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神奇的新材料》教案

像荷叶表面这样的材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材料——纳米材料。
2、荷叶是天然的纳米材料,你们想亲自动手做出像荷叶面一样的新材料,并且亲自验证它的神奇吗?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实验材料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出示:纸杯、蜡烛、火柴、滴管、粉笔、水。你会使用吗?
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烧伤自己。
出示滴管:(1)介绍滴管的各部分名称。(2)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




科学知识: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并安全使用器材进行实验,进而发现研究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3、人们通过研究发明了纳米材料,正是由于纳米材料的优点,已经将这种材料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里用到了纳米材料吗?(找一些纳米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纳米材料,它不沾水,不沾灰的特性能使物体表面保持干爽、洁净。其实生活中不仅有纳米材料,还有许多有着优质特性的新材料被研发出来,用于各个领域,在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荷叶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显微镜下放大的荷叶显微表面是什么样子吧。(出示图)
(1)观察图片,描述你看到显微镜下荷叶表面是什么样的。
(2)讲解补充:荷叶表面布满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的乳突,像一个一个的“小山包”,乳突之间的距离约为12微米。而且每个乳突上面,都长了许许多多的蜡状突起,这些突起直径约为200纳米。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毫米=1000000纳米,由于每个蜡状突起表面具有排斥性,就像是给整张荷叶铺上了一层保护膜一样,能抵挡住任何液滴的侵入。当有灰尘等污染物落到荷叶上面时,同样也会被这些蜡状突起挡住。
发现:
(1)水滴在纸杯底上
情境导入,引出问题,发现荷叶不沾水、不沾脏,激发兴趣。
了解什么是纳米材料。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制作黑灰开始,直到发现水滴在黑灰上滚动与在荷叶上滚动有相似之处。体会纳米材料与常见材料的不同
科学教 案(第 3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效果预测
呈扁平状,水面四周形状不规则,轻轻晃动纸杯底时,水会平摊开。
(2)水滴在黑灰上,就像在荷叶上一样,呈现球状,来回滚动。黑灰不会湿。(2)当黑灰上有粉笔灰时,水滴会卷走粉笔灰。
用纳米材料做的衣服、隐形飞机……
了解纳米材料以及应用。




3神奇的新材料
——纳米材料
不沾水 不粘灰




老师有一次去踏青,半路下起了雨,你们猜老师的鞋怎么样了呢?
是的,老师的鞋又湿又脏。可是老师却发现同样经历了风雨的荷叶却依旧干净且没有被雨水淋湿。
二,探索
1、模拟实验:
荷叶上的水滴模拟下雨,再向叶子上撒一些粉笔灰,模拟灰尘,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怎么样呢?
演示实验:
(1)先将一滴水滴在荷叶上,慢慢晃动(2)再撒一点粉笔灰。
教案首页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3、神奇的新材料
教学课时
第 3课时




课标表达:认识常见材料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目的是让学生对新材料有一个粗浅的认知,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对新材料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材料的特点、材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新材料的神奇功能。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组织体验。它由两个本质相同的活动组成。引发学生对这一神奇现象的好奇,为后面阅读纳米材料的资料奠定感性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纳米材料和其他一些新材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你打算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做出像荷叶表面那样的新材料呢?
师生共同明确实验步骤:
(1)先在一个纸杯底部滴一滴水,观察有什么现象。(2)在另一个材料相同纸杯里装少量的水。(3)把纸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一厘米处。让蜡烛烟熏黑杯底。(4)滴一滴水在杯底,轻轻晃动水滴。(5)再刮一点粉笔灰在黑灰上,让水滴在粉笔灰上滚动。
踏青,春游,爬山,放风筝……
希望是个大晴天
老师有雨伞,
老师的鞋子都湿了,脏了
(1)发现水滴呈球状滚动,荷叶也没有湿。
(2)水滴会卷走荷叶上的粉笔灰。荷叶变的使用方法。
演示刮粉笔灰。
学生猜测如何做。
明确实验步骤之后,学生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或画出来。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
难点: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




教学手段:围绕自主探索展开,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调动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学生分组材料:烧杯(装少量水)、纸杯、蜡烛、滴管、粉笔、记录单等。
科 学 教 案(第 3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流程(按课时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效果预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在星期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去做什么呢?这些也是老师特别想去做的事,那么我们就会希望到时候的天气怎么样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