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计算机师资

西南大学计算机师资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目前有硕士研究生专业6个: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技术学。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本专业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与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应用,片上系统,嵌入式浏览器/服务器,基于嵌入式的无线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智能识别: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字符识别,目标识别,实时快速算法与并行算法研究。

主要解决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研究领域中的关键理论与应用技术,并开发相应软件,嵌入相应设备。

先进计算机结构:主要从事存储管理,面向对象的网络存储技术,冗余节点阵列技术RAIN,计算机接口技术,基于CPLD和FPGA器件的硬件设计技术,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主要研究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主要从事针对软件工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包括各种模型、面向对象方法、软件重构、软件重用、软件构件、软件测试评价以及软件形式化的研究。

它为广范地开发软件提供了理论及应用层面的全面性研究。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主要从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技术、并行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WEB与数据库、XML与半结构化数据库、异构数据库集成。

WEB应用技术:主要从事新一代WEB应用技术、WEB信息系统模型、WEB电子商务基本架构、WEB界面设计、WEB智能、WEB数据仓库与WEB 数据挖掘、XML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软件测试技术与理论:主要从事软件质量与软件可靠性,软件测试理论、测试技术与标准,软件测试工具等研究。

这些方面的研究对软件质量保证和工程化软件测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兴技术。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科学问题的计算、数据的自动处理、各种对象的过程控制。

计算机网络、智能计算、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如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教育、航天、交通、军事、通信、金融等。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不确定性处理与语义网格:主要从事不确定性处理与语义网格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特别地,语义的获取、表示、组织、处理和维护等关键技术,实现世界资源在语义上的统一,有效地提高面向服务计算的水平。

其特色是面向学科发展前沿,融合当代多学科方法学对其理论及应用的综合性研究。

Agent计算与电子商务:在基于Agent的电子商务中的自动协商与竞价、基于Agent的混合智能系统、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等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同时,还将开展Agent与网格计算、Agent与生物信息学、Agent与环境智能等几个方面的研究。

计算智能与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从事智能算法、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系统研究与开发、复杂分布式大系统的优化控制。

其特色是对基于Bayesian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和模式识别的实时控制进行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全面研究。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从事知识网格与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教育超媒体应用。

其特色是将最新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探索和解决多媒体远程教育相关技术。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模式、电子货币与支付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

四、图书馆学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实和需要,培养具有坚实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图书馆管理技术,能够在各级各类图书文献部门从事文献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并对图书馆的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用户研究: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心理、信息行为研究中的最新理论与方法;重点研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点、信息需求心理和信息行为规律,及其以用户为导向的信息服务过程及信息服务模式。

文献管理自动化与数字图书馆:研究文献管理自动化技术及文献管理自动化系统,重点研究相关技术与系统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的应用。

图书馆管理:主要研究现代图书馆管理基础理论,书馆管理的实践活动研究,图书馆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图书馆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五、情报学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生,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部门独立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从事经济信息分析与研究、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高级管理或研究。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信息组织与服务:在研究社会信息现象的基础上,探讨用户信息需求以及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组织与服务的相关问题。

信息资源检索与开发:主要研究信息资源检索、数字资源建设、电子出版物研究、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等内容。

金融情报:主要研究金融情报相关理论与方法,重点为金融市场情报和信用情报。

六、教育技术学能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能独立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以及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相关知识,成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教学传媒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的理论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面是:各种现代信息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组合应用技术研究;各种数字媒体化视听教材的设计、制作、评价、使用技术研究;运用现代信息传媒教育各种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是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的产物,旨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网络与远程教育: 本方向着重围绕网络教育的一般原理,体系结构,系统实现技术,教学方法,知识表示、学生模型、认知理论和认知环境开发工具等内容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综合利用卫星和CERNET的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研究;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研究;多向互动与合作学习支持系统研究;网络教育软件开发模式及开发工具研究;网络化远程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绩效评价实现方法研究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研究包括: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研究;多向互动与合作学习支持系统构造研究;网络教育软件开发模式及开发工具研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设支持自主学习、实践教育的功能环境研究等。

主要导师简介一、计算机系统结构肖国强教授:多年来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包括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多媒体通讯、语音压缩编码、智能控制、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近年来,主持或主研省市级、香港创新科技基金项目4项,在《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周代英教授:主要科研项目:无线网络控制器、军用模拟话密机、语音识别与合成系统、煤矿安全防护专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集群目标识。

《基于子像空间的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等有五篇学术论文被EI 收录,主研及参研多项科研项目。

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张为群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理论与软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2部。

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多项获得了省部级奖。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目前在研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5项。

余建桥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

长期在数据挖掘、异构信息集成化技术、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决策支持系统等方向作了深入的研究。

已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

主持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

陈宏刚教授西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博士。

国家外国专家局专家、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软件技术专家组组长、山东省信息产业厅高级顾问、CSIA 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全国推广项目专家、重庆宏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CEO 兼总裁。

曾在各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并与他人合作出版了《软件企业的管理与文化》、《软件开发过程与案例》、《软件开发的科学与艺术》等专著,其中《软件开发的科学与艺术》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唐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1997年赴日本广岛市立大学情报科学系访学。

在国际会议、杂志、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合作出版学术著作1部。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省市基金和攻关项目共8项。

丁晓明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与软件测试理论。

在国内多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加科研项目近十项。

李莉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网络数据挖掘。

参加重庆市科委“软件工程理论及实际工具”等科研项目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邱玉辉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非单调推理、近似推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持、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省市基金和攻关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自力教授:多年从事人工智能、多智能代理及多智能系统、软件工程、软件可视化等研究工作。

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期刊、国家重点刊物上发表中英文有关分布式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软件可视化研究等方面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包括译著)。

程小平教授:从事多项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研究,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数控及先进制造系统等。

是两项国家863项目的主研人,主研及参研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并完成重庆市项目、横向课题若干。

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撰写完成一本计算机统编教材。

邓辉文教授:长期从事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已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主持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神经模糊控制器的理论及应用》,主持重庆市科委项目《模糊推理及应用》等项目。

刘枫教授:长期从事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的研究开发,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自动化领域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和参加了其中多个分专题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