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3
解读考纲ABC
新文化运动内容、特点及评价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归纳其特 征;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知识探究】 ➢1 ➢2 ➢3 显 相材同料点:①“性无质论上何,种都学属派于,资苟产其阶言级性
/
1、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 隐 质之的成反孔理封建,教斗持适争之应;有了②效根中,本国尚目不封的达建上自,社然都要
(1)林则徐: ①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②活动:收集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
(2)魏源: ①著作:《 海国图志 》。 是书何以作②?思曰想为:以“夷师攻夷夷长而技作以,制为夷以”夷,款成夷为而近作代,中为国师人夷学长习技西以方制的夷口号。
3.而作影。响“: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③一些知识分子认革识到命推派翻的清比朝较统见治的教必辅要性。
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①1894年 兴中会 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保皇立宪主张;邹容《革命 军》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③1905年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确立为奋斗目标。 ④1905 ~1907年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论战,为 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到革命事业。 ⑤ 1912 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
(1)启发人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洋含务义派:进学而习提出西“方师先夷进长技技以术,自抵强御侵”的略口,号以,维形护成“清中王学朝为统体治,西。 学为意用义”的:洋迈务出运了动近指导代思中想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Fra bibliotek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1
解读考纲ABC
“睁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目的及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2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33课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及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二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思第 想 解课 放时 潮 流近
代 中 国 的
31
基础落实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限时训练
包,思想自由”主要目的是 什么?有何作用?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
求民不道会到成淘听目主在同路政历为汰他的政中点;治代封之们:治国:②发辛①;命自让经封建展亥维③运由各济建统资革新方,发种结统治本命变法即展不构 治 者主 ,法上使。同义 , 主,的 者 维彼”的, 主 张都需 的 护此思建 张 实是相想要 推 统立 走 行向反能, 崇 治资 君 西西,够产 主 方方受 , 的也在阶 立 民学级 宪 主习;
返回目录
知识点1
睁眼看世界
I 知识整合
1.背景:
2.表现:
巧记速记夯基名础师助学:“睁眼看世界” (1)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可盾归日纳益为尖“锐。一、一、二、 (2)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二社”会见现教实辅。。 (3)统治者沉浸于“ 天朝上国易错”警的示迷:梦中对不林能则自徐拔向。西
方学习的认识见教辅。
相结合)
发表
②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
机,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③要求建

易错警示:维新派与洋务运动的比较见教辅 梁启超
《 变法通议 》,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 宣传民权学说,提 出路 倡维新变法
发展君资主本立主宪义制,度具有进步 意义。
④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
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
谭嗣同名师助学:维新对 大封胆思建的想君批主判与专,制号共政召体人和和们思纲同常封想名建教束可缚进彻行归底了纳天 批赋判人封权建君、权自,由具平有等观念,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返回目录
【宏观把握】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 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向西方学习
制度
思想文化
返回目录
知识点1
睁眼看世界
I 知识整合
巧记速记夯基础
【概念阐释】 近代世界潮流是什么?
世界潮流指: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2)表现:
名师助学:马克思主义在
①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中成国了的从传学播术可介归绍纳向为社“一、
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二、三”见教辅
②各地 共产主义小组 进一步扩大易宣错传警。示:1、马克思主义
(3)影响:
中国化的含义;2、问题与
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主合义之争;3、五四运动前 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方础式。。见教辅
③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知古通今
解读考纲ABC
2012年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马克思主义吸引中国知识分子原因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简述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 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掌握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通过创办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 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返回目录
知识点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I 知识整合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巧记速记夯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如何 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1)趋势: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 社会改造 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掌握睁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知 道其目的,探究其影响。
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 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巧记速记夯尊基孔础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政治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背 经济 景 思想文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
I 知识整合
巧记速记夯基础
1.维新变法——维新派:
根本原因(联系必修二内容)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背景: ②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③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2
解读考纲ABC
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简述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 此特点的原因。
【快速判断】下列材料分别是谁的著作内容?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 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 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 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
为“一、二、一决裂”见教辅
启蒙 意义
严复
翻译出版《天演论》
提倡 进化 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 图强的理论武器
返回目录
知识点2 资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I 知识整合
2.走向共和——革命派:
巧记速记夯基础
名师助学: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可 归纳为“一、二、一”见教辅
(1)背景:
①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②《 辛丑条约 易》签错订警后示民:族1危、机维空新前加派剧、。改良派、
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文化运动的基地。
返回目录
知识点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I 知识整合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巧记速记夯19基世础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 义开始传入的条件?
(1)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号召中国人
【拓展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
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第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 国际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