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
锆基色料之所以引起广泛的优点: 1) 合成原料丰富, 廉价。制备ZrO2 的 锆英砂( ZrSiO4) 价格便宜, 工艺处理过程相对 简单, 处理成本较低, 同时对环境污染小, 这些 特点为人们积极开发锆基色料提供了明显优势。 2) 锆基色料显色稳定、鲜艳, 光谱反射曲线平滑, 高温稳定性好, 耐化学侵蚀, 能与很多其他种类 的色料混合配色, 应用范围广。
功能性纳米色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是交叉融 合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胶体物理化学、纳米材 料技术以及光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与技术的新型研究 领域,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大意 义和价值。纳米色料的功能性应用研究目前在国内 还刚刚起步, 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需要多领域研 究者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
Pr- ZrSiO4 黄在釉中的用量一般在0. 5%~ 0.8%。 若不足0. 5%, 则呈色很淡; 若大于8%, 色调增加不明 显。在坯体中, 若加入1%~ 4%, Pr- ZrSiO4 黄一般会 产生象牙黄的效果。这也是象牙瓷生产的一种方法。
Fe- ZrSiO4 红陶瓷色料的制备
Fe- ZrSiO4 红色料可以说是目前惟一耐高温 ( 1250—1280℃ ) 、呈色稳定、价格适中的大红色 料。但由于其呈色机理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 使FeZrSiO4红色料难以制备和控制。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色料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色料的基本工艺过程: 首先把油溶性染料P分散染料或某些荧光染 料以不低于20wt%的浓度溶解到聚合单体中, 同 时溶解有交联剂、憎水剂、助成核剂等其他添加 剂成为有机相; 然后加入到溶解有一定量表面活 性剂的水相中机械搅拌得到大乳液, 再利用超声 波或高压均化器对大乳液均化处理得到稳定的细 乳液; 最后进行聚合反应即可得到稳定的纳米水 性分散体。如果把纳米粉体作为最终产物, 则可 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表面处理等后处理工 艺, 得到规整球形、尺寸均一的产物。
在制备过程总结出, 在Fe-ZrSiO4 红色料合成 中, 原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另外, 矿化剂的用量 选择也很重要, 当矿化剂太少时, 颜色不纯正; 变 淡, 这是因为Fe3+在结合剂ZrSiO4中的量少了; 当 矿化剂太多时, 色调向紫黄方向变动, 同时产物变 成较硬的块体, 给研磨过程带来困难。合成中矿化 剂的用量一般在2.2%—5.6%为好。
锆基色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主要是用固相 烧结反应原理完成的, 即将一定化学配比 的原料均匀混合, 在一定的高温和气氛条 件下, 在给定的烧成时间内, 通过各组分 间的扩散反应而得到块状色料体, 这些块 状色料体经过粉碎、洗涤、干燥、细磨, 就得到可供陶瓷工业使用的各种色料; 有 时, 为了提高色料的稳定性及呈色强度等 性能, 还要进行二次烧成、三次烧成, 甚 至更多次的再烧结过程, 但这样的色料价 格昂贵。一般用于高附加值的陶瓷制品装 饰上。
3) 化学稳定性。包裹体可以在高温下很好地防止色剂被化学腐 蚀。以上性质表明, 包裹晶体( 微晶) 稳定性好, 可阻隔色基 溶解于釉玻璃体中或高温时色基发生其它化学变化, 从而起到 保护色基的作用。
就目前研究而言, 要得到浓色调的且均一、 重复性好的稳定型包裹色料, 主要有两种制备 方法: 一种是固相法, 另一种是液相法。
典型的细乳液是指使用较少量表面活性 剂并加入一定量助稳定剂的情况下, 通过高剪切 作用产生的在连续相中具有高稳定性, 滴径在30) 500nm的均匀液滴。
概括起来,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色料具 有原材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易控、高固含量 高染料P颜料含量、产物性能优异、应用广泛、 易于实现工业化等突出优点。
以包裹色料中的锆英石包裹型Cd( S, Se) 色料 为例, 简要说明一下这种制备方法。
固相法制备锆英石包裹型Cd( S, Se) 色料,: 一般采用CdCO3, NaS, Se, ZrO2, SiO2 等原 料和矿化剂( 为促进ZrSiO4 生成而用) 加水均匀 混合后干燥, 再在900~1000℃下加热。在500℃ 附近, Cd( S, Se) 系固溶体生成, 接着在750℃ 以后ZrSiO4 开始生成。反应结束后, 用浓硝酸等 除去没有被ZrSiO4 包裹好的Cd( S, Se) 。该方 法之所以能用ZrSiO4 包裹Cd( S, Se) , 是因为 加热上述配合料时, Cd( S, Se) 系固溶体的生成 和ZrSiO4 的生成是互为独立的, 而且在不同温度 范围内生成。除两者的生成反应外, 几乎无其它 副反应进行。
硅铁红新型包裹色料
由于包裹机理相当复杂, 在理论上尚不十分成熟。目 前, 提出来的色料包裹模型有4种。有3种是以锆英石为包 裹相的锆铁红包裹模型, 另外一种则是以A-SiO2 为包裹相 的硅铁红新型包裹色料模型。
硅铁红包裹色料是一种颜色鲜艳、高温稳定的陶瓷色料, 由 于其呈色稳定, 在坯中或釉中能呈现出装饰效果, 目前在国内的 高档建筑玻化砖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市场很大。硅铁红包裹 色料与锆基色料相比, 其包裹机理存在很大差别。对于锆基色料, 目前在呈色机理、合成工艺、呈色影响因素上相对研究得比较成 熟, 而相比较非锆基色料的研究进展不大, 特别是用量大的非锆 基坯用色料几乎没有多少新的进展。由于其包裹呈色机理尚不清 楚, 至今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开发出来。
锆基色料3大系列: 即V-ZrSiO4蓝、 Pr- ZrSiO4黄、Fe- Zr-SiO4红, 同时成为 陶瓷色料的一个重要体系, 并构成了锆系 色料三原色。
以下简单讲述这3大系列的制备方法:
V-ZrSiO4蓝陶瓷色料的制备
V-ZrSiO4蓝陶瓷色料的制备可以说是锆基色料生 产中比较复杂的一种。这是因为它涉及到V离子的变价效 应, 含V化合物的加入量、温度、气氛控制及V-ZrO2黄的 形成反应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V- ZrSiO4 蓝 的最终呈色效果及其在釉料中的使用性能。在制备VZrSiO4 蓝色料时, 配料中一定要有一种或几种矿化剂, 否则就很难得到理想的蓝色色料。
That all!
Thank You!
在Fe-ZrSiO4红的合成过程中, 人们发现: (1)Fe- ZrSiO4 红的色调与ZrO2 和SiO2 配料比 有关。 当ZrO2:SiO2( 摩尔比) = 1时, 得珊瑚铁红, 当ZrO2:SiO2( 摩尔比) > 1时, 得桃红色铁红。
(2)在合成过程中, 若原料含有一定量的CaO( 即含有 一定的CaO杂质) 时, 如含CaO1%时, 对制备Fe- ZrSiO4 粉红色料有利。其原因可能是在高温阶段, CaO、SiO2 及矿化剂中的Na+离子易形成低共熔的液相, 从而为 Fe3+的扩散提供阻力很小的通道, 增加了Fe3+的固溶量。
纳米色料
纳米色料是一类可以结合颜料和染料两者优点的新型色 料, 除了在传统的着色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外, 在光电高新技 术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色料的简单定义是指染料以分子状态分散并固定在 纳米尺寸的交联聚合物粒子中而得到的纳米复合物。它可以 整合颜料优良的耐久性( 耐光耐候、耐水耐溶剂) 、热稳定 性以及染料优异的颜色亮度和深度、加工性等优点。广义上 来说, 达到纳米尺度的包含有染料或颜料的有色复合物及其 分散体系都可称之为纳米色料。
液相法制备锆英石包裹型Cd( S, Se) 色料:
可采用Cd( NO3)2、Na2SO4、Se( NO3)2、 ZrOCl2· 6H2O以及Si( C2H5O)4等可溶性盐类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 在高压容器中合成。其优点是能提高 色料的包裹率, 合成色料的品位高, 呈色强度增大。
以上是制备包裹型色料的两种主要方法。随着对包裹色料的 包裹机理进一步研究, 将不断有新的制备方法出现。实践中, 制 备一种包裹色料, 是采用固相法, 还是液相法, 要依原料、反应 要求和色料使用范围而定。
制备V-ZrSiO4蓝的原料化学组成表
在有矿化剂条件下, V- ZrSiO4 蓝的烧成温度是 850—1000℃ , 氧 化气氛, 烧成时间3h。
Pr- ZrSiO4 黄陶瓷色料的制备
Pr- ZrSiO4 黄属稀土类色料, 该色料呈色鲜亮, 性能稳定, 可与其它色料混合着色。
Pr- ZrSiO4 黄色料在使用中, 对含有一定量 PbO的釉料系统, 其呈色效果要较无铅的釉好, 若 釉料中PbO由1%增加到4%, 则镨黄的呈色强度也会 增加。
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 及装饰中的应用特点
陶瓷色釉料作为总称,可包括色剂、颜 料、颜色釉和某些具有特殊效果的釉料等, 在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建筑卫生陶瓷、 电瓷和一些化工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广泛用 途。
关于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特点,在这里 主要讲述三大块: 锆基陶瓷色料 包裹色料 纳米色料
锆基陶瓷色料
包裹色料
对于包裹色料, 包裹体对色剂的包裹作用具备以下几种 性质: 1) 呈色性。由于色剂外围包着一层玻璃体或晶体, 色剂 的呈色在一定程度上受包裹物质的成份、折射率及含量 的影响。 2) 高温稳定性。包裹色料的高温稳定性是指烧成温度相对于色 料未被包裹前的烧成温度尽可能高的烧成温度下, 保持它在坯 或釉中呈色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