得,三)(悲哀伤痛,四)七言古诗:(杨柳岸,三)(晓风残月,四)可见,秦腔的十字句就是在七言古诗的中间加入了三个字的腔节形成的。
不过,秦腔十字句的多字演化相对没有七字句的演化那样灵活,一般都是将第二腔变成四个字的腔节(这是‘三三四’就成了‘三四四’,笔者注)再以四个字的腔节为单位增加,每腔节多字少字通过挤占节拍或者演唱拖腔解决。
比如:(我杨家,四)(八个儿郎,四)(南征北剿,四)(东挡西杀,四)(在万马军中,四)(不惜性命,四)(苏武庙)再如:(欺寡人,这是前缀,可以不计,笔者注)(好以似,三)(天地昏昏星光惨淡)(日月颠倒,四)(白逼宫)‘苏武庙’中是多字挤占节拍,‘白逼宫’中‘天地昏昏星光惨淡’八个字只占了四个字的拍节。
再如:(这件事,三)(终朝挂怀,四)(到叫,二)(我心中不爽,四)(将相和)这里出现了两个字的腔节,却是把这两个字中间空出一拍,前一个字并入前四个字,后一个字并入末腔,这就形成了一个‘过板’现象。
再如:(偏遇见,三)(龙国母,四)(她带领郑贼,四)(以在花园,四)(取乐偏偏地,四)(被孤就撞破,四)(祸起萧墙,四)(娄昭君)这例中第二腔少一字就在‘国’字后边空了一拍,第三腔的‘她’字需要虚读,第四腔中的两个‘偏’字合占一拍,第五腔的‘破’字需要虚读。
象这样的十字句在秦腔中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