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事故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事故处理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一个工程质量问题的实际 发生,既可能由于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纸中存在错误,还可能由 于施工中出现不合格或质量问题,还可能由于使用不当,或者 由于设计、施工甚至使用、管理、社会体制等多种原因的复合 作用。要分析究竟是哪种原因所引起的,必须对质量问题的特 征表现,以及其在施工中和使用中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 具体分析。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是成因 分析方法,其基本步骤和要领可概括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3)综合考虑原因复杂性,确定诱发质量问题的起源,即真正原 因。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反映的是一堆模糊不清的事物和现 象的客观属性与联系,它的准确性与管理人员的能力学识、经 验和态度有极大关系,其结果不是简单的信息描述,而是逻辑 推理的产物,可用于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 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 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
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 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 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 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 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 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 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 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6)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 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 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二、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 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 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几点: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做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弄清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 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 收就交付使用等现象。这些常常是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 隐患,房屋倒塌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 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 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搓不加拉结条,在小于1 m宽的窗间墙 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 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 致使混凝土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 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 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重大质量事故的分级: (1)一级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以上; (2)二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 (3)三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 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4)四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 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3.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
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 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 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 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6.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
通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 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如把铰接做成刚接,把简支梁做成连续梁,抗 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 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 倾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7.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
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可能造成重大的质 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8.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 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 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4.多发性 工程项目中有些质量缺陷,就像“常见病”、“多发病”
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 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 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缺陷,也往往一再发生,如雨篷 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 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复发生的有 效措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3.分析要领 分析要领的基本原理是:
(1)确定质量问题的初始点,即所谓原点,它是一系列独立原因 集合起来形成的爆发点。因其反映出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而 在分析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2)围绕原点对现场各种现象和特征进行分析,区别导致同类质 量问题的不同原因,逐步揭示质量问题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 的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1.基本步骤 (1)进行细致的现场研究,观察记录全部实况,充分了解与掌握 引发质量问题的现象和特征。 (2)收集调查与问题有关的全部设计和施工资料,分析摸清工程 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3)找出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所有因素。分析、比较和判断,找 出最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4)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或模拟实验予以论证确认。
三、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
工程质量问题具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缺陷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缺陷的因素 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缺陷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 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 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 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 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 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 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 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性质 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也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
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 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 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 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 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 破坏、倒塌。
第六章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 事故处理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6.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本章小结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发生质量问题,不仅量大面广,而 且对项目质量危害也很大,阻碍了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 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必须掌握预防、诊断工程质量事故的一些 基本规律和方法,以便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处 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3.质量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在5 000元(含5 000元)以上的称为质量事故
(根据1989年建设部颁布的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 查和程序规定》和1990年建设部建工字第55号文件关于第3号部 令有关问题的说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2.严重性 项目质量缺陷,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
工程费用;重者则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 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 产的巨大损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缺陷,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例如,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2.一般质量事故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在5 000元(含5 000元)以上,不满50 000元的。 (2)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上一页 下大质量事故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重大质量事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
4.特别重大事故 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所列的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的,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 元及其以上的,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的,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