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雨花区规划报告书15年版讲解

长沙市雨花区规划报告书15年版讲解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环境规划报告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五年十二月编辑人:许嘉鑫****:**目录1. 总则 (1)1.1 任务由来 (1)1.2 编制依据 (1)1.3 规划范围与期限 (2)1.4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3)1.5 规划与评价执行标准 (6)1.6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指标 (9)2. 区域概况与经济、人口发展预测 (11)2.1自然环境概况 (11)2.2社会环境概况 (12)2.3区域总体规划概况 (13)2.4社会经济、人口发展预测 (13)3景观生态环境规划 (14)3.1景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5)3.2环境功能分区 (20)3.3绿地规划及原则 (20)3.4生态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22)3.5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2)4大气环境规划 (23)4.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23)4.2规划区燃料结构与污染源现状 (24)4.3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28)4.4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 (29)4.5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与规划指标 (29)4.6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31)4.7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31)5地表水环境规划 (33)5.1水资源评价 (33)5.2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4)5.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6)5.4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38)5.5圭塘河水环境容量 (40)5.6水环境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42)5.7圭塘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 (43)6环境噪声控制规划 (45)6.1规划区噪声源分布现状及影响调查 (45)6.2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评价 (49)6.3 噪声污染源及影响预测 (51)6.4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目标 (55)6.5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56)6.6环境噪声控制与综合整治方案 (56)7固体废物控制规划 (64)7.1固体废物现状 (64)7.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64)7.3规划区固体废物控制指标 (65)7.4控制措施 (66)7.5固体废物规划项目与经费估算 (66)8结论与建议 (66)8.1结论 (66)8.2建议 (72)附件 (73)1. 总则1.1 任务由来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和湖南省政府“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的提出,作为地处长沙市东南大门的雨花区,在长沙市发展规划中及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实现城区、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落实贯彻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精神,并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建设和管理及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区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积极配合与服务本区域创建环境优美城区活动,提升本区域生态文明水平,受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委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9月完成《长沙市雨花区东片建设环境规划报告书》的编制。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2008年6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2015年8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大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2011年3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年1月1日;(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2000年11月;(9)《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12月;(1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56号;(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3-93、/T2.4-1995、/T19-1997 《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3)《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湖南环境保护局,2002年1月;(14)《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湖南省环境保护局,2002.3;(15)《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湖南省计划委员会,2001.2;(16)《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2003年7修订;(17)《长沙市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纲要》长沙市人民政府2000年2月;(18)《长沙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文本》湖南大学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2003.3;(19)《长沙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长沙市环境保护局,2001.4;(20)《长沙市建筑色彩管理规定》长沙市人民政府2009年5月1日(21)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加强建(构)筑物夜景亮化规划设计管理的通知 -[长规发[2007]1号](22)长沙市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管理规定 -[长政发[2005]34号](23)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提供的该区自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有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与期限1.3.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以雨花区东片为主,以韶山南路、香樟路、湘府东路、万家丽路为界的区域。

总面积约9.24 Km²详见附图1。

附图1 雨花区东片规划范围1.3.2规划期限近期:2015—2017年远期:2018-2020年1.4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1.4.1指导思想(1)面向未来,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从区域范围进行战略分析,按照起点高、立意新、机制全、环境美的规划思想,确保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以增加环境规划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2)贯彻长沙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长株潭三市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思。

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以建制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局部与总体、近期与远期的发展关系,实现与长沙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3)在充分利用现有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拓宽规划思想,细化地域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人口规模、用地类型,明确今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发展方向、目标模式以及城乡各项用地布局,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等重大建设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合理布局,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区环境保护一体化。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朔造一个既具有现代文明内涵,又具有绿绕城厢、城中泛绿、织绿成园、天人合一的长沙市生态缓冲地带和后备地带。

形象地展现出雨花区东片作为长沙市城乡结合部的新型风貌。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针对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本区域的功能区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制定的环境目标、区域规划与污染防治措施既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标准的要求,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坚持长沙市环境规划服从区域环境规划。

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

1.4.2技术路线图1-1 环境规划技术路线图1.5 规划与评价执行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类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Ⅴ类《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 2类表1-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表1-2 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除PH外)表1-3环境噪声评价标准(等效声级LAeq:dB)1.5.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废气:《大气物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噪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2类《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2类固废:《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其施工作业及厂界噪声限值详见表1-4、1-5。

水污染排放标准见表1-6;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见1-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详见表1-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详见表1-9;社会生活噪声排放限值见表1-10。

表1-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表1-5厂界噪声标准等效声级Leq[dB(A)]表1-6水污染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PH除外)表1-7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综合排放限值表1-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表1-9《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1.6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指标1.6.1环境保护目标区域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保护,维护和改善先进技术支持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保进城市的综合防治,控制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活动以最佳的形式利用环境资源,空气新鲜、水源清洁、水清道幽、城市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是与居住、旅游、商贸和劳动的优美环境和有现代化风格的都市。

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红星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和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水体:圭塘河生态:山林地文物单位:待查文教卫生:井圭路小学、井湾子中学、长沙环保学院、湖南女子大学、湖南交通职院、湖南科技职院等。

见表1-11表1-11水、气、声环境规划目标及体系1.6.2环境保护主要指标根据长沙市雨花区域规划构思、建设定位、环境发展趋势预测,结合全国环境优美城市考核指标;长沙城市、环境等规划的环境保护指标以及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等要求,为确保雨花区环境规划目标的实现,明晰雨花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与方向,雨花区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确立如上表1-12.2. 区域概况与经济、人口发展预测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本规划区域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东片,是以圭塘河为界,以环保学院为中心,香樟路、韶山南路、湘府东路、万家丽路为界的环境规划的范围。

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

2.1.2地形地貌本区规划属湘中丘陵地,地形较为平坦,以建筑用地为主,境内农田、水田交错,偶有山丘分布,海拔高度33.5~108.1之间。

2.1.3气象与气候本区域属温暖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常年平均气温17.2℃,平均年降雨量1389.8mm,平均雨季两个月,年平均风速2.7m/s。

全年主导风向为NW。

2.1.4水文本区规划内地表水体有圭塘河。

圭塘河河流长度为28.265km,流域面积12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0亿m3。

2.1.5生物资源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覆盖率较高,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香樟树,重要经济植物为蔬菜、花卉等。

区域内动物资源贫乏,只要为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和水生动物(鱼类),野生动物有麻雀、鼠类较为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