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单元写作思路与结构学案语文版必修 (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单元写作思路与结构学案语文版必修 (1)

第三单元成长如蜕训练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的具体要求。

2.学习文章思路与结构的布局技巧。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

理清思路是作者思想认识系统化、明晰化的过程,也是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怎样开头,如何承接、过渡,怎样围绕中心把选择的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地方需要为文章的下一步发展做好铺垫,哪些地方要与文章的前一部分有所照应,怎样结尾等予以梳理,使之条理化、文字化的过程。

这一系列的思索、谋划,即理清思路的工作。

理清思路非常重要,思路清楚了,才能把文章写得流畅。

而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安排。

它是作者思路的外化体现。

常见的文章结构模式有“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结合式”。

纵向式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过程结构文章。

这种结构又有几种主要形式:文章完全按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展开记叙,形成顺序承接的形式,如《散步》;也可以采用“现实——回忆——现实”的倒装承接形式,如《背影》。

本单元中的《铸剑》则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安排结构。

横向式结构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关系或事物的性质和不同方面来安排材料,结构文章。

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在总体上采用纵向式(或横向式)结构,而局部又采用横向式(或纵向式)结构。

记叙类文体在结构安排上可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方式。

《考试说明》中的作文部分对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与“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2)段落与层次的安排;(3)过渡与照应的设置。

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路是月的痕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1)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2)等着儿子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3)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本文思路明确,结构严谨。

全文围绕着“笛声”展开,赞美了浓浓的父爱。

(1)通过描写小路的景象,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体——父亲。

采用倒叙手法,奠定感情基调。

(2)点明文章抒情的载体——笛声。

“哀怨”暗示着父亲、笛声、“我”之间必有关联。

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4)我和父亲逐渐有了隔膜。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开始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

(5)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6)最终,我只好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地抱住了他,我的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他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7)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

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8)(3)领起全文,思路明晰。

引出后面三段“我”对父亲笛声的爱与恨。

(4)对父亲笛声的误解必须写,这是情感纠结之处,也是“我”离家不想回家的原因,更是“我”产生愧疚的根本。

(5)这里的描写和前文父子之间的隔膜相照应。

“划过我的心”意味深长。

(6)侧面描写父亲内心的痛苦与折磨。

(7)结构严谨,和开头的月光、笛声相呼应。

(8)结尾精妙传神,景情融为一体,照应题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1)营造好开头。

考场作文开头宜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忌“穿靴戴帽”。

记叙文要快速进入情节,议论文则要迅速亮出观点。

此外,考生也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等方法入题。

(2)精心设计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收束总结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

一般来说,记叙文贵在含蓄,结尾或巧妙留白,引人深思;或以议论总结,升华主旨。

议论文则贵在直白,结尾或自然收束,干脆利落;或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或发出号召,简要总结。

当然,文章的内容、体裁等不同,结尾方法也各不相同,考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段落与层次的安排(1)合理划分段落。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

一个自然段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而且这个中心意思在该段中要得到完整的体现,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和逻辑的要求合理安排。

(2)层次关系合理,能清晰地反映出作者的思路。

议论文通常是按照提出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的论证思路来安排结构的。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记叙文一般是以时间、空间、事态的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具体写法则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3.过渡与照应的设置过渡,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一般来说,文章有三种情形要用过渡:(1)转换内容时,由一个部分转入另一个部分,其相邻处需要过渡。

(2)变换写作手法时,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或议转抒情等时,要用过渡。

(3)变换叙述方式时,由倒叙转顺叙或由顺叙转插叙,要靠过渡来实现。

文章在过渡时,可以用关联词、疑问句、感叹句等来进行衔接,如“诚然……”“不仅……,而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等。

照应,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也要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则要有所铺垫。

文章有照应,才能避免突兀、不完整或偏离题意。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作文命题: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甚至处于逆境中。

身处逆境,就会产生许多的烦恼。

烦恼会羁绊你的生活,会扰乱你的心情,会消磨你的意志。

设法摆脱烦恼,才能拥有睿智的人生。

请以“摆脱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病文呈现摆脱烦恼那年冬天,①父亲和母亲终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法院并未判我归谁,他们说尊重我自己的意见。

我却茫然不知所措,一边是为我日夜操劳的母亲,另一边是供我衣食、教我做人的父亲,这叫我如何选择、如何舍弃,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心里罩上了一层阴云,罩得我喘不过气来,②平日里开朗活泼的我一下子阴郁起来。

这时,东北的二爷打电话来,要我去他那里散散心,家里人也一致同意让我走开一段时间。

在众人的目送下,我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二爷的家在山脚下的一座大农场边。

因为是冬天,东北气温很低,雪积得很厚,就像我心头的阴云。

我仍是终日闷闷不乐,或许天也一样,阴沉沉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儿整日飘着细细的雪花。

③二爷感觉到我的烦闷,让孙女雪玫带我去山上逛一逛。

那天雪停了,但天仍阴沉沉的。

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山了。

一路上,雪玫不断地指指点点介绍着,我没有话语,因为我的心仍在父母身上,我应该跟谁过呢?以后读书的日子还长,跟着母亲,上学的费用都成问题;跟着父亲,谁给我做饭洗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④这样走了一段路,我抬起头,看了看,知道山并不大,长满了常青的雪松、红松和一些低矮的灌木。

临近中午,雪又下了起来,并且越下越大。

幸亏我们早有准备,我们到了一条峡谷里的一座木屋,吃着午餐,欣赏着北国的雪景。

咦?我不禁有些疑惑,山上本是长满低矮的灌木的,但山谷的地面上却光秃秃的只有雪松。

难道是我的记忆有误?不可能的。

在学校里,老师多次表扬我,说我记东西特快。

在一次古诗词背诵大赛上,我还拿了一个一等奖呢。

⑤我问雪玫,她也是一愣,没有回答。

我怯怯地望着窗外,只见大雪掉在雪松枝上,一会儿上面的雪滑了下来,雪松枝又直指苍天。

⑥我忽然明白了峡谷中没有灌木的原因:灌木没有雪松那样有弹性的枝条,这里常下大雪,雪大就被压死了,而雪松却靠它松枝的弯曲一次又一次把压在背上的雪卸去。

我若有所悟,对烦恼要尽可能承受,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就不会被压垮,就会走出烦恼。

的确,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⑦我忽然感觉到轻松多了。

病因分析1.思路不清,繁简不当。

有时需要繁写,具体形象些;有时需要简写,三言两语即可,甚至可一句话不说。

2.结构混乱,语句、段落衔接不当。

衔接最起码的要求是自然。

语句衔接自然有许多方法,比如叙述角度要一致,前后结构要一致,风格要一致,陈述对象要一致等;段落衔接自然,要求在谋篇布局时就要有整体意识。

①可补加上有关成分,让环境描写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服务。

②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以突出“我”的烦恼。

③这两句的先后顺序调整一下。

④烦恼的内容前面已有交代,这里没有必要再啰嗦,可以删去。

⑤删去,是游离于文章的主旨之外的内容。

⑥应该描写得具体些、形象些。

这是引发“我”的感悟的景象,不要觉得自己知道别人就一定知道。

⑦再进一步联系自己的现状,写出感悟。

这样,接下来的一段才会自然、不突兀。

佳作再续摆脱烦恼那年冬天格外冷,太阳也苍白阴冷。

父亲和母亲终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

法院并未判我归谁,他们说尊重我自己的意见。

我却茫然不知所措,一边是为我日夜操劳的母亲,另一边是供我衣食、教我做人的父亲,这叫我如何选择、如何舍弃,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心里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严实地罩得我喘不过气来,平日里开朗活泼的我一下子阴郁起来。

这时,东北的二爷打电话来,要我去他那里散散心,家里人也一致同意让我走开一段时间。

在众人的目送下,我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二爷的家在山脚下的一座大农场边。

因为是冬天,东北气温很低,雪积得很厚,就像我心头的阴云。

我仍是终日闷闷不乐。

天也不作美,整日飘着细细的雪花,阴沉沉地让人出气都不畅。

二爷感觉到我的烦闷,让孙女雪玫带我去山上逛一逛。

那天雪停了,但天仍阴沉沉的。

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山了。

山并不大,长满了常青的雪松、红松和一些低矮的灌木。

临近中午,雪又下了起来,并且越下越大。

我们到了坐落在峡谷里的一座木屋,吃着带去的午餐,欣赏着北国的雪景。

咦?我不禁有些疑惑,山上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但山谷里却只有雪松。

我问雪玫,她也是一愣,没有回答。

我出神地望着窗外,只见大雪纷纷扬扬地洒在雪松枝上,雪松的枝被压弯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