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评定与处理ppt课件


大便失禁、排便困难等 神经源性肠道的症状
5
.
5
(二)分型
• 临床上根据骶髓反射是否存在而将排便障碍分为两种类型: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
6
.
6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 多见于圆锥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 • 脊髓与结肠之间的反射弧没中断,保留了神经反射调节
• 精神状态:
– 了解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 – 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 运动、感觉功能检查:
– 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及感觉,SCI患者应确定运动 和感觉受损的平面和程度
11
.
11
2.体格检查
• 反射检查:
– 最常用的是球海绵体反射、提睾反射、肛门皮肤反射, 可以帮助确定损伤的平面
• 专项检查:
神经源性肠道的康复 评定与处理
1
(一)概 述
• 定义:
– 是指支配肠道的中枢或者周围神经结构受损或功能紊乱导致的排 便功能障碍
• 病因:
– 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
– 脑肿瘤
–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 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等疾病 2
.
2
(一)概 述
• 临床表现:
– 大便失禁或大便排空困难 – 导致患者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 – 精神压力增加等
• 若不能取蹲、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
19
.
19
4.排便体位
• 脊髓损伤的患者
– 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 辅助装置包括:
– 一站立台和一改良马桶 – 站立台可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
• 如果使用具有视觉反馈装置的改良冲水马桶装 置可以显著减少排便的护理时间
20
.
20
5.饮食管理
• 粗纤维饮食 (如糙米、全麦食品、蔬 菜等),通过改变粪团性状以降低直肠 排空阻力
•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 通过训练逐步建立排便反射 • 也可每日早餐后进行排便,因为
此时胃结肠反射最强。
16
.
16
2.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
• 手指直肠刺激可缓解神经肌肉痉挛,诱发直肠肛门反射,促进结 肠尤其是降结肠的蠕动
• 具体操作:
– 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缓缓插入直肠
– 在不损伤直肠粘膜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并缓慢牵伸肛管, 诱导排便反射。
• 刺激时间:
– 持续1分钟/次,间隔2分钟可再次进行
17
.
17
3.腹部按摩
• 作用
– 能增强直肠蠕动动力
– 缩短结肠通过时间
– 促进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
– 减轻腹胀,增加每周的大便次数
• 方法
– 可从盲肠部位开始,顺着结肠的走行,沿顺时针方向走行,每天
至少15分钟 18
.
18
4.排便体位
• 可采用使肛门直肠角增大的体位,即蹲位或者坐位 – 此时重力作用可使大便易于通过 – 也易于增加腹压,有益于提高患者自尊、减少护理工 作量、减轻心脏负担 ;
功能
• 主要表现为:
– 机械性刺激结肠或直肠可诱发脊髓排便反射,但患者感 受便意的能力下降;
– 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张力增加,直肠肛门协调性运动受损, 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常导致患者便秘和腹胀
– 当病变发生在L2-L4节段,排便抑制受损,肛门内、外括
7
.
7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 由支配肛门括约肌的下运动神经元或外周神经病变引 起
等)
22
.
22
6.灌 肠
• 小剂量药物灌肠
– 15分钟后即会出现肠蠕动 – 可减少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发生 – 适用T6以上的SCI患者
• 灌肠后痔的发生率较高 • 经常灌肠可导致灌肠依赖、肠穿孔、结肠炎、
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23
.
23
6.灌 肠
• Christensen 等发现利用具有节制功能的导管 装置进行灌肠,可增强排便控制能力,提高生 活质量
• 多见于圆锥或马尾神经病变、多发神经病、盆腔手术 等
• 主要表现为: – 脊髓排便反射消失,无便意;肛门括约肌静息张力降 低 – 结肠运转时间显著延长,从而出现排便困难
8 – 直肠肛门协调运动受损. ,腹压增加时会出8现“漏粪”
(三)功能评定
• 病史资料 • 体格检查 • 辅助检查
9
.
9
1.病史资料
.
14
肠道管理
•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 定时排便制度 2. 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 3. 腹部按摩 4. 排便体位 5. 饮食管理
6. 灌肠 7. Brindley型骶神经前
根(S1~S4)刺激 8. 药物治疗 9. 外科治疗 10. 其他治疗措施
15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1.定时排便制度
• 参照患者既往的习惯安排排便时 间
– 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的触觉及针刺觉; – 通过直肠指检,评估外扩约肌的张力等
12
.
12
3.辅助检查
• 腹部平片与结肠镜、肛镜等内镜检查等:
– 有无肠道结构性异常
• 直肠动力学检查
– 肛管直肠测压了解肛管直肠内的压力以及结肠运动;
• 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
– 了解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有无失神经现象
• 盐水灌肠实验:
• 不过,很多研究显示:
– 高纤维饮食可引起脊髓损伤患者结 肠通过时间延长,与健康人相比并 不能改善直肠功能
• 单纯增加膳食纤维对提高直肠管理的
21
.
21
5.饮食管理
• 饮食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 可适量摄入亲水性食物,从而增加粪便容积和
流动次性,缩短结肠通过时间 • 也可摄人适量的液体(不含酒精、咖啡、利尿剂
• 了解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影响胃直肠功能的 疾病病史
• 了解发病前、后的肠道功能和排便模式,如完成排便所需时 间、排便频率、大便的性状
• 了解有无使用直肠刺激、计划外排便、使用诱发排便的食物 及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史等
• 评估肠道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10
.
10
2.体格检查
– 了解直肠对液体控制情况
13
.
13
(四)康复治疗
• 根据评定结果及早制定一个综合性的、个体化的 肠道管理方案
• 目标:
– 降低便秘或者大便失禁的发生率
– 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
– 帮助患者建立胃结肠反射、直结肠反射、直肠肛门反 射
– 使大部分患者在厕所、便器上利用重力和自然排便的
机制独立完成排便
14
3
.
3
(一)概 述
• 机制:
• 肠道运动、分泌、血流调节受胃-肠道的神经系统支 配,该系统可分为: – 内在神经系统:即肠源神经系统 – 外在神经系统:即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外在神经系统来调控胃-肠道的内 在神经系统
4
.
4
机制
• 当肠道失去中枢控制时,其内 在神经系统调节肠道运动、分 泌及血流调节的作用就受到损 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