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选择育种

第六章 选择育种

47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实生选种 (一)概念
1.实生繁殖: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方式。 2.实生苗:由种子发芽长出的苗。 3.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群体进行选择, 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并建成营养系品种,或 改进继续实生繁殖时下一代的群体遗传组 成,均称为实生选种。【荷花】
48
荷花的育种中 实生选种效果最好
这种选择法的程序与多次单株选择法相似, 差别主要在这种选择法不在系统比较圃里留 种,而是在另设的留种区内留种。每一代每 一当选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以播种系统比 较圃,一份用以留种区内留种。在系统比较 圃内各系统间不进行隔离,以便于较客观较 精确的比较。在留种区内各系统间进行隔离, 以防系统间杂交。根据系统比较圃的鉴定结 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下一 年继续这样继续。
第六章 选择育种
1
提要: ❖ 选择与选择育种 ❖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2
第一节 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选择的实质 选择: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群体的遗传变异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选择可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选择的实质是什么呢?
3
4
无论是自然选择或是人工选择 都能使群体内入选个体产生后代 淘汰个体不能产生或较少产生后代
❖ 一次单株选择法:多用于自花、常异花作物品种改良和 良种繁殖,以及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的保纯。
❖ 多次单株选择法:用于自花、常异花杂交后代的选择。
18
一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19
多 次 单 株 选 择 法
20
优点: 可以鉴定所选优株的基因型,提高选择
效率,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积累变异。 缺点:
株系比较进行时间的长短取决接于在…进行
对株系比较选当出区选的域植优试株良验后株和代系的或生一混产致选试性系验的一致性进行鉴
对定品种;比继较续预淘备汰试一验当圃部中群分入体经选稳济的定性后一状代致进较行时差全的面株的系比或较混鉴定选,系同; 对时观当新察选品它的系费们进者系的入对统生区新进长域品入发行试试种需育品扩验验的要习种大时和评;性间比生判繁,时为产,较殖最间2试入预,-后为验选备3以选,者年一出试保直申年一验证接请个接品品或受种种几生审比个产定较新和品试消系验的41
百分率。 HN2=(VG-VD-VI)/VP×100%
HB2 > HN2
遗传分量越大,则该性状通过有性过程传递给后 代的能力越大。
11
2.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原始群体 未加选择的群体。 入选群体 经对某植物群体进行有目的留优汰劣后的 所保留的优株群体。(选留群体) 选择差(Sd)=入选群体平均值—原始群体平均值
35
应注意的问题
应提高先选性状的入选率(入选标准不易过高) 以防止后选性状中最优良的植株被淘汰
2.分次分期淘汰法
第一目标性状出现时进行第一次选择,留好群 体做好标记;第二性状出现时,淘汰群体中第二性 状不符合单株,除去标记,依次进行。
36
(二)综合性状选择
根据植株的综合经济性状进行选择,按经济性状的 重要性规定不同评分标准,积分高的为当选植株。
选择反应(R) 通过选择对下一代性状提高的程度。 R=Sd H²
选择强度(i) 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 i=Sd/σ
Sd=iσ R=iσH²
12
第二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一、选种的基本方法
(一)混合选择法(bulk selection)
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
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与对照品种及原 始群体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由于根据表
根据性状的重要性和出现的先后次序逐次进 行选择,每次选择时只根据一种性状,故称单一 性状选择。
1.分项累进淘汰法
根据性状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先按第一重要 性状选择,在入选的单株内按第二重要性状选择, 顺次累进。
34
在茄子抗烂果病的选择育种中 首先在群体内选无病植株 在无病植株内选丰产性好的植株 在入选植株内再选择果形等性状
23
2.母系选择法
此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对入选株 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 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 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24
不需要人工 隔离留种
不需要人工 隔离留种
母系选择法的程序
后代不混合,种 植为株系
后代不混合,种 植为株系
25
3.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
26
系统比较圃
1 2 3 45 6
留种区
1 2 3 45 6
27
4.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先从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将每一入 选单株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播种于系统比较 圃,系统间不进行隔离;另一份分别包装贮存, 编上与系统比较圃相应的号码。从系统比较圃 选出的株系并不留种,下一代播种用中选株系 的贮存种子进行。这种方法主要是避免了不良 株系杂交对优系的影响,省去了隔离区等。
28
5.集团选择法
把具有典型性状的植株归纳成若干集团, 然后将同一集团的繁殖材料混合繁殖,不同 集团则分区繁殖,与对照品种比较鉴定后, 选出优良集团,进行推广。
29
❖ 集团选择法的优点是纯合的速度比混合选择 法快,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缺点是纯合速 度比单株选择慢,为了防止集团间杂交还需 隔离设施。
(一)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 (二)提高性状的遗传力 (三)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
39
六、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种圃→品比预备试验圃 →品比试验圃→生产试验、区域试验
40
六、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原始材料圃
生产田、实验田、种子田
株系比较圃
将各种原始材料种植在代表源自原始材料圃圃地:能代表本地气候条件 材料:当地的品种类型(来自生产圃或种子 田)、外地引入的新类型 对照 设置年限:1~2年(1~2年生的种子植物); 长期(多年生的观赏植物及木本果树)。
42
选种圃
材料:从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株或优良 集团后代。
对照区 保护行 2次重复 设置年限:决定于供选群体的性状稳定与否。
根据不同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给予不同的 加权系数,测定各植株的各个性状数值乘以加权 系数后积加,即得该植株的总分数,根据总分数 高低择优录取。
3.限值淘汰法
将主要的性状分别规定一个最低的入选标准, 低于规定标准的淘汰。
入选标准要结合实际
过高——没有入选单株 过低——入选植株太多
38
五、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型进行选择育种,又称表型选择法。 一次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 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 多次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 殖推广的。
13
○○○○●○○○○●○○○○○ 选择优株○●○○○○○●○○○○○●○ 原始群体
○○○●○○○○○○○●○○○
对照品种
●●●●●●●● ●●●● ●●● ●● ●
混合采种
混合选择 播种田
原始群体
一次混合选择
比较鉴定
14
第一次选择优株
。。。。。。。。。。。。。 。。。。。。。。。。。
原始群体
比较鉴定 第二次选择
混合采种
对照品种
。。。。。。。。。。。。。 。。。。。。。。。。。
原始群体
混合采种
比较鉴定 第三次选择
对照品种
。。。。。。。。。。。。 。。。。。。。。。。。。
43
选种圃内小区的排列顺序
44
品比预备试验圃
材料:从选种圃中选出的优系或群体优系 设置年限:1年
45
品种比较试验圃
材料:预备试验圃中表现良好的优系及混合 优系后代。 3次以上重复 保护行 设置年限:2~3年
46
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试验点:5个以上 区试时间:2~3年
生产试验
试验面积:不小于667m2 不设重复 对照:当地生产上主栽品种 时间:2~3年
❖ 入选标准=群体平均数+2个标准差
9
四、遗传力与选择效果
1. 遗传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遗传力(Heritability):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
能力大小。 植物性状的表现: Vp=Vg+Ve
10
广义遗传力(HB2): 基因型方差(VG)占表现型方差(VP) 的百分率。
HB2=VG/VP×100%=VG/(VG+VE)×100% 狭义遗传力(HN2): 基因加性方差(VA)占表现型方差的
混合采种
与上图有何区别?
多次混合选择
第一次混 合选择种
15
第一次选择优株
。。。。。。。。。。。。。 。。。。。。。。。。。
原始群体
比较鉴定 第二次选择
混合采种
对照品种
。。。。。。。。。。。。。 。。。。。。。。。。。
原始群体
混合采种
比较鉴定 第三次选择
对照品种
。。。。。。。。。。。。 。。。。。。。。。。。。
7
三、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一)确定主要目标性状的主次
选种时要兼顾多个性状 具体进行选种时要有相对重要性的差别 在分清目标性状主次的基础上把这些性状排序
(二)目标性状必须明确具体 板栗的产量可分解为多个具体性状
形成花芽的能力 坐果率 每一栗苞的坚果数 单果重
8
(三)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适当
❖ 在选择前应对供选群体的变异情况作一大致的了 解,根据估算的群体平均数、标准差计算出各个 性状的选择标准
本对材照地料区中,进 优的选与种入行 良环 择对植株有 株境 优照从系目 系条 良比上比品的 或件 单较述较品的群种中株,圃比体种比,留从地较,比比并种原较入鉴供较设进始较选预定选品单试备、种择株验试选比的圃验择较种,试圃对 不 始子从验型当 需 材-中圃的地 要 料株选进已 设 圃选系出行有 置 可种类 原 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