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是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而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蕴含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之空间,提高学生创新之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策略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必须将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学习才能充满创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课堂氛围的创新兴趣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创新,教师必须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课堂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时,我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和他们一起比身高、量身高,然后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指导学生进行比较,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很快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时,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入新课,学生的兴趣极高。

结果表明,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氛围的带动下,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远比以往生硬的讲解好得多
二、明确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的高低不等同于创新能力的大小,如果教育者混淆了智力与创新力之间的关系,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只知道提高学生的智力,不知道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导致学生向智力高于一切的方向发展。

据报道,去年我国中学生代表队参加世界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均荣获金牌,体现了我国中学生在知识掌握、智力方面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在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进行思想交流时却显得非常沉默,而外国中学生思想活跃,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中国籍公民没有一个人获奖。

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因此,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积极探索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探索的出发点是:新课标主张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承担者,更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他们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创造性的活动。

在教育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的定势和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去深入思考问题。

立足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敢于争议,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本,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激励学生“敢于求疑”,努力开展课堂论辩活动。

将问题“抛”给学生,教师再出示准备好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联系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解答问题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四、以宽松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环境
对教学要求是否具有弹性是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显著性区别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这就说明了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是千人一面,要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克服对出现错误的恐惧心理,
体验到学习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

一个人在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当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在成功的过程是充满失败的。

成功就是对失败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才能够取得的。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探索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最后,教师要正确运用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每次失败的原因,做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五、教学练习中创新意识,巩固与提高
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练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行为观察、问题讨论、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在于看学生的分数、平均分的高低,重点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课堂上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灵活等等。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不论是课堂问题、做作业,还是其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玉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2]魏茨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N];广元日报;2011年
[3]游文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N];学知报;201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