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品质管理概述
2、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之本
企业通过产品质量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质量, 塑造自身的形象与信誉,从而形成提高质量—获得 信誉—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经济效益—强化品质 管理、提高质量—提高信誉的良性循环。
3、名牌战略是品质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 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
竞争,而质量竞争则是品牌竞争,只有 发展到品牌竞争的市场,才是比较发达 ,比较完善的市场。
《服装品质管理》 (第2版)
万志琴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第一章 服装品质管理概述
这一章是本课 程的基础,主 要介绍品质和 品质管理最基 本的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品质和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 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
质量的法律法规、质量监督和质量标准化
服装业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品质和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
3、现代质量管理之父—戴明(Deming)十四点
(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 恒久目的
(2)采纳新的哲学
(3)停止依靠大批量检验来 达到质量标准
(4)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 面考虑。
(5)坚定不移地改进生产及 服务系统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 法
(7)建立并贯彻领导方法
(8)驱除恐惧心理
(9) 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
21世纪: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标准化品质管理阶段
•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提出的一套“以人 为本”的品质管理理论 —— 核心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 追求的标准为“零缺陷”,即没有不良品 ——品质控制和品质保证都重要,但 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理解工作要求 —— 着眼于预防。
三阶段的比较
• 1、从管理的深度 单纯检验—检验与预防—控制与提高 • 2、从管理的广度 前两个阶段局限在制造过程; 第三阶段向前延伸到设计与试制过程,向
4、质量标准
• 把反映产品质量特性的一系列技术经 济参数和指标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技术 文件,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
• 质量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 合格品——全部符合标准的产品, 又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等;
• 不合格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又分为废品、返修品、回用品等;
1、产品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注1:有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软 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注2: •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提供方和顾
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 •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可以以方
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 • 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
关联:
1.对于系统的认识; 2.有关变异的知识; 3.知识的理论; 4.心理学。
•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
处理。走完一圈完成一个循环,然后进入 新的循环。
A:处理 P:计划
这一阶段质量检验的主要缺点:
(1)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 了组织管理;
(2)认为质量管理是统计家的事情,因而 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和普及。
•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首先提 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是美国 的费根堡姆与朱兰。
• 此阶段各种品质控制、品质改善手 段被空前利用。
• (20世纪60年代) :全公司品质管理(CWQC)(日本 ) ——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实施品质控制 —— 全员参与
三、品质管理概念
品质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指 挥、控制和协调的一切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 包括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 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
• 品质管理的任务
(1) 制订品质方针及其实施规划 (2) 实施品质方针和品质保证 (3) 实施品质控制
四、 品质管理发展阶段
(一)品质检验阶段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四) 标准化品质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品质检验阶段
• (18世纪前):操作者品质检验 —— 产品由一人制作、质量由个人负责
• (19世纪):领班的品质管理
—— 生产方式的转变,出现批量生产 —— 领班制的管理与监督 —— 领班负责质量
•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品 质检验的主要特点是从单纯依靠事后 质量检验把关,发展到工序控制,突 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 结合的管理方式。
主要特点:
——开始使用管理图 —— 抽样调查成为品质控制的主要手段 —— 预防为主的观念,预测质量事故的发生 —— 专职检验由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承担
足球服装的包装盒
• 时效内涵
指对服装流行的号 召力、流行的寿命 、应时(季)的保 证等。
• 服务内涵
为携带、馈赠、穿 着、洗涤、保管等 提供的便利条件。
方便顾客提携的服装袋
服装质量标示的内容
– 商标(trademark)。商品标示的简称。 – 使用标识(care label)。 – 质量记号(quality mark)。 – 纯羊毛标示(pure wool mark)。 – 条形码(bar code)。 – 吊牌。
• (20世纪80年代):全面品质控制(TQC)(美国) —— 全体人员都应具有品质的概念,并有承担品 质的责任 —— 品质管理前后延伸 —— 建立品质控制体系,如ISO9000、6Sigma等
。
• (20世纪80~90年代)
—— 团队合作(中心工厂、协力工厂、销 售公司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品质体系)。
商标、使用标识用以表达产品特性说明 、合格水平、价格、规格,使用方法、条形 码等。便于消费者了解服装产品质量特性, 也是一种促销手段,使用广泛。
成衣上品质标示
二、品质的意义
1、 产品质量对于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生产者的市场信誉、企业生存、管理者的 市场秩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问题。
– 广义的服装品质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 企业形象、方针、人事、组织结构以及从 用户需求观点出发,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 和良好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
服装品质包括以 下四大内涵:
• 艺术内涵
服装的设计是否 体现“以人为本 ”,是否兼备功 能与时尚,并体 现文化品位。
•技术内涵
材料、配件的性能 是否符合品质标准; 对人形体的自然状态 和运动状态尺度变化 的把握手段;制作水 平、保型能力等。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
的需求或期望。
• “质量”表述的是某事或某物中的固有特性满足 要求的程度,其定义本身没有“好”或“不好”的 含义。
• “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 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工
序质量、服务质量等。
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
指过程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
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
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 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因此“质量”具 有时效性。
相对性:不同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
对同一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的固有 特性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功能提 出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对质量的要求 也不同。因此,“质量”具有相对性。
朱兰的质量三步曲
朱兰提出了适用性质量,质量三部曲和质量螺旋等概念 。
从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而言,品质管理要贯穿于设计、 制造、销售、服务全过程。
• 质量三步曲
(1)质量计划— 实现质量目标的准备程序。
(2)质量控制— 对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
(3)质量改进— 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品质”概念的三个阶段
符合性质量阶段: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 优点:表述直观、准确 缺点:静态地、只从生产者角度出发,忽 视了顾客要求
• 适用性质量阶段 : “质量是产品的一种适用性” ,包括设计质量、 质量一致性、可使用性和现场服务 适用性质量的判断依据是顾客的要求
• 全面质量阶段:
• 与品质相关的几个术语
• 20世纪初期:专职检查员的品质管理
—— 生产规模扩大 —— 生产管理变得复杂 —— 由专人检查与管理,实行“三权”分立 —— 属于事后、全数检查 以上三个时期可统称为质量检验阶段,实质是 从成品中选出次、废品。
•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 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以事后检验为主体。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林顿 (H.J.Harrington)说,这不是一场使 用枪炮的战争,而是一场商业战争, 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
第一节 品质和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品质(Quality)及相关概念 “品质”(quality)这个述语有多种解释: ——美国品质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说
后延伸到使用过程。
三阶段的比较
项目 检验阶段 统计阶段 全面质量阶段
生产特点 手工半机械化 大量生产
现代化大生产
质量概念 狭义质量
向广义质量过渡 广义质量
管理范围 检验 管理对象 产品
制造过程
全过程
产品和工序质量 产品和工作质量
管理依据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控制标准
管理方法 技术检验方法 数理统计方法
参加人员 检验人员
技术部门、 检验人员
用户需要
运用一切有效手段 企业全体员工
第二节 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
• 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
目前有两种形式:朱兰螺旋曲线和质量循环图
1、朱兰螺旋曲线
——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 率先采用图象来表达产品质量产生、 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 是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 —— 对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 目标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 定额
(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顺畅工 作的因素
(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