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会计实务-自己整理全套笔记考试重点

初级会计实务-自己整理全套笔记考试重点

第一章资产1. 特征3个:过去交易事项形成,拥有或控制,预期带来经济利益2. 库存现金:盘盈一其他应付款/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盘亏一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库存现金不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3. 其他货币资金:银汇,银本,信用卡,信用证,外埠存款,存出投资款5. 应收账款:入账价值=主营业务收入+增值税+代垫费⑴确认收入应扣除已发生商业折扣,确认入账价值不考虑现金折扣。

⑵应收账款=扣除商业折扣的收入x(1 + 17%)⑶现金折扣(不考虑增值税)一收入x 2/10,1/20,N/30,现金折扣(考虑增值税)一入账价值x 2/10,1/20,N/30⑷收回金额=入账价值-现金折扣(10天2%,20天1%,30天无)⑸不会引起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应收不能收回确认坏账损失6. 其他应收款:应收赔款,帮职工垫付款,出租包装物租金,存出保证金,差旅费,备用金7. 应收账款减值:⑴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借方)+发生应收(借方)-发生应收(贷方)⑵期末坏账准备=期初坏账(贷方)-发生应收(借方)+发生应收(贷方)⑶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x估计比例-期末坏账准备⑷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确认坏账一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8. 交易性金融资产:⑴入账价值=公允价值已宣告尚未发放现金股利-应收股利,发生交易费用-投资收益单独确认⑵出售确认投资收益=出售的公允价值-初始入账价值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为正数,交易费用为负数确认投资收益=出售确认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利息-交易费用9. 存货:⑴入账价值=买价+运输/装卸/保险/包装/仓储费+ 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费不包括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增值税),入库后发生费用,自然灾害⑵单位实际成本=入账价值讯材料公斤-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公斤)⑶不利于存货日常管理与控制的存货发出计价法一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一一上涨则期末存货升高,利润增加⑷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差异额_+入库差异额—(差异额节约为负数,超支为正数)期初计划成本+入库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差异额=发出计划成本x材料成本差异率⑸包装物出租or随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计其他业务成本,出借or随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计销售费用⑹委托加工物资入账价值: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计入,小规模纳税人计入消费税:收回直接销售计入,收回连续加工再销售不计入⑺库存商品毛利率法: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成本=销售净额x(1-毛利率)期末存货成本=期初成本+购入成本-销售成本库存商品售价金额法:进价率=期初进价+入库进价期初售价+入库售价销售成本=收入x进价率⑻存货盘盈一管理费用,存货盘亏一原材料/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不会引起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变动—已发出商品尚未确认销售收入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存货成本不计提)10. 持有至到期投资:⑴ 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初始确认金额)⑵三种发行:面值,折价,溢价;折价和溢价发行会产生利息调整⑶面值喲始确认金额,面值与初始确认金额差额为利息调整⑷账面价值(是变化的)=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初摊余成本x(1+实际年利率)-面值x票面年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x 实际年利率,应收利息=面值x 票面年利率⑸账面价值〉现值,则计提减值准备,按现值x实际年利率=投资收益⑸单独计算投资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收回债券的本金利息-购入债券支付的款项(如期限3年-收回方持有1 年=购入方持有年限2年,则利息x2)11. 长期股权投资:⑴成本法:子公司,能够控制/不具控制,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权益法: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合营,联营⑵ 成本法:账面价值=初始投资成本=买价+税费成本法下,除追加投资、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保持不变权益法:占有额=公允价值x 占股份%初始投资成本〉占有额,不调整成本初始投资成本V占有额,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账面价值=初始投资成本(买价+税费)or占有额+净利润x占股份% + 资本公积增加x 占股份% ⑶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净损益计入投资收益支付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⑷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变动(转入)+(售出价-买入价)1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交易费用除入账价值不同,其余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致债券投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交易费用,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致13. 固定资产:⑴特征:有形资产,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持有,寿命超一个会计年度⑵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发生的安装费用应计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改扩建取得的变价收入应计入—在建工程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⑶ 折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当月计提,下月起不计提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单独估价作固资入账土地—不计提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第1 年折旧额=原价x 2/使用年限第2年折旧额=(原价-第1年折旧额)x2/使用年限第3年折旧额=(原价-第1年折旧额-第2年折旧额)x2/使用年限第4,5年={(原价-第1年折旧额-第2年折旧额--第3年折旧额)-净残值}年数总和法:第1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我用年限年数总和=5讯1+2+3+4+5)折旧额=(原值-净残值)x 当年折旧率⑷后续支出: 改造后入账价值 =原价-已提折旧 +资本化支出 -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⑸处置: 净收益 =出售收入 -( 原价-已提折旧 )- 清理费用⑹固定资产盘盈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固定资产盘亏 -营业外支出⑺ 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 购买价款现值 =入账价值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 =入账价值⑻购进材料用于机器、设备等安装的在建工程,其进项税允许抵扣不用转出 购进材料用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不得抵扣,应转出 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材料毁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不用转出 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材料毁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转出⑼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14. 投资性房地产:⑴属于一已出租的,出租到期暂空但继续出租的以经营租入的商品房 / 土地使用权⑵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变动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⑷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其差额计资本公积⑸净收益=出售金额-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成本) 处置均计其他业务收入 / 成本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or 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外购投资性房地产, 均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⑺一般成本模式,可公允模式,已公允不得转成本,只能二选一。

15. 无形资产: ⑴自行研发研究阶段支出 —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 — 符合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 ,不符合计入管理费用 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不摊销 ,使用当月起摊销,处置当月不摊销 出租或转让无形资产摊销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收入 ⑶摊销额=(符合资本化开发支出+ 注册登记费)十法律保护年限⑷账面价值=买价+税费-(买价+税费)三年限⑸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⑹摊销可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研发支出⑺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摊销、转让,均会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发生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不影响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⑻ 特征:不具实物形态,可辨认性,非货币性资产 16. ⑴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价值恢复时,减值损失不得转回: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⑵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价值恢复时,减值损失可以转回: 应收账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17.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净利润净损失不作处理 , 不影响账面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净利润净损失计入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账面价值发生变动:减值,净利润,宣告发现金股利,其他18. 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宣告派发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投资第2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 我用年限年数总和第3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 我用年限年数总和第 4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一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4 讯1+2+3+4+5) =3 讯1+2+3+4+5) 第 5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 一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1 讯1+2+3+4+5)收益19.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2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如果不是因为减值造成的,应计入资本公积处置: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减值:发生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21. 暂估入账:已验收入库发票未收到,已达可使用状态未办竣工决算第二章负债1. 应付账款:入账价值=原材料款+增值税+代垫费2. 应付职工薪酬—自产产品发职工作福利(视同销售) =市场销售价格x 件数+增值税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中代扣房租(视同发放工资)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3. 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应付暂收款,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4. 承租人租赁期开始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公允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 初始直接费用承租人在融资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5. 公司欠银行钱—短期借款;公司欠公司钱—应付/ 应收账款;个人欠公司钱—其他应收款6. 短期借款:分期计息,到期还本—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期末计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借:管理费用(筹建期)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借:制造费用(生产期)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借:在建工程(未达可使用状态)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借:财务费用(已达可使用状态)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利息;按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应付利息,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应付债券:分期计息,到期还本—贷:应付利息期末计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贷:应付债券- 应付利息7. ⑴应交城建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x 税率⑵应交资源税—计入营业税金与附加(对外销售);计入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自产自用)⑶转让无形资产/ 销售不动产—计入营业税金与附加⑷应交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税—计入管理费用⑸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⑹应交教育附加税/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8. 应付票据:不能偿还转销—应付账款(商业承兑汇票);短期借款(银行承兑汇票)9. 进口原材料进口关税—计入原材料成本;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原材料增值税—计入原材料成本10. 营改增: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11%;部分现代服务业6%金融保险业/ 生活服务业—简易计税;租赁有形动产—17%11. 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付款期限长,实质具有融资租入性质,入账价值=各期付款现值之和(不按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12.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13. 一般纳税人以库存商品对外投资应交的增值税一计入长期股权投资14. 承租人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考虑因素:①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②租赁合同规定利率;③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5. 应付债券:借方反映溢价摊销&归还本金;贷方反映折价摊销&面值&利息16. 视同销售:自产产品发职工作福利,自产产品对外投资,销售代销货物17. 股东大会一确认应付股利,做账务处理;董事会一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做账务处理第三章所有者权益1. 年末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净利润(税后)+年初未分配利润or-年初未弥补亏损年末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利润分配(按净利润提法定盈余公积&提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余额转入年末未分配利润2. 所有者权益内部增减: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提取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3. 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股票面值总额一计入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4. 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票面面值总额减少股本,按回购股票支付的价款减少库存股回购股本一借:库存股贷:银行存款注销股本一借:股本(面值)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贷:库存股(先冲减资本公积,不够的冲减盈余公积,注销库存股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5. 利润分配的借方余额=累计未弥补的亏损,贷方余额=累计未分配的利润税前利润补亏不超5年,超5年用税后利润补亏6. 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影响留存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影响资本公积7. ①盈余公积补亏一盈余公积减少,未分配利润增加,留存收益不变②提取盈余公积一盈余公积增加,未分配利润减少,留存收益不变③实现净利润一留存收益增加④分配现金股利一未分配利润减少,负债减少⑤税后利润补亏一留存收益不变⑥分配股票股利一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增加⑦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8. 股票交易费用,溢价发行冲减资本公积,无溢价冲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9. 实收资本入账按公允价值+增值税第四章收入1. 已发出但不符合转移所有权/无有效控制权/可靠计量,均不确认为收入A. 已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一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B. 发出商品满足确认条件后一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C. 确认收入时扣除已发生的商业折扣,销售折让2. 委托代销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代销手续费计入销售费用,不影响销售收入3. 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总收入x完工进度-以前年度已确认收入未给完工进度的根据成本的百分比推算收入,利润总额=收入x百分比-成本x百分比4. 销售退回:确认收入前退回一借:库存商品贷:发出商品确认收入后退回一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增值税,主营业务成本,财务费用5. 合同协议使用费一次性收取,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按一次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分期确认收入分期收取,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分期确认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6.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出租无形资产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债权投资利息,股权投资现金股利7.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其他业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8•代垫代收暂收款计入负债类科目,不作收入9. 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收到最后一笔款项)发出商品确认收入10. 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且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