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型构件预制厂建厂及生产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 小型预制构件厂。
1.2 工程地点小型构件预制厂地处中铁一局京福客专闽赣V 标二公司分部2#拌合站(建阳市将崇工业平台),交通便利,场地以租赁方式取得,租期三年,占地约12亩。
1.3 建场目的施工管段路线总长12.711km ,管段内主要以桥、隧结构物为主,其中涉及隧道8座、桥梁9座、涵洞11座、框架中桥桥2座、路基11段(包含武夷山东站)。
为满足路基骨架护坡、挡土板、隧道电缆沟槽盖板、路基防护栅栏等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集中预制施工生产需要,根据我部预制构件的工程数量拟规划建设1个小型预制构件厂对管段内所有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集中预制。
1.4 主要工程量构件厂承担京福铁路客专闽赣V 标二公司分部范围内路基附属拱形骨架、平台肩、方砖、空心砖、挡土板、路基电缆槽、隧道水沟电缆槽盖板、路基防护栅栏的预制任务。
2二、构件厂建厂规划方案2.1 场地布置小型构件预制场位于将崇工业平台二号拌合站东南侧,占地约12亩;根据预制构件的种类、数量,预制厂主要分为7个功能区,内设生活区、拌合区,钢筋加工区,构件浇筑区,半成品区,成品区,存放区。
场内行车道基层填压30cm 厚卵石级配砂,表层采用25cm 厚C25混凝土硬化;生产区地面基层填压30cm 厚卵石级配砂,表层采用10cm 厚C20混凝土进行硬化;钢筋加工区和构件生产区搭设防雨棚。
场地规划完善的排水设施,构件成品区布设水路进行养生。
场区生活设施新建约330 m2的工人临时住房,现有施工用水、电满足生产要求。
预制厂总体平面布置图2.2组织机构根据生产需要和标准化配备原则,本预制厂施工管理机构主要由进行施工小型构件预制场总体规划设计平面图北Ⅱ排入沟管理,预制厂设4个职能岗位和2个作业班组。
2.3各岗位职能分工项目副经理:根据预制构件分布情况,负责整体施工任务下达、施工计划控制、和预制构件成品调配协调工作。
预制厂长:负责预制场生产过程中日常生产、管理协调工作。
工区总工:负责预制构件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物资原材料、成品等质量监控工作。
拌和站站长:负责混凝土原材料准备、混凝土供应、协调调配工作。
作业班组:负责生产构件各环节生产。
技术主管:负责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质量过程监控、内业资料整理工作。
试验室:负责预制构件进场原材料、混凝土及预制构件成品质量检测控制、相关试验资料整理工作。
2.4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我单位投入的设备29台套、人员30人、模板若干,随着工程进度,逐渐增加作业人员。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见“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342.5 模板配置计划为保证路基附属拱形骨架、平台肩、方砖、空心砖、挡土板、路基电缆槽、隧道水沟电缆槽盖板、路基防护栅栏的预制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好预制,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和设计数量计算。
需准备各预制构件模具如下:三、预制件施工3.1 施工准备3.1.1模板采用高强加厚塑料模具,从浙江定制,塑模通常的循环使用周期为100次,挡板预制采用定制钢模板。
3.1.2 原材料①水泥必须采用经审批合格的福州虎山,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砂采用崇阳溪中砂,碎石采用杨香碎石,水采用地下水。
水泥进厂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厂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
②碎石和砂应分隔贮存,相互之间不得溢料。
③混凝土预制块使用的水泥、粗、细骨料进场后必须通知试验员协同监理按标准要求取样进行质量检验(含见证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代替进(现)场检测;3.1.3 试验及配合比①按拌和站试验室建设要求配置试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并按检验频次进行试验检测或试件制作;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和设计要求;5③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的“设计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履行变更审批手续;3.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配料→拌合→运输→入模→振捣→脱模→码垛→养生。
3.2.1配料。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放入拌合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合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合物所需的含浆量。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
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施工,对每车材料采取过磅计量;对骨料的含水量应进行日常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水泥、混合材料±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
3.2.2拌合。
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从搅拌加水算起)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不得低于2分钟。
搅拌机装料数量(装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等松体积的总数)不得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搅拌后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的规定进行。
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拌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②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a、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b、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其他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桥规的其他规定。
3.2.3混凝土运输。
运送混凝土距离较近,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入浇筑位置的人工手推车。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63.2.4入模。
浇筑混凝土前,用干净毛巾将模内灰尘、杂质清除干净。
对模板进行检查时,应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污垢应清理干净。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3.2.5振捣。
浇筑混凝土,采用附着式振动平台振捣密实。
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为了防止振动台板在施工过程中变形,振动台钢板厚不宜小于8mm。
钢板下背带筋应牢固支撑并与振动台钢板满焊。
背带筋的位置应左右前后对称,振动台电机居中布置。
根据振动台板重量和预计所振动预制计的重量来确定振动台板下的弹簧型号。
弹簧沿台板四角布置。
振动台面积不宜过大,以防振动力在边角处衰减,振动台高度以人工操作方便为宜,每个施工班组准备至少配置两个振动台。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根据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初凝时间,采用二次振动进行振捣,即在混凝土充满模板后先振动60-80s,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排除干净使混凝土内骨料混合均匀,约60-90s(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后,再振动30-40s,用来消除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气泡及缝隙使之完成密实过程。
3.2.6脱模。
混凝土强度上升至50%即可进行拆模。
为了便于拆模,建议在当日气温最高时脱模。
拆模过程中应小心,可用橡胶锤适量敲打,确保不出现啃边、掉角及磕碰现象。
拆模后,模板上不可避免会粘上部分混凝土残渣,应将塑模在低浓度盐酸中浸泡2~3分钟,再用棉布包着竹刀刮除混凝土残渣,然后再用清水涮洗。
经过以上程序,塑模光亮如新。
3.2.7养生。
后期养生是保证混凝土预制块质量的关键措施,由于预制块的脱模强度较低,只有设计强度的50%左右,因此预制块的后期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预制块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采取覆盖和洒水养护等保温保湿措施,它是提高混凝土整体性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纹的关键工序。
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和拌合用水相同。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3.2.8码垛。
混凝土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等荷载。
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码垛堆放。
成品存放形式及成品保护应根据现场场地情况、预制块的种类等确定,采用分层存放的堆码高度不宜超过2米。
3.2检验标准⑴所有的水泥、砂、石和水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拌制的混7凝土要色泽均匀,和易性好。
拌制后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其指标控制在30~70mm为宜。
⑵宜在混凝土中按水泥重量的2%~3%掺加亮光剂,有效增加混凝土表面光泽。
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以及时调整用水量。
⑷预制用的塑料模具要满足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添加至模具中时,应一次填足,不得出现断续添加现象,以避免后添加部分混凝土振动时间不足出现气泡,振动密实的标准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为准。
⑸混凝土在初凝前将底面平整收面,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洒水养生,避免出现干缩裂纹。
脱模后,仍采用无纺土工布洒水覆盖,养护时间不低于7d。
四、质量保证措施4.1制定创优目标:实施质量管理目标以合同文件要求和设计图纸为准绳、以技术规范为标准,制定项目的创优目标,并实施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项目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确保项目创优目标的实现。
4.2项目实行管理和技术质量责任制,逐层签定质量责任状,通过经济手段激发全体参建人员的创优积极性,从而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4.3加强质量、安全教育,贯彻实行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四不施工”(施工图纸未复核、测量未复核、材料未检验或是检验不合格、未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4.4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按照合同文件要求,设立临时试验室和质检小组,配备满足使用要求的检测仪器、设备。
尤其是加大原材料的检测力度,确保工程所使用的所有原材必须是合格的。
4.5做好各项施工原始记录,并及时进行签认、归档。
五、安全保证措施5.1确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杜绝重伤以上的安全事故,确保施工设备安全运作。
5.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以施工生产为龙头,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设立安全监察室,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
5.3针对各功能区的工程特性,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资料,通过交底会下发,使安全重要性深入到每个参建员工的意识中,并在日常行为中自觉体现。
85.4加强现场用电、易燃物、机械车辆的管理,场区安全员必须每天进行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不能处理的问题必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