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教学重难点】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溶液
活动一:
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颗粒加入到水中,问:
1、你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一会儿,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隔了一段时间后,又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得到均一的溶液,你觉得可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_____。
实验结果:__能溶解在__里,__能溶解在__里。
小信息:
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常作消毒防腐剂,可以用于饮食用品和器皿的消毒。
小结:
1、我们把被溶解的物质(如实验中的高锰酸钾和碘)称为____________;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后所得的物质(混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如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溶液等。
溶液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的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注意: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等。
只要有水,无论水量是多是少,水均为溶剂,如酒精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思考一下:
(1)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2)果汁能溶于水,果汁是溶质吗?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活动三:按表中内容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现象填入表中。
编号 1 2 3 4
实验内容食盐+水粉笔灰+水色拉油+水色拉油+汽油
振荡
静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形成过程
稳定性
长期放置
小结:溶液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如何将衣服上沾有的油污洗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领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
2、一杯盐水溶液,上层密度为A,则下层密度为多少?_____。
3.厨房常用的调味料有:植物油、味精、辣椒粉,将它们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形成悬浊液的是________,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课后作业】作业本B P10-1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