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小R 性别:男年龄:16岁身体状况:体格健壮家庭状况:父母离异二、典型事件:小R脾气暴躁,常为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性格倾向属于偏激型,但他冷静清醒后,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后悔不该如此粗鲁。

且多次逃学,最远的地方逃到过中朝边界的丹东,还与社会上不良人员有染。

做事情我行我素,自诩老子天下第一,不服班干部管理。

一次班长因班纪律问题与之发生矛盾,被他打得鼻青脸肿。

平时还好出歪点子,唆使他人干坏事,如班级一次同学生日晚会,当主持人将所有蜡烛点燃后,他叫另一同学突然把电闸关掉,趁教室一片漆黑之际,将溶化的蜡烛洒向周围同学身上,闹得同学不开心。

一次他主动策划同学逃离学校,逃跑的同学逃到苏州,七天后被苏州铁路警署拘留。

当老师将其领回时,小R说是其他同学为他出的主意,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他们的诱惑下才去见见世面。

上课故意扰乱纪律,与老师顶撞,辱骂老师,使得教学经常无法正常进行。

三、原因分析通过与其父亲交谈,向原中学班主任了解,知道小R过去并非这样,小学五年级之前曾一直是班级优秀生,他的变坏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1、家庭的变故和教育方式失当小R年幼时,父母关系良好,虽说双方文化程度不高,但大家都十分疼爱这个独生子。

母亲曾下过乡,属回城知青,由于社会变革,母亲所在单位效益日渐不好终被裁员下岗,父亲则赶浪潮先行下海经商做生意。

母亲下岗后承包了一个舞厅,由于接触的人多了,思想意识逐渐异化,父亲忙于生意场上奔波,俩人关系日渐疏远,双方感情不断恶化,整天争吵不休,导致最后分道扬镳。

其时,小R正逢小学毕业,不安宁的家庭自然给他心灵以沉重打击。

虽然他被法院判给父亲,但他有一股很强的恋母情结,周末常去母亲处居住。

由于孩子学习成绩很差,父亲甚为恼火,棍棒相加,体罚替代教育,终无济无事,更助长了他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

2、学校教育不当当小R的父母为是非曲直争吵不断,失去安宁学习环境时,他表现得焦虑不安,无所适从,上课走神,作业不按时交,开始旷课、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数学、外语课亮起红灯,班主任老师对这变化未能及时察觉,帮其寻找原因,反而训斥他“木鱼脑袋不开窍”,故意将他的座位调至最后,任其自由发展。

3、自身心理原因①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白已是一个男子汉。

②自卑与补偿。

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

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③自尊心受挫。

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

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4、交友不当由于厌学发展到逃学,这样可以免受老师的指责和校纪的约束,开始他在社区周围游荡,之后交结了些不三不四的小兄弟,结成团伙泡游戏机房。

同时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小R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

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使他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辅导策略根据小R的问题分析,主要症结在于受不良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形成。

其智力并不低下,但好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

再加上其体格健壮、精力旺盛,同时在社会上已放荡多年,岂可一日收心。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刺激的一次次作用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即习惯性反应,当有类似的诱因引起刺激时,这个习惯性反应就会出现,因有其父惯用体罚来代替对他的教育,他也就模仿这种攻击性行为方式来对待同学。

所以解决小R的问题的关键是纠正其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通过对其不良认识的矫正,逐步消除他的心理障碍。

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制定出对相应的四步调适法。

A、认真倾听,诚心与他交朋友。

在与他交谈时耐心听他讲过去的事情,让他宣泄不满的消极情绪,这样能对他能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缩短彼此心理距离。

B、运用理性情绪疗法。

当突发事件过后,启发他的认识,使其反省领悟自己的过失,逐步确立起正确信念认识。

C、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学说,鼓励他置身于班集体。

不做破坏班级荣誉之事,多做有益班级的事。

当其确有进步时,委任他为小干部,增强其自尊心。

重塑自信心。

D、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形成其自我反思能力,提高理性思考问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五、辅导过程1、第一阶段:认识的初步转变。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

通过开学初几次交谈,聆听他的叙说,小R的心情较舒畅了许多,认为现在所在的学校老师比原校老师平易近人,老师把他当人看。

一次他主动找我谈心,对我说:“自己刚来时觉得来此校是受骗上当,原校校长说这个学校如何好,可以随意自由活动,可以进城逛街……当时想既然老师领导都不喜欢自己,何不换个环境,因此他给小兄弟们留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带着朦胧的好奇心理进入了新的学校,后发现这不是理想的栖身之地,不习惯学校半军事化的管束,所以心情特别烦躁,班长说我不守纪律,要扣假,就暴跑如雷,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样将班长痛打一顿,以致被罚关进了反省室,当月班级评优资格被取消,同学们对自己颇有怨言,我不时地点头耐心听他忏悔,他感激我每天为他送饭,讲做人的道理,说反省室呆两天头脑清醒许多,认识到国法、校纪,班规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既来之,则安之。

那次长谈我表扬了他,并要求他主动向班长认错。

告诫他一个人情绪太激动,发脾气易患高血压、心脏病,造成身心功能系乱,脑血管供血不足,心肌梗塞,诱发中风,意外死亡等不幸事件。

为了培养他的自控能力,他同意我帮他设计了一张表格,让他自己每天填写,每周小结一次,以增强自我约束力。

小R同学每日表现自我监控表十项内容,每天没有发脾气则计10分,若发了脾气则酌情扣分,什么原因造成可以主动找老师解释,若不能原谅的要按规矩办周末扣假。

2、第二阶段:转变的契机由于心理距离的拉近,小R上我的语文课比较安分。

一次他上课低头在专心看一本厚厚的小说,我历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所以当时并没收他的书。

下午课外活动,我主动找他聊天,问他上课看什么书,他回答说《候塞因·萨达姆》,我说,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听了我的话,他似乎遇到知音,开始滔滔不绝与我攀谈起来,谈萨达姆组织复兴党,被捕入狱、越狱逃跑等情节,说的眉飞色舞,还说他至今最佩服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中国的林彪,一个是德国的希特勒。

“为什么”我反问。

“因为他们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的风云人物。

”“那你也想成为这种人?”不好吗?他反问,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看来他还是很有见地,为了纠正他的错误认识,我肯定他爱读书是好事,但读书要思考、消化吸收,我问他希特勒给人类造成了什么?他顿时语塞。

“一个战争狂,几千万生命被其屠杀,人类文明遭其摧惨,他是人类的灾星,遗臭万年。

”他以惊诧地目光看我,良久没有回话,我接着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遵纪守法,不危害他人、社会。

在目前,你最应尊敬佩服的人应该是生你、养育你、供你吃穿、让你上学的父亲。

听了我一席话,他沉默不语,似乎将信将疑起来。

3、第三阶段:认识上的反复毛泽东曾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经过校长室、教导处、课任老师的帮教,小R各方面提高很快。

体育老师提议让他做班级体育委员,一则可以消耗他多余的精力,另可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但不久他又出现了认识的波折。

一次周末放假,由于恋母情结,他去看母亲,母亲带他上营业性舞厅,加之一些过去的老同学来邀他退学去学汽车修理,老朋友聚会、抽烟、喝酒,神经放松,一切都忘乎所以,连按时返校时间都耽误了。

在老师的电话催促下,第二天上午其由父亲护送回校,在检查他带的物品时,值班老师偶尔发现了袋中的香烟,便狠狠地批评起来,此时其父见状火冒三丈,嘴里大骂:“侬这个小瘪三,就是改勿好”,挥手便一巴掌,由于小R本来对父亲有逆反心理,老爸这一巴掌激起了无名火,也举起拳头与父亲对打,幸好在场老师及时劝阻,才避免了一场父子恶战。

为使其冷静,我先将小R送入教室让他坐下冷静。

回头与其父探讨孩子的教育艺术,使其父认识孩子犯错乃至反复这是青少年认识上的正常现象,也反映了孩子教育的艰巨性,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

并告诉他孩子进校几个月来发生了可喜变化,听了老师的劝阻,小R的父亲逐渐认识到过去教育方法不当。

表示今后一定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孩子。

午饭后,小R仍然闷闷不乐,像有什么心事,我追问他缘由,他突然双眼流泪。

他说今天不该这么冲动,使得父亲生气,因为今天恰是父亲的生日,本应让他高兴,可是我不争气……。

看着他痛哭流涕之状,我感到一阵惊喜,这是真诚悔恨的流泪,进一步开导他:带烟来校抽是不对的,违反校规,你父亲打你是恨铁不成钢。

但你现在的表现令人欣慰。

说明你已开始懂事,能记住父亲生日孩子是有孝心的孩子,愿你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让父亲开心一笑。

4、第四阶段:认识进一步提高在临近放假前的一个月里,小R不仅严格守约,填写好自我监控表、主动为班级做好事,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期末考试外语和数学成绩仍然不理想,但已从三十分跃入及格,这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为进一步学习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成效与反思小R经过近一年的教育初步懂得了如何正确处理班集体与个人、自由与纪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第二学期仍然就读我校,并培养为副班长,成了老师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学期结束,其父专程来校,送一面书有“爱心至诚、培育英才”的锦旗,感谢学校老师为其子付出的心血,并按其兴趣要求转入学校中职部汽修班学习,直至顺利完成汽修专业学习,被一家汽修厂录用,成了一名受用人单位好评的修理工。

从这个个案中我们看到,对具有攻击性行为和性格偏激的学生,心理疏导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善于因势利导,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切入点,加强其自控能力和反省能力的提高,形成其正确的理性思维,才能最终达到转化教育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