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发展
作者:李峻超
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
【摘要】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

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地对策,探讨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状国际物流
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的外贸发展特别迅速。

1978年进出口额仅为206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为2000多亿美元,而2002年我国的进出口额达到6 200 多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位置已上升到第6位;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

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协议投资金额已达8300 亿美元,实际投资额达4 500 亿美元。

我国共批准设立三资企业已超过40 万家。

同样,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也十分高,有经济学家统计,2002 年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44 %.[8] 尽管各国测算外贸依存度的方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经外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不可忽视,因此,作为调整外经外贸工作基本法的对外贸易法理所当然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是相对于西方贸易大国,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起步晚,重视不够,当然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进出口数量有限,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弱有关,但是,从现在我国外贸的实际情况出发,外贸法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外贸法应该予以重新定位并提上日程。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对外出口贸易、海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公共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出口放缓、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震荡等问题都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

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消费群体主要是发达国家中的低
收入人群,经济危机致使他们收入降低,极大地削弱了市场购买力,直接冲击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纷纷倒闭。

(二)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疲软,国际贸易量不断下降,部分国家和地区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设置了许多出口限制,获取短期利益,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加深了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形成新的贸易保护壁垒。

例如:我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仅在2009年一年中,针对贸易伙伴发起的19项贸易调查中有15项是针对我国的;美国把计算机产品的出口国分为4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3类国家实行许可证限制。

新贸易保护主义花样迭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外贸损失每年可高达1000亿美元。

三、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高方面转变。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要方向,质量提高为主要转变。

在贸易方式转变上做到:优化出口结构,加强营销,以自有品牌、自主营销和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积极扩大进口,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积极应对和解决各种贸易摩擦。

应对和解决各种贸易摩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争端。

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配合协调,争取更多支持;(2)要抓好双边贸易摩擦大案应对。

密切跟踪贸易摩擦最新动向,增强应对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

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8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 %。

预计到2013年年底,全国网络购物交易额有望达17412亿元。

随着淘宝等的网络购物方式的兴起,电子商务将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新的优势。

第一,它能显著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大大地节约了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明显;第二,交易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并且不受时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第三:全天候业务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

电子商务全天候、不间断运作可使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随时得到所需的信息,为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并且可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五、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各国对国际化物流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要求的物流标准促进了国际化的物流渠道的建立,并逐步形成了国际物流体系。

国际贸易中的跨国公司面向全球采购,使得国际物流己经在原来的单一的货品运输功能上增加了仓储、包装、运输、信息处理等衍生功能。

(二)物流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完善。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各跨国公司不断地将其所附带的物流责任进行细化以及外包,以此减少其贸易环节的成本开支并减低风险。

在这样的需求中国际物流的服务也不断地向上向外延仲,当前的国际物流己经涵盖了物流咨询、库存信息反馈、订单跟踪、账款代收、对接业务培训等多门类、多行业的综合服务体系。

总之,中国要在国际贸易中持续稳定发展,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贸易发展模式,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增强中、小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等,唯有如此,我国对外贸易才能不断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高兴成.国际贸易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9.
[2]张庆江.国际贸易实务[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