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意义: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
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
因此,我从个案研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的对象:陈若琳,女。
学习能力较强,智力也不错。
导致她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
具体表现为做作业时比较拖沓,由于这个习惯,在考试时也比较拖沓,注意力不够集中,成绩便可想而知了。
三、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1、教育措施:由于其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让她从内心喜欢上语文学习。
在大多数时候,只要她有一定的进步,就给予其表扬,发扬其闪光点,并放大其闪光点。
而由于其学习习惯已经形成,促进其转变学习方法是一个很重要且比较长久的一个过程。
需要老师有爱心、耐心和恒心。
2、实施过程:
(1)多进行正面评价。
从整体上说,她算是一个比较可爱的孩子,但因成绩不好,因此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坏孩子”的形象。
要接近她就要让她知道老师是欣赏她的,是关心她的。
在此基础上在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有一天,她在我的“监督”下,终于做完了课堂作业,并且效果还不错,得了“优”!要知道这次的作业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很多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没能得到“优”。
于是,我便在发本子的时候,对她提出了口头表扬,孩子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小家伙还不好意思的埋下了头。
(2)逐渐转变坏习惯。
由于坏习惯形成时间较久,因此在转变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
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她要求稍微低一点。
在她仍不能按时做完作业时,不能对之进行负面的评价,以免打击她的积极性。
(3)在一次听写时得了90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在课堂上特意表扬她,并希望她能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实施过程的分析:1、扬长避短,促其转化。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师多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能够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
她并不是不能学习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好好学习的信念。
要突显其学习能力较强的长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许中,克服做作业比较拖沓、懒散这个毛病。
2、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
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
“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
“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
五、启发与体会:学习困难学生并不等同于“废人”,他们形成学困的原因有许许多多,这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寻。
但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教师要成为他们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
一、个案基本情况:周婷婷,女,和祖父母、父母住在一起。
父亲工作比较忙,主要是由母亲负起教育的责任。
母亲的性格比较急,教育孩子常动辄就批评。
祖父母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但方法与母亲截然不同,采取比较爱护,包庇的措施。
形成她对祖父母是比较依赖的。
二、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方面:周婷婷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还常常不自觉地在搞小动作(最爱摆弄的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的一些高级的文具)。
做作业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常会呆呆地坐着胡思乱想或搞小动作,写字的速度慢,每天的作业很晚才能完成,常会欠交作业。
人际交往方面:周婷婷性格比较胆小、怕事,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只是和坐在一起的几位同学来往,交往的圈子窄。
常常借一些文具给同学,但从来不要求别人还。
同学拿了自己的东西也不会告诉老师自理方面:生活上的事情,基本能完成,但动作很慢,所耗时长,在收拾书包,排队等等,常常会落在全班的最后。
由于每天完成作业已经很晚了,常常是由母亲帮忙收拾书包。
跟母亲走在一起,也是常被落在后面,母亲走走停停地等。
三、诊断分析:周婷婷的家庭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但由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致,造成她一方面在妈妈的呵斥下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自信心,觉得做什么事情自己都是错的,清楚知道提问的答案也不敢说出,有时甚至不去思考(反正都是错的)。
周婷婷在不断感受失败,正是在这一恶性循环的过程中, 她的学习困难随着教育时间的延续越积越多, 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也就成为必然的;另一方面,在爷爷奶奶的包庇下,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四、辅导过程:
1、老师的帮助使她建立起自信的大厦。
第一次接触周婷婷,让我特别留意她,她与其他的同学很不一样,总是不说话,只是在旁边微微地笑,我主动找她聊天,她也是羞羞答答地捂着嘴巴,小声地说话,完全没有一个二年级女同学的那种调皮,开朗的感觉。
我首先主动找她聊天,说说她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流行的卡通人物,一些新奇的文具的使用、谈谈亲人。
在轻松的聊天中,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慢慢减少。
我还鼓励她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上课之前,我先告诉她,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她,要她做好准备,然后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再让她发言。
我还创造一个让她得到在学习上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在课余时间,我组织一个小组学习,除了周婷婷,我还找了几位不大胆发言的同学,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比赛一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写出答案(通常是一些简单的,例如生字和一些知识点的巩固),对答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老师同学及时地给予赞扬。
由于问题浅,周婷婷在游戏中表现得很主动,常会争取第一个完成。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措施。
不同的孩子,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要使孩子向预定的目标发展,老师与家长就要互相配合,创设一个统一、向上的环境给孩子。
周婷婷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她的学习、成长,就是方法用得不恰当。
孩子在母亲的严厉管教和祖父母的宠爱下无所适从。
我建议母亲在教孩子时,要求要低一点,不要拿孩子与其他人比较,先让孩子超越自己,着重鼓励孩子,尤其对于她进步的火花,哪怕是星星之火,都要及时给予赞扬。
给多一点时间,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进步。
还恳请祖父母不要再太溺爱孩子,注意不要买那些高级的文具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太满足,做到奖罚分明。
3、通过友谊的力量,促进她走向新的台阶。
我把她编排在一个比较活跃,上进的小组内,让小组成员带动周婷婷的进步。
引导小组同学主动与她交往,在课堂上要提醒她不要开小差,鼓励她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五、效果与体会孩子天生喜欢给别人赞扬,周婷婷现在开始减少对老师的恐惧感,在师生的聊天中,能放松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刚开始,虽然在小组讨论中练习好了,可是一站起来发言,还是紧闭嘴巴,一字不哼。
经过反复的训练,终于开“金口”,现在虽然仍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但是已经不抗拒老师的提问,基本上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完整地回答出来。
在课余时间的小组学习后,会主动地向家人说今天又拿了几个第一,还说下一次要拿多一点第一,还为此还主动地温习生字词(这是孩子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家长也反映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这次期末考试,虽然周婷婷之前由于肺炎停了一个星期的课,考试仍然有85分以上(以前的成绩多60、70分左右)。
知道成绩后十分高兴,自信心也在成功之中逐渐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