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100个)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彩陶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代表作:人面鱼纹彩陶盆、鹤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解析】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拓展】仰韶文化的彩陶,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

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彩陶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线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等。

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棱形纹、波折纹等。

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等。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类型的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不止一件。

人面鱼纹彩陶盆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

半坡类型彩陶的纹饰通常绘制在器物的内壁。

花瓣纹彩陶盆石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的代表。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的最大特点是曲腹形较多,绘制的部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外壁。

除了鸟纹、蛙纹等动物纹以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以及由之演化而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都是这是的流行的花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楚墓陈家山_____【解析】【拓展】(其一《人物龙凤帛画》其二《人物御龙帛画》帛画的上端系以丝绳,其用途无疑是丧葬中的旌幡。

画中的男女都是墓的主人。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解析】【拓展】(阎立本所画,提拔是用篆书所写。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重要作品之一,描绘了13位古代帝王的形象。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天王送子图)__【解析】【拓展】(吴带当风,擅长画道释人物,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有笔不周而易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憎繇并称“疏体”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称为“祖师”)5. 五代荆浩所著的(北方)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解析】【拓展】(气、韵、思、景、笔、墨)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解析】【拓展】(画法:线描+淡彩,运用散点透视法,全景展现城市风貌)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韩熙载夜宴图》_【解析】【拓展】(南唐三朝元老,默画而成)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解析】【拓展】(宋代,开创了国画中的白描艺术,《维摩洁图》是白描艺术的代表)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气韵生动_【解析】【拓展】(骨法生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默写,是我国著名的理论家《古画品录》)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 ___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解析】【拓展】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李绍道___【解析】【拓展】12. 《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解析】【拓展】(唐代仕女画家,《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执扇仕女图》是描写宫女哀怨生活)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潇湘图》【解析】【拓展】(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强调意境,画面较长,同一时期的巨然《秋山问道图》)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瘦金书,代表作《芙蓉锦鸡图》)【解析】【拓展】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曾鲸_(中西结合典范,注重没骨(无需勾线条),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解析】【拓展】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解析】【拓展】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源,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赵孟頫__(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主张师法自然,提出“到处云山是吾师”的口号,代表作《鹊华秋色图》)【解析】【拓展】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初)唐_(人物画家《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解析】【拓展】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青绿重彩_(游春图是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展之虔是山水画的开创者)【解析】【拓展】20. 文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文同_(有“默竹大师”之称,“胸有成竹”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解析】【拓展】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富春山居图》(又名“黄一峰”,元代山水画巨作)【解析】【拓展】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董其昌_(画论上标榜“士气”,倡“南北宗”之说,并推崇“南宗”为人文画正脉,颇有崇“南”贬“北”倾向。

著有《画禅室随笔》)【解析】【拓展】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鱼纹24. 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__鹿王本生、尸毗(pi)王本生___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执扇仕女图》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文人画的鼻祖”或(“南宗”之祖)_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李成_(他和王晓合作的《读碑窠(ke)石图》)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崔白_(他一改白余年墨守成规的花鸟画风,成为北宋画坛的革新主将,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代表作《双喜图》)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提倡画家观察四季山水,注重艺术家的感受,写景更应该写情,强调意境,在山水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三远的构图法,鼎盛时期的作品《早春图》笔法有“卷云皴”之说)30. 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

(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大斧劈皴”,积墨深厚,著《万壑松风图》)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陈淳、徐渭_(青藤白阳)【解析】明代写意花鸟画有工整艳丽一派,有崇尚士气一派,工丽派以边文进。

吕记等画院派为代表。

写意一派以彰显个性为主,笔墨技法淋漓酣畅,情感充分溢于笔墨的杰出画家陈淳于俆渭。

【拓展】陈淳,号白阳山人,苏州人。

学于文征明,然不拘师法,随意点燃,尤其擅长写意花卉。

它的画面处理,常常有一花半叶,疏斜历乱之致,造型精研,剪裁选取巧妙有生气,如《花卉册》。

俆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浙江山阴人。

善狂草,工诗文,精画鸟。

俆渭的写意花鸟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耀眼的光亮。

画风激越昂扬,笔墨淋漓,独抒个性,独创泼墨大写意花鸟画,有独特的审美情调,常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抒写内心情愫,赋笔墨以充分的情感,主要作品《牡丹蕉石图》,《墨葡萄图》青藤白阳,陈,徐二人作为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画史上将二人以其字号合称为“青藤白阳”。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开凿于)__北魏__(根据开凿时间先后和风格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受犍陀罗艺术影响)【解析】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拓展】大同云冈石窟,根据开凿时间先后的风格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

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

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期总结了前期昙曜五窟的丰富经验,使得这一时期石窟造像的艺术水平进入崭新的阶段。

第三期多为小型创作,多瘦骨清像的佛像造型,含蓄微笑的表现了关爱。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解析】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时期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阶段,即出现了红铜打制而成的生产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夏,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成为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

【拓展】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

因鼎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一直被称作“司母戊鼎”,2011年被正式改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造型独特和工艺精美而堪称国宝。

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省宁乡县,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土了大批的青铜器,被称为"宁乡青铜器群"。

四羊方尊便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也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绝大多数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特征一致。

“尊”是一种盛酒器。

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

“尊”,常与“彝”并称成组的青铜礼器。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河南洛阳__(北魏时期的石窟主要有谷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解析】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

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

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

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北魏时期的石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拓展】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

洞内有11尊大佛像。

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

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主张画人物时要有传神之妙,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创造了“高古游丝描”后人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

相关主题