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 (2)1 考察前,我们要...... .. (2)2 考察计划展示会 (3)第二单元吃得好吗 (4)1 我们吃什么 (4)2 食物中的营养 (5)3 一次奇妙的旅行 (7)4 祝你胃口好 (8)第三单元探访鱼儿 (9)1 鱼儿的家 (9)2 鱼儿生活得好吗 (11)3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12)4 鱼儿的秘密 (13)第四单元小小赛车会 (15)1 玩具汽车大比拼 (15)2 动力在哪里 (16)3 无处不在的运动 (18)第五单元动物家族 (20)1 动物大转盘 (20)2 与小白兔交朋友 (21)3.我们的动物朋友 (22)第六单元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 (23)1 饮料瓶的知识 (23)2 饮料瓶的材料 (24)第七单元招聘月球开发部长 (27)1 揭开神秘的面纱 (27)2 多样的面孔 (28)3 招聘部长 (29)第八单元走向两极 (30)1 挺进南极点 (30)2 跟随位爷爷到北极...................................................... 31 1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1 考察前,我们要……教学要点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
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2)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
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3)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
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 2议,并作好记录。
由于这是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计划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和样张的形式体现的,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
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2 考察计划展示会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
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自己比较、自己讨论、自己总结,使他们能够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悟出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2、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1)考察计划展示会举行“考察计划展示会”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重点活动。
教学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
也可以把各组的考察计划复印若干份,每组发一份,这样便于下面的讨论与总结。
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
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里提供的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内容,只是一个样张,决不是标准答案。
教师要根据所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的智慧,让他 3们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了解计划与组织的一般吃得好吗1 我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标题,也可以看成本单元的引入活动。
“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这一问题,贴近儿童的生活;“给这些食物分类”的教学活动,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从而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伏笔。
教学要点给我们的食物分类,并作好分类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
教学目标1、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2、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
3、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单元页上呈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探、究、奇、妙四位学生席地而座,面前摆着面包、饮料、火腿、水果等食品,他们正在边野餐边思考一些关于吃的话题。
旁边的大树上一只嘴馋的小猴子倒挂在树上。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画面,能够达到激思引趣、导入新课的作用。
本课教学开始,教师可以用拉家常的口吻引入教学活动,4让学生围绕“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由于学生家庭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一问题的答案一定各不相同,而这恰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2、分类活动。
我们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给这些食物分类,旨在引领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话题,为以后几课的教学埋下探究的种子。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分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同时能够锻炼孩子分组、推选组长、成员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
此页教材的竖栏还重点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适当的引导。
分类活动是一个“一箭多雕”的教学活动,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展开。
在给食物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通过协商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
教材设计通过卡通讨论的场面和竖栏里的分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细致地指导,拓展活动还将继续强化这一能力培养。
接下来,让学生给食物进行分类,并随时填写“食物分类表”。
汇报交流时,要让他们充分表达,不要强求统一答案,也没有统一答案。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2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要点作好实验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重点是实验准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也是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1)强化分组、分工等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好实验准备。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规教育。
教学过程51、提问与猜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引导学生给食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萌生了好多问题,本节课将开始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从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食物中哪些营养?”进行猜想与假设开始,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2、实验与总结。
这是一个“双击”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方面,要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来源,还要重点训练学生“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的主探究能力。
为此,在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呢?”展开讨论,为了有效落实“二级教学目标”,强化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准备材料建议”。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成分,设计力图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教材只在“材料超市”里提供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食物和其他材料,怎样实验则由学生说了算。
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但不要代替学生实验,不要立刻释疑,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
必须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选取研究材料,自己耐心地观察、自己分析和思考。
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3、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调查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是上节课的延续,也是本课的拓展活动。
究竟什么时候教学,怎样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条件而定。
如果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有深入研究的条件,完全可以把调查食品里的添加剂和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单独设立课时展开教学,教师可以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探究活动还肩负着强化计划与组织能力培养的任务,教师要着力引导和训练。
教学反思63 一次奇妙的旅行教学要点放开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计划与组织;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
(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本课由引入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实验、总结四个渐进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引入活动认识人体的消化过程是本单元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由于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是一个暗箱问题,不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和研究,一般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因而大大降低了儿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本教材大胆探索精心设计了引入活动,奇奇、机器人、和小豆子三个孩子喜欢的卡通,将与学生一起对话,一起探索。
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卡通人物的漫画,吸引儿童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第二层次: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学生带着兴趣观察阅读“他俩在奇奇肚子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消化器官模型,充分发挥其直观作用,教师同时讲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指导学生指出自己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
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层次:淀粉的消化实验如果能亲眼看见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学生肯定会十分兴奋。
为了达到眼见为真的效果,教材选取了经典的淀粉的消化实验,这是因为本实验现象明显,材料容易得到,操作方法比较简单。
实验前,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和准备材料,这是落实“二级教学目标”的重要契机。
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接着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方法。
由于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搞清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比如倒入试管的淀粉液要少量,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支试管要同样多;在2号试管里加进的唾液不能太少,1号试管要加进7与唾液同样多的清水;两支试管要同时放入温水中;过几分钟后,向试管里滴相同滴数的碘液(两三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