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调度运行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以《水电厂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电厂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建设管理工作报告》以及国家近期颁发的规程、规范为基础,规定了水电厂水库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原则、方法和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厂水库运行管理和水库调度工作。
1.3水电厂水调、运行人员应掌握本规程,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本规程。
2.引用标准2.1《水电厂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江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5年12月)2.2《水电厂防洪管理办法》(能源部1988年5月颁)2.3《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1991年3月颁)2.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1991年6月颁)2.5《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年9月颁)2.6《水电厂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建设管理工作报告》(2007年10月)3.总则3.1 水库调度的任务: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最大的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
3.2 水库调度的职责范围3.2.1 进行水库水文、气象观测和水文、气象预报工作。
3.2.2 收集水库流域有关的水文、气象资料,编制洪水预报方案及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方案。
3.2.3 运用水文、气象预报成果,编制水库年、月、旬运行计划,含防汛计划和发电计划。
3.2.4 汛期根据水情测报和洪水预报,指导水库防汛,进行洪水调度,确保大坝安全和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2.5把握时机合理蓄水、用水,及时提出水库运行方式的建议,确保厂年度发电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
3.2.6 汛末对水库流域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库区淹没、库周土地利用、上、下游防洪、航运以及大坝安全与发电等综合利用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水库调度的总结报告。
3.2.7 接收公司水库调度令,开闸泄洪时与当地防汛、航运、港监等部门联系、协调。
3.2.8承担紧急情况下的水库调度工作。
3.3铜湾工程特性表及流域情况简介3.1工程特性表3.2流域情况简介沅江属洞庭湖水系,为洞庭湖四水之一,位于北纬26°~30°,东经107°~112°,发源于贵州省东南部,有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出自贵州省都匀县的云雾山,又称马尾河,习惯称沅江之源;北源至安江出自麻江及平越县之间大山,又称诸梁江,两水在贵州省炉山县汊河口相汇合后称清水江,东流至黔城与舞水,汇合后称沅江,然后经会同、黔阳、怀化、溆浦、辰溪、泸溪至沅陵折向东北,经桃源、常德、汉寿由德山入西洞庭的目平湖,全长1033km,落差1035m,流域平均坡降0.594‰,流域面积86163km2。
沅江干流清水江自銮山进入江西省境后,依次于托口(下)、黔城、雄溪(原洪江市)、大江口、辰溪、泸溪、沅陵等地分别有渠水、舞水、巫水、溆水、辰水、武水和酉水等七大支流汇入,七大支流汇总面积54244 km2,占沅江流域面积的61﹪。
沅水上游多为高山峡谷,属云贵高原一部分,山岭海拔高程多在1000m以上,最高达2178.8m;中游河段地貌上表现为中低山及丘陵区,山岭海拔高程500~1100m;下游则为低矮丘陵与冲、湖积平原,海拔高程在200m以下。
水电厂即处在沅水中游安江至铜湾河段内,坝址位于江西省怀化市中方县铜湾镇上游约0.5km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41720km2,占全流域面积的46.8﹪,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
沅水上游清水江上建有三板溪水库,集雨面积为11051km2,规划的有天柱和托口(下)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6900km2和24450km2,三板溪为多年调节水库,天柱和托口为不完全调节水库,这三个水库对铜湾电站的径流有调节作用。
4.水库水文、气象观测4.1 水库基本水文、气象观测和资料积累是水库调度工作的基础。
铜湾水库设坝上水位站、坝下水文站,进行水文气象基本项目的观测。
4.2 水文、气象观测必须做到“四随”(随测算、随发报、随整理、随分析)、“四不”(不早测、不迟测、不错测、不漏测)、“两禁”(禁止涂改、禁止伪造)。
4.3 水库水文、气象观测各项技术指标(包括设站、仪器布置、观测要求、资料整编等)必须严格按照《水文测验试行规范》、《水文测验手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规程规范的规定进行。
4.4 建有自动测报的水位站,应设有标准校核水尺,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人工校测,如仪器故障,未恢复正常运行之前,应按规定进行人工观测。
4.5 坝上水位是水库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基本控制水位,要保证水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自动测报水位规定每月1、15号9:00前进行定期校测,并根据水情紧张程度、自动测报系统仪器运行状况可随时进行校测。
校测应记录完整,资料归档。
5.水文、气象预报5.1 水文、气象预报是为水库调度服务的,是指导水库合理运用和汛期防汛的重要依据,因此水电厂应有等级较高的水库洪水预报方案和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方案,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列入软件开发与研制的重要内容,并不断补充完善,以提高作业预报的精度。
5.2 洪水预报方案应具有人工置数的计算机独立预报方案或简单手算方案,以确保特殊情况下能提供洪水预报。
5.3 汛期凡流域有降水,就应及时作洪水预报。
每次洪水预报后,需密切注视水情,随时对预报值进行补充和修正,或提出下一时段新的预报成果。
5.4 每次洪水过后,需进行预报与实际过程的比较,按《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进行评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总结经验。
5.5 中长期预报应提供下列预报成果5.5.1每年6月下旬提出下年度入库流量预报趋势,年内分配到月或旬,编制下年度水库运行计划。
5.5.2二月底提出本水文年度(当年3月至下年3月)入库流量预报,年内分配到月或旬。
5.5.3每月15日前提出下月入库流量修正预报,月内分配到旬,编制下月发电计划。
5.5.4 六月底前提出本水库流域雨季结束日期和干旱情况专题预报。
5.6 短期天气预报:在汛期特别是流域降雨已经发生时,应提供未来6小时、12小时流域平均面雨量预报和24小时、48小时趋势预报。
6.防洪调度6.1 防洪调度任务水库洪水调度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大坝安全。
当遇设计标准洪水时要求做到不垮坝、不漫坝、不淹发电厂房;当遇超标准洪水时,要尽量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同时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情况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的拦蓄、储备水源,增发电量,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6.2 调度原则6.2.1设法确保水电厂枢纽设计任务的完成,贯彻执行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的综合利用原则。
6.2.2洪水起涨段采用预报预泄方式腾库运行。
6.2.3 正确处理大坝安全、发电、防洪、航运的关系。
当发电、防洪、航运与大坝安全发生矛盾时,一切服从大坝安全;当发电、航运与防洪发生矛盾时,一切服从防洪。
充分发挥水电站的工程效益。
6.2.4 如遇特大暴雨洪水或其他严重险情危及大坝安全,而又来不及或通讯中断无法与上级联系时,可按批准的度汛方案,采取非常措施,确保大坝安全,同时应通过一切途径通知下游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6.3 调度方式6.3.1充分利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洪水预报调度。
6.3.2每一次洪水,当入库洪峰流量和水库最高水位过后,需继续重视水文、气象预报,根据退水规律不断修正退水预报,及时拦蓄洪尾部分水量,以增加发电效益。
6.3.3 拦蓄洪尾时,要密切注视水情变化,闸门全关后,库水位不能低于152.5m。
6.4 库水位运行方式库水位控制总体原则:当10孔闸门未全部全开时,库水位不允许超过152.5m运行;非因工程特殊要求,库水位不允许低于150.5m运行。
6.5 洪水调度洪水调度规则:厂房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
在遇厂房设计洪水标准及以下洪水时,电站可视水头情况决定是否正常发电运行,但当入库流量大于13600m3/s 时,闸门全部全开,自由泄流。
5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上游最高洪水位为设计洪水位154.02m, 50年一遇到500年一遇的洪水,上游最高洪水位为校核洪水位158.41m。
6.6 泄洪闸门的运行6.6.1泄洪区分类:铜湾电站泄洪闸门有10孔,分为左、右两个泄洪区,左区设4孔泄洪闸门,位于溢流闸坝左侧,右区设6孔泄洪闸门,位于溢流闸坝右侧;各闸门尺寸(宽×高)都是20×16.56.6.2闸门启闭原则、要求:6.6.2.1 确保泄水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6.6.2.2 不影响、不危及电厂厂房与船闸等建筑物的安全。
6.6.2.3 不危及大坝下游两岸防护工程安全。
6.6.2.4 在各种泄水条件下,消力池均要求能形成完整的底流水跃消能流态,消力池内不允许出现远驱水跃,波状水跃和折状水流,以及大回旋流。
6.6.3闸门调度方案对于多孔泄洪的低坝工程,闸门调度是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大坝的泄洪能力、坝下消能防冲效果、电站发电出力以及船闸等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根据模型试验报告,溢流坝10孔弧门具体调度方式如下:6.6.3.1当上游来水量Q来≤4350m3/s时,同步均匀开启3#、4#、5#三孔(或间隔开启2#、4#、6#)弧门,闸门可以从允许的最小开度到开启6m,以控制上游水位152.5m。
这时1#、2#、6#(或1#、3#、5#)三孔开启一个最小开度,使其对应的部位有一小股水流来干扰消力池内回流等不利流态的形成。
另外,本步骤也采取1#~6#六孔弧门同步均匀开启3m 以下开度来完成。
6.6.3.2当上游来水量4350m3/s<Q来≤13630m3/s(或以P=20%,Q=13400m3/s为界限)时,在开启消力池段三孔弧门的基础上,根据来水量的大小均匀开启消力池段余下三孔弧门至6m,本步骤也采取消力池段1#~6#六孔弧门同步均匀开启3m至12m开度来完成。
6.6.3.3当上游来水量Q来≥13630m3/s(或以P=20%,Q=13400m3/s为界限)时,十孔溢流坝弧门全部开启。
6.7 冲渣调度6.7.1 冲渣调度原则:6.7.1.1 冲渣调度是指通过加大右泄流区闸门开度以达到将拦污排前的浮渣冲走的目的。
6.7.1.2 冲渣调度应确保泄水建筑物的安全,确保不影响、不危及厂房、船闸等建筑物及下游两岸防护工程的安全,确保不造成下游地区的淹没损害。
6.7.1.3 冲渣调度应在洪水退水调度过程中利用多余的水量进行冲渣,不允许非泄洪情况下进行冲渣。
6.7.1.4 冲渣调度只允许在白天下进行。
6.7.1.5 冲渣工作完成后应立即将闸门恢复至正常运用工况。
6.7.2 冲渣调度工作程序:6.7.2.1 由水工部门根据拦污排前堆渣情况编写《冲渣调度申请报告》,至少需提前3小时交厂主管生产领导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