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现象运动规律
火焰图示
课堂小结
一、
二、
三、
四、
五、
烟
烟是可燃物质(如木柴、煤炭、油类等)在燃烧 时所发生的气状物。由于各种可燃物质的成份 不一样,所以烟的颜色也不同:有的呈黑色, 有的呈青灰色,有的呈黄褐色等。
烟气的形状及其扩散形式,与下层大气的稳定 程度密切相关。例如由烟囱排出的烟,就可分 为下列几种形式:波浪型、锥型、扇型、层脊 型、熏烟型。
2、出现闪电光带的表现方法
画闪电的准备工作
表现闪电的镜头,一般要画三张景物完 全相同而明暗差别很大的背景
不出现闪电光带,只出现天空中电光闪亮的 效果
1、灰暗天空,阴云密布,景物灰暗 2、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 3、黑格 4、白格 拍摄顺序:1-3-4-2-1-2-1
暗色景—黑纸--白纸--电光景—暗色 景--电光景--暗色景 欣赏《闪电》
3、爆炸的烟雾
由于爆炸物内所含的生烟物质不同,爆炸时烟雾的颜色也不一 样,有白色、黄色、青灰色等等,烟雾的运动规律是在翻滚中 逐渐扩散、消失、速度比较缓慢。
下面介绍一组爆 炸的动画图例: 第一层画前层烟 雾;第二层画闪 光与炸飞的物体; 第三层画后层烟 雾
爆炸烟雾实例
谢谢观赏
3远景层(后层)的雨,可以采用细而较密的 直线,组成片状。远景层的雨下落的速度较慢 ,一片雨线从进画到出画,需12—16张动画 (每张拍一格)。拍摄时,将前、中、后三层 画面合在一起,拍出来的效果就产生了远近层 次。
分层的技术处理方法
二、雪的动画表现形态及运动特点
雪花的体积较大、分量轻、在飘落的过程中受 气流的影响会随风飘舞。雪花的运动无一定的 方向,飘落的速度也比较缓慢。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自然现象之雨、雪、闪电、风、火、烟雾、水的运动规律
学习目标
一、雨的动画表现形态及运动特点 二、雪的动画表现形态及运动特点 三、闪电 四、风效制作 五、火焰的运动规律
一、雨的动画表现形态及运动特 点
因雨点自高空下落的速度很快,根据人的视 觉残留原理,人们通常看到雨成直线下落。所 以,动画片里,表现下雨的镜头,一般都是采 用无数长短不等的直线,朝着同一个方向下落 来处理。
3、流线表现法:
对于旋风、龙卷风以及风力较强,风速较大的风, 仅仅通过被风冲击着的物体的运动奉间接表现是不 够的,一般都要用流线来直接表现风的运动。
运用流线表现风,可以用 铅笔或彩色铅笔按照气流 运动的方向、速度,把代 表风的动势的流线,在动 画纸上一张张地画出来。 有时根据剧情需要,还可 在流线中画出被风卷起的 沙石、纸、树叶或是雪花 等等,随着气流运动,以 加强风的气势,造成飞沙 走石、风雪迷漫的效果。
出现闪电光带的表现方法
1、树枝形闪电光带,从无到有再到消失,全过程 大约7张动画.1-7这7张中,除第四张可以拍摄两 格外,其他均拍一格.
2、图案形闪电光带
图案型闪电
图案型闪电
闪电实例
四、风效制作
风的运动线表现 在动画片中表现自然形态的风,大体上有三种
方法: 1、运动线表现法: 2、曲线运动表现法: 3、流线表现法:
2、炸飞的各种物体
炸飞的各种物体包括爆炸物本身的碎片、砂石尘土以及剧情规 定的被炸物体等。炸飞的各种物体由爆炸中心循抛物线向四周 扩散,其速度除因各种物体本身的体积、重量不同而有所差别 外,开始飞出时速度都比较快,接近最高点时速度减慢,降落 时又逐渐加快。
设计动作时,可以先画 出炸飞的主要物体的运 动线(距离远时呈抛物线, 距离近时呈扇形扩散), 并确定飞起的先后次序。 为了表现纵深感,还要 确定哪些物体飞起时由 小到大,哪些由大到小。
爆炸的常用表现手法
爆炸 有些物质在受热或燃烧时,体积突然增大千倍以上,
这时就会发生爆炸。爆炸是突发性的,动作猛烈,速 度很快。 动画片表现爆炸,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描绘: 强烈的闪光; 被炸得飞起来的各种物体; 爆炸时产生的烟雾。
1、强烈的闪光
闪光的过程很短,一般只需8—12格(1/3—1/2秒)大 体上有下列三种表现方法:
下面介绍两组表现浓烟的动画:
烟密度较大,它的形态变化较少,消失得比较慢。
烟密度较小,体态 轻盈,变化较多,消失得比较。
下面介绍一组表现轻烟的动态。
在气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轻 烟缭绕,冉冉上升,动作柔和 优美,它的运动规律基本上是 曲线运动,拉长、扭曲、回荡、 分离、变细、消失。
烟的动作设计稿画好后,可以 先画原画,再加动画;也可以 按照动作设计稿上的大体位置, 顺着烟的动势一张张地接着画。
如下面两图:先设计好运动线,
再画出物体在转折点时的动作姿 态然后画出其他动画。
2、曲线运动表现法:
凡是一端固定在一定 位置的轻薄物体如: 系在身上的绸带,套 在旗杆上的彩旗等, 被风吹起、迎风飘扬 时,可以通过这些物 体的曲线运动表现风。
一组表现“风吹窗帘”的动画,通过固定在窗 户一端的窗帘的运动表现风的感觉,先算出整 个动作的时间,画出窗帘运动的关键动作,然 后按速度的变化,确定每张原画之间加几张动 画,形成节奏感,红色字体为关键帧。
运动线表现法
1、运动线表现法: 凡是比较轻薄的物体,如树叶、纸张、羽毛等,当它
们被风吹离原来位置在空中飘荡时,可用物体的运动 线来表现。 设计这类物体的运动线时,应考虑到下面几个因素: (1)风力强弱的变化; (2)物体与运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 (3)物体与地面之间角度的变化,接近平行时下降速 度慢,接近垂直时下降速度快。
烟大体上可分为浓烟和轻烟两类。 浓烟造型多取絮团状,用色较深,并分为两个层次; 轻烟造型多取带状和线状,用透明色或比较浅的颜色。
轻烟一般只表现整 个烟体外形的运动 和变化,如拉长、 摇曳、弯曲、分离、 变细、消失等。
浓烟除表现整个烟 体外形的运动和变 化之外,还要表现 一团团的烟球在整 个烟体内上下翻滚 的运动。
情的需要,为了渲染气氛,也要表现电闪雷鸣。
动画片表现闪电时,除了直接描绘闪电时天空中
出现的光带以外,往往还要抓住闪电时的强烈闪
光对周围景物的影响,加以强调。
闪电表现方法
闪电是打雷时发出的光,闪电光亮十分短促 在动画片中,闪电镜头有两种表现方法 :
1、不出现闪电光带,只出现天空中电光闪亮的 效果
火的具体表现方法
小火苗的动作特点是锁碎跳跃、变化多。可以用十几 张画面表现其摇晃,上升、下收、分离等不同的运动 状态。
画的时候可以一张一张地直接画,不加或少加中间画。
火在熄灭时的动作是:一部分火焰分离、上升、 消失,一部分火焰向下收缩、消失、接着冒烟。
下面是烛火被风吹灭的动画图例。
一堆火的循环动画图例
层脊型:白天的不稳定气层,从日落后地面冷却开始, 其下面变成稳定层,上层出现不稳定层。于是,烟气 就不向下方扩散,而只向上方扩散,呈屋脊型。
熏烟型:早晨的太阳照暖了地面和接近地面的空气, 夜间形成的下层大气的稳定层从下面开始破坏。使烟 气在上方不扩散。只在下方扩散,称为熏烟型。这时, 一般风力较弱,烟气呆滞,浓度较高。
雨的分层技术处理方法
一般可分2—3层。分别为近景(前景)层;中 景层;远景层。
1、近景层的雨,用较粗的短直线,可夹杂一 些雨点,速度较快,因而每张动画的间距要大 一些。一般一个雨点或一条短线,从进画面到 出画面,需6—8张动画(每张拍一格)。
雨的分层技术处理方法
2中景层的雨,用粗细适中、较长的直线,线 条相对密一些,下落的速度较近景层慢,线条 从进画面到出画面,需8—10张动画(每张拍 一格)。
(1)用深淡差别很大的两种色彩的突变,表现闪光的 强烈效果。这种方法与表现闪电的方法类似。
(2)放射形闪光出现后,从中心撕裂、进散,也可表 现出闪光的强烈效果。
(3)用扇形扩散的方法表现闪光可分成浓淡几个层次。
闪光的色彩由于爆炸物所含的成分不同而各异,有白 色、黄色、兰紫色等等。
三种表现方法的示意图:
上图只是为了说明浓烟的基本动作规律。实际工作中 还须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如:有的烟球逐渐扩大, 有的逐渐缩小;有的互相合并,有的互相分离;有的 翻滚速度快,有的翻滚速度慢。同时,还要注意整个 烟体外形的变化,一般说来,整个烟体的运动速度可 以偏慢一些,烟体的部分烟球的运动速度可以偏快一 些,力求表现出浓烟滚滚的气势,而不要显得机械、 呆板。
这些因素使得物体在空中飘荡时的动作姿态,运动方 向以及速度都不断发生变化。当我们根据剧情及上述 因素设计好运动线并计算出这组动作的时间后,可以 先画出物体在转折点时的动作姿态作为原画。然后按 加减速度的变化,确定每张原画之间需加多少张动画 以及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加完动画后,连接起来, 就可以表现出物体随风飘荡运动。这样,虽然没有具 体画风,却使人从风的效果中感到了风的存在。
波浪型:在不稳定气层中的烟气,上下波动很大,呈波浪型, 并沿主导风向流动扩散。
锥型:在中等稳定状的气层中或风力较强时,烟气呈锥形,沿 主导风向流动扩散。
扇型:在稳定气层中(即逆温层内),一般风速很弱, 烟气在上下方向几乎无扩散,只沿左右方向流动扩散, 从上下方向看去,烟气呈扇形,如从侧面看去,则呈 带形。
五、火焰的运动规律
火焰除了随着物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发生、发展、熄灭 而不断变化其形态之外,还由于受到气流强弱变化的 影响,而出现不规则曲线的运动。大体上,我们可以 把火焰的基本运动状态归纳为以下七种,扩张、收缩、 摇晃、上升、下收、分离、消失。这七种基本运动状 态和不规则的曲线运动,就是火焰运动的基本规律。 无论是小小的火苗或是熊熊的烈火,它们的运动都离 不开这个基本规律。下面是火焰的基本运动状态:
雪的分层技术处理方法
1、前层雪花呈较大的团状,数量可较少,飘 落的速度可略快。
2、中层为中等大小的雪花,可以略微密一些, 速度要比前层慢。
3、后层雪花是以无数大小不等的雪花点连成 片状缓缓向下飘落。因为离眼睛视线较远, 速度就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