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XXXXX勘察院二0一八年一月XXXXXXX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项目负责:校对:审核: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2018年1月8日目录一、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监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执行规范和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监测项目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监测点的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立柱沉降观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支撑轴力监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地下水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竖向位移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水平位移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钢支撑轴力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监测周期、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监测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 1、单位资质证书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
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
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米米,坑中坑二次开挖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
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
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范,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三、监测执行规范和依据①、《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②、《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③、《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④、《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⑤、《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⑦、《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⑧、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⑨、本工程基坑监测合同。
四、监测项目及内容根据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结合周边环境情况,依据基坑监测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本基坑监测内容及数量如下: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孔)19个;②、地下水位监测孔19个;③、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④、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⑤、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⑥、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⑦、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⑧、坑外地表沉降观测点6组。
五、监测点的布设依据设计要求及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布设各种监测点如下: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本工程设置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19个,编号从CX1-CX19。
设计孔深。
①监测的内容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
②测点的布设与保护测斜管的埋设流程为:定位放样→钻机成孔→埋放测斜管→校准测斜管方位→中粗砂封孔→做孔口保护→测读初始值。
首先在围护桩(或连续墙、土层)上钻孔,钻机成孔的直径为?110mm以上;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内,校准测斜管方位,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孔口周围采用水泥抹平,砖砌回形围档。
并用红漆醒目标示出其位置及编号。
测斜现场布设图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在基坑四周及基坑为布设19个地下水位观测孔,编号为W1~W19。
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2)测点的布设与保护地下水位管的埋设遵循以下步骤:②、成孔:在预布设的位置钻孔,钻头的直径为Φ130;②、水位管加工:水位管的原材料为内径Φ50的PVC管。
为保证PVC管的透水性,在PVC管底部端3m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土工布滤网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
水位管的长度设置为8米。
③、水位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已经加工好的水位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
④、封孔: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立即在水位孔管的外围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避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⑤、洗井:在下管、封孔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
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
并做好洗井记录。
(见水位管埋设图、水位孔效果图)水位管埋设图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变化量和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
按照设计要求本次沿基坑顶部设置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坑顶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
共设点19个,编号为S1~S19。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按照基坑围护设计的要求在基坑四周冠梁上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冠梁水平位移观测点,共设置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19个,编号为:B1~B19。
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冠梁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
5.立柱沉降观测点依据基坑围护设计要求,本基坑共设置立柱沉降观测点25个,编号为L1-L25。
在立柱顶焊接φ22的钢筋,在立柱桩点位的边上用油漆编上号码。
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防水墙,在防水墙或者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
在监测点周围由施工单位建围栏以保护监测人员的安全。
6.支撑轴力监测点在钢支撑指定位置布设轴力监测点,本基坑共布设钢支撑轴力监测点32个,编号为Z1~Z32。
在钢支撑安装好之后,在指定位置焊接表面应变计托架,待托架冷却后按照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成后将应变计电缆引出至基坑边固定的地方,便于监测。
每个断面的钢支撑轴力监测埋好原件后要及时将电缆引出,接入专用的接线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基坑北侧、东侧有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多种市政管线通过。
沿管线每隔25~30米设置观测沉降观测点共12个;场地西侧肛肠医院已有的门诊大楼等建筑物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15米,在这两幢已有建筑上布设沉降观测点12个;基坑东侧已建的高架桥距离基坑开挖边界最近约24米,沿高架桥指定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3个。
共设置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7个,编号为F1~F27。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基坑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
本次总共布置6组地表沉降观测点。
编号为D1~D6。
坑外地面沉降观测点,每组设置5点,间距为3m、3m、5m、5m。
每组观测点连线垂直与基坑开挖边界。
各监测点布设具体位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