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安居第一中学刘娟一、内容标准:本课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懂得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以此来告诫大家若发现自己身上有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使自己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防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三、学情分析:通过《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黄、赌、毒、法轮功”等到不良诱惑是有危害性的,并且也知道应该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这个道理。
但要把这些认识落实到行动中就会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就已沾染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想从根本上去改掉这些不良行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通过案例教学震撼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重新审视,尤为重要。
四、学习目标:1、绝大多数学生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通过叙永警方打掉一未成年盗窃团伙,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规定,能有95%以上的同学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交流,有95%以上的学生能杜绝不良行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五: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对案中青少年合伙抢却的犯罪经过的分析,评价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认知程度。
2、结合案例中青少年犯罪,讨论漫画中“偶尔做一次错事没什么”的问题,评价学生对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也可能导致犯罪的认识程度。
3、通过相关法律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和专家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观点,评价学生掌握了多少杜绝不良行为的可行性的做法,以及从思想还应吸取哪些教训的认识。
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杜绝不良行为(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2、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七、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基本知识和原理。
八、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九、教学过程:板块一:新闻视频导入师:同学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新闻报道。
叙永警方打掉一未成年盗窃团伙(课件1)师:这只是千千万万青少年犯罪中的一例,我们再来看一看更多的青少年犯罪。
(课件2出示内容)师读。
课件3出示:青少年伏法的图片。
配上警笛声。
师过渡导入新课:这些孩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度过美好的学习时光,可是他们的青春却只能在高墙内度过了。
那么我们应从他们的身上吸取什么教训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视频中几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块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法律知识课件4出示“我当小法官”:据调查,这几个孩子中的付某曾经是个学习不错的孩子,而且还被评上过学校的优秀学生,而另一个刘某则是一个游手好闲不愿学习的孩子,在刘某的影响下,付某经不住诱惑,开始抽烟喝酒上舞厅,渐渐地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于是他就开始和刘某一起小偷小摸,最后发展到了由于外出没钱而合伙抢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师提出问题:最终这几个触犯了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并做出标记,找生读。
课件5出示法律小知识: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师稍做解释。
板块三: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青少年犯罪的经过。
课件6出示问题(小组合作完成):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他们违反了哪两部法律?有什么不同吗?温馨提示:可结合课本第44页的内容回答。
课件7出示:我来分析生小组讨论,稍后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课件8出示)抽烟喝酒上舞厅→小偷小摸→抢劫。
一开始的抽烟喝酒上舞厅违反法律了吗?这只是一些不良行为(点击课件)。
小偷小摸有没有触犯法律?触犯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还没有触犯刑法,对社会的危害还不大,应受到刑法以外的处罚。
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点击课件)。
而抢劫则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很大,应受到刑罚处罚。
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为犯罪(点击课件)。
请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什么是“违法”、“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那么违法就一定犯罪了吗?没有,但是犯罪却一定是违法了。
板书大圈里是违法包含小圈里是犯罪。
师生共同总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师:这二人正是由不良行为发展到一般违法行为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但是若有了一般违法行为能及时改正还能不能走上犯罪道路?生:不能。
看来这二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55页,找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交流。
师点拨。
师生总结道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课件9出示表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讲的内容来填写。
比较项目一般违法犯罪不同点危害程度触犯法律所受处罚相同点联系板块四:感悟明理师过渡:正是由于有了一般违法行为之后没有及时改正,所以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呢?有些同学说偶尔做一次错事也没什么。
是吗?请看几副漫画。
课件10出示漫画。
生任选一个交流。
师小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就是从吸一支烟、喝一杯酒、乱花一点钱、听一个下流故事、看一次淫秽录像开始的。
还有句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那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哪些呢?课件11出示视频:如果不及时改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其结果会怎样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模拟案例。
课件12出示案例。
师生共同总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13出示。
师:专家的一席话,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的后果。
让我们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所以要预防违法犯罪,首先就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件12出示:杜绝不良行为。
课件14出示:反思成长: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同学身上存在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议一议: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做一做:自己打算怎样帮助他?查一查: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 哪些地方亮起了红灯?师小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同学们身上有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一定要立即改正,如果不改正,就会越走越远,滑到犯罪的深渊。
而付某和刘某走上今天这一步也绝非偶然,他们就是由于身上原有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还要吸取哪些教训?课件15出示:还要从思想上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板书法律一般违法启示犯罪板块五:颗料归仓课件16出示: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今后你会怎么做?板块六:实践平台(课件17)◎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调查分析未成年人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警示自己,提高自我控制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预防违法犯罪。
课件18出示青春寄语:亲爱的同学们,青春是美丽的、向上的,应该用五彩描绘前程似锦的明天!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珍惜青春,杜绝不良行为,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教师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能自觉地遵纪守法,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决不做违法违纪的事,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板块七:学以致用拓展延伸【生活与法】案例一:某校8年级2班学生肖某不思上进,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上所谓的“哥们”在一起吸烟,酗酒,进营业性网吧。
多次受到该校领导老师批评教育。
案例二:郭某初中辍学后,因无钱上网,就经常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多次向学生强行索要钱财,并多次拦截殴打学生,还多次进入学生宿舍偷窃学生财务,后被老师发现并抓住送到派出所,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案例三:李某、刘某非法用车辆将张某等16名智障人员拉到贺州市某大理石粉体厂搬运粉体,充当苦力,非法占有16名智障人员的所得劳务费,4月13日,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一审判决。
判决被告人李某、刘某犯强迫劳动罪,分别判处二年六个月、二年有期徒刑。
(1)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什么行为?(2)案例一、二的行为与案例三的行为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