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政府和公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自媒体时代实现了信息传播到信息互播的转变,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者,破除了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
不可否认,在自媒体欣欣向荣的同时,网络谣言也随之泛滥,网络谣言极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因此,政府作为自媒体治理的主体,应当针对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失范进行治理、监管,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广大网民共同参与自律的治理体系,实现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变。
一、自媒体及其发展现状正如克里斯·威利斯和谢恩·鲍曼在有关自媒体(We Media)的研究报告《自媒体:受众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与信息》中指出的:我们正处在新闻黄金时代的开始——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传统的新闻。
[1]媒体未来学家预测,到2021年,网民通过点对点发布和传播的新闻占整个新闻数量的一半。
新闻从业者作为专题报告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摘 要:关键词:DOI :10.16582/ki.dzzw.2016.07.004自媒体的易用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但也给自媒体网络治理带来诸如个人素养及道德、网民的非理性、法律制度以及碎片化等困境。
运用自媒体技术,按照自媒体的联络特征,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以及网民等治理主体的协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网站、微博、微信、移动APP四位一体协同平台,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与网民共同参与的自媒体治理体系,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协调的自媒体信息生态圈。
电子政务;自媒体;社交媒体;微信;微博;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徐旭光①②①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②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苏州 2150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共治及其法治化研究”(项目号:16ATQ001)。
收稿日期:2016-04-12把关人的霸主地位所受到的威胁不是来自新技术和竞争对手,而是潜在的广大观众及其提供的服务。
通过易于使用的Web发布工具、永远在线的连接和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移动设备,在线公众成为新闻的积极参与者、创作者和传播者。
[2]自媒体通过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借助各类通信交流工具,特别是手持终端向某个特定的人或者不特定的一群人传递未经过滤或审核的信息。
诚如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其专著《自媒体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指出的,“个人信息技术不只是可以在线。
它是关于媒体在创造新的媒体,至关重要的是,成本较低方式。
”[3]自媒体由于进入门槛低、使用简单、信息易于分享、监管相对较松,因而发展迅猛,上网人数屡屡突破新高。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
[4]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50%,较2014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了6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
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由此而带来的手机使用微博、微信数量大幅增长,凸显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人们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里向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人们传播信息,开展各类交流互动。
正如梅尔文·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二十多年前在《大众传播学诸论》中指出的:从进化论范例的角度看,最有助于适应我们社会需要的技术将发展成为新媒介系统。
[5]二、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及其成因因为自媒体本身的特点,信息的传播与发布不再像过往那样需要经过编辑审核、出版监督和新闻管理,所以极大地弱化了传统的媒体把关人的作用,使得基于自媒体的网络治理面临着如下困境:人的素养及道德困境,网民的非理性困境,网络治理的法律制度困境,以及自媒体碎片化的困境,等等。
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不论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只要会用电脑或者有智能手机,无需太多技术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发布和获取信息。
自媒体的匿名性似乎可以让网民们尽情自由发挥。
很多深谙“注意力经济”之道的自媒体过分追求发布速度或者为了抓人眼球,导致道德底线屡屡被突破。
这直接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很难让人信赖,而谣言的甚嚣尘上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人素养及道德困境出于接受教育层次、信息素养及技能等缘故,许多处在较低阶层的人无法参与公共交流和政治活动,也无法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发出他们的关切和需求。
[6]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端的普及使用并不能真正地促进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也不能促进自媒体信息传播交流的规范、高效,自媒体能否有序有效更多地取决于谁使用它,而非取决于自媒体技术本身。
因为自媒体的匿名性,造成了很多个体的不自律,而个体不自律的后果就是自媒体的鱼龙混杂并成为谣言的温床,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7],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使我们在自媒体信息的大潮中明辨是非,才能让我们自觉抵御和消除网络谣言、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二)网民的非理性困境自媒体时代的网民有两种非理性困境:其一,所谓“黑幕”或者“另一面”消息。
当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争议经过自媒体的传播、报道后,以往无法获知的“黑幕”或者“另一面”消息被曝光,经过多级传播和网民评论后呈现放大的效果,为网民的非理性化情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在实名和匿名交替的自媒体传播中,很多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影响的广泛性、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公众情绪化的反应,也更容易促进非理性言论的传播。
正如勒庞指出的: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
[8]其二,在自媒体时代,交往空间多以虚拟形式存在,如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各类聊天室等,它避免了直接表达受阻的尴尬,规避了言论责任的追究,为个性化或非理性化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如不加强引导,不精心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就可能使其成为发泄不满、相互指责,甚至侵权犯法的场所。
徐旭光·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三)网络治理的法律制度困境法律相对于技术的发展是远远落后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目前,中国既没有直接有关网络治理和网络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一套系统的条例和制度来规范网络,在实践中也没有统一的运作流程、工作程序以及监督反馈机制。
当前,与网络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等。
以上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规范互联网信息的转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规定略显抽象,虽然指出了禁止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内容种类,但却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不利于保证公民的表达自由,也影响网络治理机制的运行。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快颁布相关法律以及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当前自媒体时代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一些已过时和不适用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要及时清理,那些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势和环境的要及时废止;补充和完善一些存在法律空白与相互矛盾的地方。
在确保公民表达自由的基础上,划分好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的界限,划分好言论自由与虚假谣言的界限。
要完善相关制度。
自媒体的便利性和草根性使得其操作不受限制,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和传播信息,没有中间人和编辑出版的把关环节使得信息的可信度低,也会产生不实传播。
要引导广大网民在遵守法律道德的前提下,通过程序和制度来规范网民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以及评论消息,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
(四)自媒体碎片化困境因为自媒体自身的特点,造成了所传播的信息量大且难以系统化,以信息碎片的方式散布于网络之中。
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均是以微内容而取胜的,并由此带来了微文体和写作方式的变化。
自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往往并不能完整表达整个事实或一个事件,更多是通过碎片化、零零散散、不完整的信息进行表达,而在整个自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又会有不同的人用图像、文字或者视频等形式在其中添加评论或者注释,并借此来阐释其个人观点。
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评论或转播会大大降低信息的公信力,并为后期的自媒体治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建立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的自媒体治理体系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不能脱离监管和规范。
然而,自媒体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自媒体相对于过去的媒体也是个新生事物,针对自媒体的治理,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
“治理”(g o v e r n a n c e)一词源自古希腊语κυβερνάω[9],意思是引导。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界兴起,主要用来研究和解决国家政府与市场经济不能达到理想管理和调节效果的问题。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罗西瑙(J. N. Rosenau)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指出,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徐旭光·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10]这一社会控制思想同样适合对带有明显社会公共产品属性的自媒体的管理。
自媒体治理就是以自媒体技术为基础,利用自媒体的联络特征,维护自媒体治理运行的是各主体——政府、行业组织和网民,基于原则达成的协议和规则。
(一)以政务网站为指导相当于自媒体的“微”内容,政务网站提供的就是“宏”内容,没有字数的限制,没有碎片化之忧,政务网站作为权威、可靠的信息源,可以也应当提供丰富、详细和权威的信息。
政府是自媒体治理的中坚力量,政务网站是自媒体治理的有力支撑,是自媒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节点,应当为广大网民提供功能完备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
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级政府政务网站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政务网站以文本、视频等形式发布权威信息,畅通政府与社会沟通机制,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大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等措施是提升自媒体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政务公开对于自媒体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政务网站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来增进网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打击那些想利用网络散布谣言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不法分子,使其无处生存。
通过政务网站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